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亭
摘? 要:近年來日本深受勞動力不足的困擾,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日本為很多國家的外國勞工敞開了大門,推出了新的簽證政策并擴大了外國勞工可就業的職業種類,以緩解勞動力短缺現象。很多國內的高職院校為了增加學生的就業途徑,在某些可赴日工作的專業中開設了日語課程。但并非所有學生都愿意赴日工作,對日語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同,因此該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學習目標等內容,從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出發,就高職院校非日語專業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分層次日語教學的必要性和教學策略進行了相關闡述。
關鍵詞:課堂教學? 非日語專業? 分層次教學? 必要性?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b)-0164-02
日本為彌補國內勞動力的不足,計劃于2019年開始引進大量外國各行各業的人才。高職院校為拓寬學生的就業途徑,在某些專業開設了日語課程。一般來說,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可以在入學初期就根據學生是否想要赴日工作或是想要考取日語證書為衡量標準進行分班教學。在有這些需求的班級中開設日語課程,沒有需求的班級中不開設。但出于某些現實原因,很多高職院校可能無法進行諸如此類的分班教學,因此會出現沒有出國工作想法,或本身外語學習能力就不強的學生也必須要學習日語的情況。
1? 分層教學的含義
分層教學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性,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以及潛在傾向, 合理進行編組并區別對待地設計和進行教學, 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通過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優化調配使這些群體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升。分層教學是一種重視學生差異,強調教師的“教”一定要適應學生的“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適當改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
2?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態度的差異
一般按照學習態度將高職學生分為兩類。一類是因高考失利或某些家庭因素沒能進入大學,而來到高職院校的學生。這類學生一般有較好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希望通過高職院校的學習,改變自身命運。因此學習刻苦,在校期間除了為期末考試得高分努力外還會積極考取各類和自己專業相關的證書。
另一類學生一般是沒有參加高考或被家長強迫來上學的學生。這類學生一般學習和生活習慣有些散漫,很少有長遠的人生規劃,在校期間除為了期末考試不掛科以外,基本上不會自己主動考取和專業相關證書。
3? 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層式日語教學的必要性
3.1 日語學習的特殊性
這里所說的特殊性不是從語言本身出發的。只是相對于從小一直接觸的英語而言,對大部分的學生來說日語是需要從0開始學習的。除了極少部分對語言學習排斥的學生以外,大多數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日語的時候還是帶有一定期待的。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這種期待可能會變成喜歡,也有可能會轉變成枯燥乏味。因此教師的分層引導就顯得很重要,對喜歡日語的學生向更高的層次引導,而對于已經顯示出懈怠情緒的學生,盡量激發出他們的興趣,讓其不要就此放棄。多以鼓勵的形式來激勵學生。
3.2 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
年齡是主導外語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雖然每個人還是有一定差異的。但一般兒童和成年人在學習外語上有著不同的特點。高職學生一般入學年齡為18歲,因此需要按照成年人的外語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即需要積極利用后天的智力、經驗去記憶、總結并且需要用堅定的意志力等來計劃和安排自己的外語學習。但由于上文所提到的學生學習態度的差異導致高職院校同一個班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很大差別。就算是以讓學生可以進行更多練習而達到能夠掌握所學知識為目的,給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布置更多的練習也未必能起到積極性的作用,還有可能導致其喪失對日語學習的興趣,放棄學習。而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如果布置的練習太少或太簡單也會影響其能力的發揮。
3.3 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同
對于希望能通過高職院校的學習,改變自身命運的學生而言,除了期末考試以外,還會努力考取日語資格證書,增加自己走向社會或者繼續深造的籌碼。對于這一類的學生,除了布置課本上的作業以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去了解相關考試的內容,為了通過資格考試做準備。而對于僅僅是希望期末考試不要掛科,沒有遠大目標的學生來說,要求其基本掌握課本知識即可。
3.4 日語課程的課時量有限
學完《新版 標準日本語初級(上下冊)》才相當于完成了日本語能力考試N4所涉及的內容。根據書中所給的1課學習6課時的建議,學完上下冊共48課所需要的總課時為288個課時。一般高職院校在校學習時間為5個學期,這意味著每學期至少要上58個課時(一周兩次課)才可以將能力考試所需內容學完。但由于是非日語專業,學生還需以專業課的學習為主,因此大多數高職院校很難給日語課程更多的課時量,但由于學生學習能力有限,更多時候還是需要以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接受的進度進行授課。否則會影響教學進度,導致不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學完所需內容。
4? 教學策略
4.1 課堂提問的策略
語言的學習是需要進行大量練習的,課堂練習可以第一時間體現學生是否掌握了當時所講授的語法句型。那么,對于不同難度的問題應該找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回答。簡單的問題盡量讓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回答,通過回答,教師可以知道這類水平的學生是否掌握了最基礎的內容。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則應當讓其回答比較難的問題,主要考察其是否可以靈活應用所學內容。
4.2 作業布置的策略
學生的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及完成質量可以看出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掌握情況,也可以起到鞏固課堂知識的作用。因此在分層次教學中對于不同級別的學生所布置的作業也要有所差異。對于以通過能力考試為目標的學生,教師除了布置書本上的一些基礎性作業以外,還應布置一些拔高或者擴展類作業。作業題目可以是教師根據考試題類型自行命題,也可以布置考試相關的參考書中的題目。而對于僅僅是以期末考試為目標的學生,教師則只需要布置書本上的基礎作業即可。
4.3 考核模式的策略
由于是一個班的學生,一般來說期末考試基本上也是采用同一張試題進行考核。在命題的時候除了需要考慮到學習能力好和差雙方同學的水平,盡可能做到平衡難易題比例以外,還應在期末綜合成績中增加平時成績的所占比例。并且,在平時成績的考核中,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也應給予不同難度的要求。
5? 結語
20世紀90年代初期,為解決在班級授課條件下,面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如何采取適當且有效的措施,促使全體學生獲得最優發展的實際問題,我國教育工作者在總結個別化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和實施了分層教學。從而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層次水平差別較大,并且專業的限制或者招生的人數等眾多現實原因也導致沒有辦法進行分班式分層教學。但是,對于同一個班中學習目標、學習能力等因素有所不同的學生而言,通過課堂內的分層式教學,可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能夠讓各水平的學生都學到相應的知識,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楊子慶.分層教學在獨立學院基礎日語教學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5):162-163.
[2] 張曄.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與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8,5(42):316-317.
[3] 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初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 雷春華.二語(外語)習得關鍵期內外的語言學習策略適用性[J].海外英語,2014(20):32-34.
[5] 劉樹仁.試論分層遞進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2(7):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