【摘要】在全新教育形式之下,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同時還要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有效地滲透情感教育,這樣才能夠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教師必須要立足于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結合學生的培養要求和教育目標,科學、合理地對實際的教學內容、方法、模式進行全面的創新和改革,以情感教育為切入點來引導學生進行小學語文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施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情感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在掌握實踐教材內容之后,有針對性地將教學內容、學習環境、情感元素有機組合,以情感為切入點來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學習和探究。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認知過程當中,教師還必須要及時地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利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全面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精神,引導學生掌握情感調節和自我控制的方法。這樣能夠充分地發揮情感因素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一、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開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對事物的感知能力處于發展初級階段,本身缺乏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閱歷。因此,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若教師只是簡單地根據教材來進行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要求學生通過記憶和背誦的方式來記住相關的知識點,往往很難達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的。因此,教師就必須要對作為中國漢語言教學開端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系統分析和了解,以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參考依據,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與價值觀、認知觀、個性品質、道德情操等有關的內容和案例,引導學生循序漸進、不斷深入進行小學語文學習。這樣不僅能夠達到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內心的目的,同時也能夠通過課堂教學和引導促使學生形成較為正確的“三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發掘教材情感元素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內容相對較多,因此,教師必須要充分地把握語文教材的中心和主題,以此為線索來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充分地提取教學當中所包含的一些情感教育元素,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進行創新和整合。例如,在進行《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利用互聯網搜尋一些簡單易懂、與雷鋒有關的故事,如,“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添磚”“軍民是一家”等,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學習,從而使學生對雷鋒和雷鋒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然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進行討論和交流,以此來全面進入學生的學雷鋒情感。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課后的閱讀,引導學生思考:“本文主要講的什么故事?”“雷鋒叔叔都幫助了誰?”“大家到什么地方去尋找雷鋒叔叔?找到他了嗎?”引導學生根據資料和課文來進行分析和探究,從學生的情感入手來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講解,從而實現利用情感教育內容培養學生樂于助人品質的目的。
(二)有效構建情感教學情境
情感是一種具有多變性、抽象性、復雜性的態度,其中包含了價值感和道德感兩個不同的方面。因此,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和體會文章中的情感和內涵,教師就必須要對傳統的單向灌輸式語文教學方法進行全面整合,搜尋一些音頻、視頻、圖像等的教學素材,利用多媒體教學情境為學生構建集娛樂性、直觀性、趣味性、情感性為一體的語文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結合語文主題來進行相關的思考和探索,并結合自身的情感認知和生活體驗來解決相關的問題。
例如,在進行《傳統節日》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室肯定有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春節、清明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中秋節等不同節日的微視頻,利用直觀生動的方式來喚醒學生對節日的情感和記憶。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來進行相關探究和思考。在這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穿插一些與傳統節日和民族風俗有關的內容,利用Flash動畫等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如,在分析端午節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的圖片,引導學生對屈原的故事和精神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全面地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借由學生的情感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三)開展多樣情感教育活動
班級當中學生的情感和能力總是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為了更好地兼顧班級當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就需要科學地將分層教學和情感教育活動進行有機組合。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和溝通交流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個性、情商、思想等多方面的情況,以情感為切入點來將層次相同或不同的6—8個學生劃分為同一個小組,結合語文教學要求和情感教學目標來為其安排螺旋遞進式的情感口語交際和情感實踐活動,動員和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層次和方面來進行討論探究,利用正確的語言來向其他同學傳達自己的情感,利用正確的眼光來看待別人的情感和世界,并通過交流協作的方式來解決相關的情感問題和語文問題。這樣不僅能夠通過師生雙向互動來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觀念和個性品質,同時也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綜合社交能力、實踐交流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必須要以創新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當下的情感教育問題和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充分地將學生作為語文課的教學中心和主體,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理解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和整合。然后,在原有基礎上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來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活動,通過互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感體驗,并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語文重難點知識的學習。這樣才能為小學語文教學和情感教育同步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6).
[2]許曉晴.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
[3]朱立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J].學周刊,2018(27).
[4]趙麗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9).
作者簡介:方菲,女,1994年生,江蘇常熟人,中小學二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新時代背景下語文課程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