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添柱 魏堅 文春暉 肖化柱
摘 要:文章以高校公選課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目前高校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和現狀,結合當前新時代課程創新理念,針對以MOOCO、微課、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新型課程建設,提出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高校公共選修課改革建議,以期對高校公共選修課改革提供參考意見,推動高校公共選修課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公共選修課;課程建設
高校公共選修課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知識層次、豐富學生知識結構為教學目標的通識教育課程,是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其具有多樣化的課程內容和多角度的課程設置,既體現了對學生高水平的文化要求,又是實現從專才教育向通識教育轉變的重要載體。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科技及網絡的不斷更新,單一的專業知識結構已難以滿足社會的需要,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對應屆畢業生更是要求具備較寬的知識面、較強解決問題的能力、較高的人文素養和專業技能等。特別是,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推動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部更是提出“打造金課,淘汰水課”的具體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對通識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正逐步加大,公共選修課的質量、管理機制也在進一步提高和完善。但是,就目前現狀來看,公共選修課課程建設還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主要從國內高校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和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在新時代背景下公共選修課管理的改革建議。
一、高校公選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當前,絕大部分高校加大了對公共選修課的重視程度,特別是新型課程建設開展以來,極大的促進了公共選修課的建設和發展。但是,一些高校在對待公共選修課及專業課方面并未做到“一視同仁”,仍然存在著區別對待的現象,一部分教師與學生對公共選修課也存在完成教學工作量和“混學分”的心態。該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學生選課盲目,選而不學,到課率低
學生入學后,高校相對重視的是專業知識體系結構培養,往往通過入學教育、專業講座等方式邀請專家、教授介紹整個專業的教學、實踐及發展等方面情況,讓學生對所選擇的專業有一個初步了解和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對公共選修課通識教育方面的介紹卻很少涉及,往往都是通過學生手冊或者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某段一筆帶過。高校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學生對通識教育類課程的認知程度不夠全面。
筆者通過對所在高校300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超過40%的學生認為選修公共選修課只是為了完成畢業所要求的學分,無所謂什么課程;30%的學生認為選該課程是因為好拿學分;15%的學生由學長介紹該課程不錯;10%的學生認為課程名稱新穎吸引人而選課;僅有5%左右的學生認為修讀公共選修課是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在選修課程時往往過于盲目,通常是為了獲得畢業所要求的學分、學長介紹或者課程名稱新穎而進行選課,并且選修課程以后,一部分學生基本不到課堂上課,導致有些課堂到課率不足50%。
(二)開設課程種類少,師資難以長期穩定
公共選修課作為大學生拓展知識面的一個重要載體,但又不屬于硬性分配給教師的教學任務,通常由教師根據自身教學任務情況自主向教務部門申請開設,學校對課程的管理也沒有專業課程嚴格,只要試講通過或者相關部門審批即可開設,容易造成開設的課程質量良莠不齊。特別是學生對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專職專任教師開設課程的興趣不高,更多的是從事行政管理教師授課,課堂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金課”不多,“水課”泛濫現象普遍存在。
二、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公共選修課改革建議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創新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已逐漸難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90分鐘的課堂教學也無法全程將學生的眼球和思維把控,玩手機、打游戲、看小說等各種與課堂教學無關的現象比比皆是,課程建設與改革迫在眉睫,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新型課程建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升學校課程建設質量。要改進目前高校公共選修課課程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加強引導,提前規劃,督教結合
首先,各高校要加強公共選修課的選課引導,學生入學后不能只注重專業教育,還要注重興趣教育、通識教育的培養。通過開設專題講座為學生做好興趣培養的引導,讓學生入學后不僅要做好專業學習的規劃,還要提前做好第二課堂學習的規劃,為拓寬學習視野及知識面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新生第一學年的選課階段,高校要通過開放專門的選課機房,安排教師為學生進行指導解惑,使學生對公共選修課的修讀有初步的了解,不能僅靠學長經驗或是課程名稱來決定是否選修該課程,樹立學生良好的選課習慣;最后,在學校管理層面也要不斷完善課堂學習管理相關制度,加強督導,充分引導,讓學生自覺自愿到課堂學習,從根本上改善選修課堂學習風氣問題。
(二)強化課程管理,建立科學激勵制度
各高校應該加大對公共選修課程的重視程度,特別是教學管理部門,應將專業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擺在同一水平面,不能因為是公共選修課就“放任自流”“區別對待”,要做到一視同仁。第一,要嚴格開課審核管理制度,成立專門的公共選修課課程審核小組,對于專業性、重復性較強以及內容晦澀難懂的課程堅決予以停開,對于學生評價較好的課程鼓勵多開,全面實現“淘汰水課,打造金課”;第二,要建立科學的課程激勵制度,對于公共評價優秀、良好的課程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教學評優方面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以此來激勵教師開課積極性,提高教師對課程的重視程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側面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學習風氣。
(三)加強新型課程建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新時代下互動式教學方式替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是大勢所趨,現代教育技術的創新是未來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課程的改革則在于教學方式的改變,是傳統的學習方式向主動性、獨立性、體驗性的現代學習方式轉變過程。公共選修課在教學安排上應更加注重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接收與應用,高校應加強和落實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新型課程建設,充分結合自身特色,打造網絡精品課程,對教學資源及資金有限的高校也可以考慮從其他高校引進優質共享資源,并制訂相應的學分認定規則,注重課程內容的現代化以及實用化,通過教務部門或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對引進課程進行審核以及學生選課進行管理,拓寬學生選課資源,讓學生有更多更好的課程進行選擇。
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和管理的改革是一項長期工程,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不是一朝一夕或是通過幾個會議、文件、通知就能夠解決的問題。由于其涉及到高校教學資源調配、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式轉變、教師利益分配及管理層面決策等方面的問題,要從根本上改變目前高校公共選修課所存在的問題,高校要通過加強重視,提高認識,制訂合理的政策制度,使教師自愿且愿意投入精力來進行課程建設與革新,才能有效帶動高校公共選修課在教學改革的風向標中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代靜.高校公選課現狀調查及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26):75-77.
[2] 李銳. MOOCs趨勢下高校公選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學實踐研究,2015(5):187-188.
[3] 岳慶有等.高校公選課問題及對策探析[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5):47-48.
[4] 馮雅麗等.科學技術類公選課踐行“授人以漁”教學模式[J].中國冶金教育,2016(6):29-34.
[5] 李紅.高校公選課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中的作用[J].科教文匯,2016(11):24-25.
[6] 楊莉等.淺談高校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與改革[J].輕工科技,2017(1):145-146.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校企合作背景下湖南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XJK19BGD018)、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轉型發展背景下湖南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研究”(XSP17YBZZ059)、湖南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供給側改革視閾下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和“雙輪驅動下獨立學院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添柱(1986- ),男,湖南長沙人,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教務部副主任,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通訊作者:肖化柱(1979.12- ),男,湖南邵陽人,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