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益
摘? 要:該文主要研究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采用“分析綜合法”作為主要的研究手段,以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二者的關系以及結合的必要性作為切入點,說明了二者結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希望給相關的從業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c)-0212-02
大學生擴招政策已經施行了很長的時間,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給就業帶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每年畢業季的時候,大量的畢業大學生涌入人才市場,讓本就嚴峻的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出臺政策,號召“以創業拉動就業”。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就成了一個十分熱門的話題。而這其中,思政教育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1? 創新創業概念
1.1 創業能力
要想讓大學生們在畢業的時候能夠順利地進行創業,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培養學生們的創業能力。從總體上來說,這種能力分為主觀上的能力與客觀上的能力。先說主觀上的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們良好的心理素質,要讓學生們充分考慮到創業的風險以及困難,當創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要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狀態,不能陷入自我否定的消極情愫中,不輕言放棄。再從客觀能力上說,就是要保證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技能,大學生要認清所要涉足行業的發展規律,同時明確自己的優勢以及不足,對于創業中所要面臨的各種風險因素要做到提前準備,并且調動周圍一些可以利用的資源,以提高創業成功的效率。
1.2 創新能力
大學生在畢業之后,由于沒有社會經驗,資金也比較匱乏,因此在創業的初期容易受到阻礙。對于大學生來說,能夠與社會人士抗衡的最有利武器就是自己的創新能力。學校在教學的課程中也要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重點的培養,可以說創新能力是大學生創業能力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良好的創新能力能夠讓大學生始終保持競爭力,通過不斷地改進以及更新,讓自己的產品或者是理念具有超前性,這對于知名度的提高以及吸引投資有著非常大的幫助,解決了大學生人脈少、資金匱乏的問題。
2? 關系與必要性
2.1 關系
要想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思政教育的比重是非常重要的[1]。首先,這兩種教育的目標是統一的,其教育的對象都是在校的大學生,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以及教學活動的開展上可以做到高效的聯動。其次,思政教育中的知識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聯系非常緊密,比如說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里面提到意識對實踐的能動作用,就會對學生們的創業觀產生正面的引導作用,讓大學生意識到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充足的創業動力是成功創業的必要條件。最后,思政教育的深入開展也有利于大學生認清中國發展的本質,通過對“毛概”等課程的學習,讓大學生全面了解中國國情,為今后的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必要性
一方面,思政教育可以豐富創新創業教學內容,讓學生們懂得政治意識的含義,并且通過學習幫助學生們建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及創業價值觀,同時讓大學生的心智變得更加成熟,對于創業中的困難可以從容應對。另一方面,利用思政教育,可以讓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延展到院校的每一個學科,在大學的課程體系中,思政教育是所有學科必修的科目,通過在思政教育中加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讓其影響力變得更為廣泛。
3? 突出問題
3.1 模式單一
目前,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模式單一就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2]。現實情況中,這兩種教育還是以傳統的課程教學為主,在這個過程中穿插一些專題性的講座,學習的方向也以理論的掌握為主。這樣根本無法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造成了大學生善于理論研究而不善實踐的情況。長期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述讓課堂的氣氛變得非常沉悶、壓抑,學生在這種環節中學習,容易滋生懶惰、抗拒等負面的情緒。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同時缺少人文關懷也是造成教學模式單一的一個關鍵因素,為了提高課程的推進速度而放棄了對于學生個體化發展的探索,表面上看成果喜人,實際上對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沒有絲毫的幫助。
3.2 認識不足
對于思政教育以及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次上,沒有進行深度的挖掘。在一些高校中,創新創業課程建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們對其理論知識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運用思政教育就成了一種單純的教學手段,這種膚淺的認識讓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流于表面,僅僅是依據學生所學專業,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做出一定的預測以及規劃,這種規劃是根據學生們學習的普遍規律所得出的,忽視了個體上的差異。這種理論知識的灌輸不能割裂理論與實際之間的聯系,否則只會造成創業的停滯甚至失敗。
3.3 融合度不夠
雖然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教育目標一致,且擁有著緊密的關系,但其本質還是兩類不同的學科,無論是教材的編撰還是課程結構的設置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果僅僅是簡單地將兩門學科中具有交叉的知識點進行總結與歸納,會嚴重影響教學效率。這種粗暴的融合方式一方面會讓創新創業教學結構變得臃腫而冗雜,缺乏合理性,增加學習的難度,另一方面在融合過程中會產生一些錯誤,不利于課程的正常推進。
4? 具體措施
4.1 拓展途徑
要想讓思政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發揮出全部的能量,就要注意教學途徑的拓展工作,比如說越來越發達的互聯網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3]。充分地利用網絡信息化教學模式,拓展出“網絡信息+思政教育”的全新模式,一方面可以讓教師的備課環節變得更加高效,通過在網絡上的搜索與查找,能夠對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拓展,并且參考其他的優秀教案,幫助自己制定出教學效率更好的教案。另一方面對于學生而言,善于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是學好思政課程的重要幫手,通過瀏覽大量的時政新聞以及優秀的演講,對于知識點進行深入理解。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
4.2 突出導向作用
思政科目作為大學課程中必修的一門,其重要性是無可替代的。為了提高創新創業教學的效果,就應該將思政教育擺在主導地位。一方面,需要對師資力量進行補充,對于從事創新創業教學工作的教師要就行思政教學的培養,提高他們的思政水平。另一方面,針對目前創新創業教育所用教材多為翻譯書籍的現象,要不斷地加大對于該科目教材編寫的投入,在編寫的過程中要充分分析中國當前的國內形勢以及在國際發展中的地位,制定出符合中國大學生的、具有高專業性的創新創業學科教材。
4.3 理論實踐相結合
前文提到,如今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一大弊端就是過于重視理論而忽視的實踐。因此必須要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這兩個方面都要給予高度的重視。一方面要認識到理論學習的必要性,它是指導實踐工作的依據,任何的實踐活動都要遵照理論的指導[4]。另一方面,想要讓這兩種教育高效地融合,就要進行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從學生角度來說,要自發組織各種課外互動,以此來感受思政教育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幫助。從學校的角度出發,要積極聯系社會上的企業,增加大學生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們在實踐中了解該行業運行的模式以及發展的狀態,為將來的創業提供寶貴經驗。
5? 結語
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想要提高學生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就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的力度,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王玉,趙丹,馮志強.思政教育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究[J].中國市場,2018(3):216-217.
[2] 金瑾.論思政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管理觀察,2018(2):116-118.
[3] 史張麗,董小龍.思政教育視域下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路徑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365(15):189-190.
[4] 汪文娟.高校思政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路徑[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31(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