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瀟
摘? 要:大學中的高校博物館同社會博物館一樣,具備三個基本功能:收藏、研究和教育。從高校的教育屬性來看,最為重要的功能依然是以教育為主。從某種意義上說,其他職能應服務于教育職能,把教育職能放在第一位,為實現中國社會經濟文化建設輸送高質量人才。以下是高校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優勢,分析了高校博物館教育功能的不足。提出了解決存在問題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博物館? 特點?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6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b)-0240-02
1? 高校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特點
從教育功能來說,相較于傳統社會博物館相比,具有三個主要特點。
1.1 直接性
大學博物館最大的優勢在于,它們依靠大學學科和專業收集各種實體藏品。高校博物館可以充分利用館藏的視覺展示,輔以講解、音頻等輔助手段,能夠讓教育學習具有說服力和直觀性。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可以通過直接接觸藏書來實現,這可以激發他們對學習和研究的興趣,促進知識的掌握和鞏固。
1.2 互動
高校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還要努力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引導學生的想象力。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獲取更深更廣的知識和信息的需要。學生在參加大學博物館的展覽活動時,可以停下來和老師一起觀看和討論。這種視覺形象、教材教學、娛樂教學是高校教學模式的有效補充。
1.3 自治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愿選擇是否使用博物館來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選擇與否,選擇后如何學習內容,完全取決于學生的自主意愿。因此,高校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是自主的、非強制性的。
2? 實現高校博物館教育功能面臨的問題
2.1 建館理念不清晰
長期以來,大學博物館一直在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和為公眾服務之間徘徊。博物館的建設理念不明確,位置不準確。它既不能與先進的教學方法相結合,也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高校博物館是高校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應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很大部分學校對博物館的建設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高校博物館的陳列設備和文物沒有及時更新,對高校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實現有一定的影響。
2.2 軟性建設滯后
高校博物館在軟建設和長期發展中存在著若干問題:
(1)館際通信。高校博物館、社會博物館和兄弟院校博物館之間缺乏館際信息交流,致使我校收集的大部分文物標本只能用于展覽,造成資源浪費。
(2)手段陳舊而簡單。大多數大學博物館基本上都陳列在柜臺上,沒有區別,也沒有精品展覽或移動展覽。
(3)博物館作為高校的宣傳窗口,應該成為高校的名片,豐富高校的文化內涵。
(4)在收藏、教育、科研等方面,高校博物館的管理模式一般不建立社會博物館的管理體系,保存、展覽和小組工作是社會博物館的三個主要部門。但是,大學博物館一般不設這些部門,而且分工和部門設置也不明確。
2.3 發展不平衡
(1)資金問題是造成這種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學博物館運營資金的唯一來源是學校運營資金。但是大學博物館的資金比例還不確定,某些學校甚至根本不向博物館撥款,導致高校博物館建設資金非常短缺,改造場館、更新場館布局、收集展廳和文物是不可能的。
(2)高校對高校博物館的重視程度不同。通常來說,博物館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機構,博物館、圖書館和實驗室并沒有被完全承認具有同樣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主管部門在評價辦學質量時,博物館建設未納入評價范圍,這也成為一些高校不重視博物館建設的原因之一。
(3)綜合性高校博物館發展緩慢。目前,我國高校博物館的建設還比較少,專業博物館也比較多。高校的專業博物館有助于某一學科領域的研究,但還遠遠不能滿足培養綜合人才的社會需要。還有,高校專業博物館的專業性太強,限制了對外開放后教育功能的實現。
3? 充分發揮高校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對策與建議
3.1 走綜合發展之路
一些大學有許多專業博物館,權力下放嚴重。這種情況浪費了寶貴的人力物力資源,使高校不能健康發展,不能實現全面人才培養的目標。只有打破分權的原始局面,走全面發展之路,做大做強,包容整合特色資源,只有發展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博物館,才能更好地吸引觀眾,為學生的素質教育服務。只有這樣,高校博物館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在更高、更廣的層次上為學校和社會服務。
3.2 加強社會合作
高校的中心任務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大學博物館作為大學的內建機構,有向社會開放的義務,利用自身優勢為公眾提供服務。高校博物館應根據實際情況尋找一個開放的入口,使之成為社會和高校相互了解的窗口和橋梁。此外,高校博物館要打破館際限制和地域界限,努力實現校外信息交流、需求交流、優勢互補、聯盟強大,促進校外優秀展覽收藏,使高校博物館成為社會團體和文化團體。
3.3 加大投入
高校博物館和社會博物館面臨的共同困難之一是資金短缺。要想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除每年向學校申請額外撥款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獲得其他資助。
(1)爭取投資或贊助,例如,政府投資或私人贊助。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吸引更多的游客,為博物館的建設做出貢獻。對贊助者進行適當的獎勵,它還支持和鼓勵與大學博物館開發和建設有關的人或單位
(2)創收。收入可以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產生(如適當的服務費、場地短期租賃、收取一定的租金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財務壓力。
(3)獲得政府或學校的政策支持。例如,允許轉售某些限定集合(盡管它們具有特定的集合值,但重復次數更多,沒有條件顯示);與社會博物館等合作開展藏品的專業研究和展覽等。
3.4 改革管理方式
(1)獨立建設圖書館。整合高校館藏、辦公設施和管理人員的現有資源,集中各院系的專業博物館和展覽室,建立綜合性博物館作為高校的獨立院系。根據社會博物館的模式,在組織結構上不需要設置“三部一室”。但是我們需要從社會博物館的許多有用的經驗和實踐中學習。大學博物館獨立建設后,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可以采用最合適的管理制度和運作方式。
(2)改善建筑結構。現在大多數大學博物館都建在學校的教學樓里,不僅參觀不便,而且制約了博物館的發展。筆者認為,博物館建筑應具有獨特的風格,能夠體現博物館的特點,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讓博物館能夠成為高校的美麗風景。博物館的位置也應該認真選址,博物館應該建在一個方便與社會聯系的地方。它不僅對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沒有很大的影響,而且有利于學校內部和外部。
(3)改建展覽布局。現在高校專業博物館一般采用按學科分類的陳列方式和專業評注,只適合少數專業人士的需要,不能發揮科普教育的作用。在展覽的布局上,高校博物館不僅要滿足對外開放展覽的需要,還要兼顧教學和科研工作。建議高校博物館展覽應根據專業難點分為三個層次:①科普展覽中的科普藏品展覽,向公眾開放;②專題科研展覽中的科普藏品展覽,面向科研展覽、學校科研人員、研究生等;③基礎專業課程實驗材料示范,對學校教師和相關專業學生開放。
參考文獻
[1] 李初一.高校博物館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學,2010.
[2] 徐東,尹桂鳳.高校博物館特點和育人作用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12):167-169.
[3] 張洪鋼.論高校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發揮[J].高教學刊,2018(8):191-193.
[4] 胡興祥,何恩情,鮑麗娟.高校博物館對外開放面臨的困境及對策探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14(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