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婷 百色學院
引言: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逐漸發展成為當前比較尖銳的社會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如何有效的緩解并逐步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就需要學生、高校以及社會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就高校層面而言,不僅需要在大學生畢業時加強對其就業指導和盡可能提供較多的就業信息,幫助學生尋找合適的就業機會,最重要的是高校應當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崗位適用性,促使學生成長為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進而有效解決其就業問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因此,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中構建以就業為向導的實踐教學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在專業基礎實踐階段,一方面,高校需要建立課程教學實踐類型,在教學實踐中加深學生對基礎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踐的主要內容可以是在專業基礎課程中進行上機實踐;時間就需要跟隨課程教學時間而定。另一方面,高校應當為學生提供到企業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將專業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充分了解崗位需求,了解專業對口企業的運行形式和信息化建設,為就業打好基礎;實踐形式可以是專家講座,帶領學生到企業參觀,為學生提供具體崗位的見習機會等;實踐時間可以是在學期期末進行。
其次,在專業設計實踐階段,實踐類型可以是課程綜合設計和社會調查實踐。前者能夠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增強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專業性、綜合性和應用性較強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通過自主解決問題,提高對專業理論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這一類問題訓練可以在學期期末進行,作為考查學生學習成果的一部分。后者是為了讓學生運用所學對企業的管理現實進行社會調查,正確認識當前就業市場需求,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進行企業的選擇、調查內容的設計、調查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調查報告的分析,加強學生綜合分析和設計能力的同時,了解企業的崗位人才需求。社會調查實踐的時間安排一般在暑期進行。
最后,專業綜合實踐階段。這一階段的實踐類型可以是創新實踐和專業實習及畢業設計。高校為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機會,可以通過舉辦創業設計大賽等形式進行,讓學生在創業設計中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管理能力等各方面適應就業崗位需求的能力,提高其崗位適用性。專業實習及畢業設計是培養大學生適應就業市場需求的重要途徑,一般在最后一學期期末進行。高校可以幫助學生到合作辦學單位進行培訓和畢業實習,在實習期結束后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基礎,進而促進學生滿足就業市場需求。
第一,在專業基礎實踐階段要理清實踐教學課程間的邏輯關系,避免出現基礎理論知識的前后顛倒影響學生的實踐積極性。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中,各種課程內部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教師在設計基礎實踐環節時一定要注意課程的內在聯系,滿足知識的遞增規律,使其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
第二,在專業設計階段注重加強對學生實際應用類實踐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中,一些課程如信息組織與檢索、經濟統計學等實踐教學需要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些課程如電子商務等實踐教學需要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三,在綜合實踐階段,一是需要注意增加綜合性實踐環節的設計,如學校創辦創業設計大賽、ERP沙盤模擬大賽等,鼓勵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創新,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二是高校需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建立校內外實踐基地,從而為學生創造更良好的實踐訓練環境。加強校企合作,可以讓企業內部優秀的技術人員擔任學生的專業實踐教師,其能夠以更加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到企業中去,在實際環境中體會就業崗位的專業需求,從而明確實踐方向,提高就業能力。三是加強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管理,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設計、驗收以及論文答辯等環節進行嚴格的過程管理,幫助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從而加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總結: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實踐性及專業性較強,高校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注重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促進學生適應社會市場需求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