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典光
摘 要:理論課程是音樂教育的基礎課程,相比于聲樂課程來說,比較枯燥無味,且多為大課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學習效率下降。同時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學生的音樂基礎不同,部分學生甚至連五線譜都了解,有些已經掌握了比較扎實的樂理基礎,因此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高校音樂理論課教學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進一步提高音樂理論課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校 音樂理論課 教學改革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代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也推動了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但是從我國高校音樂理論課現狀來看,仍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限制了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因此需要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現代高校音樂理論課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逐年擴大,為了完善學科結構,很多高校陸續開設了音樂專業,這就導致音樂專業學生數量不斷增多,但隨之造成的影響就是音樂專業學生的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學生都是普通高校學生,甚至連最基礎的樂理知識都沒有掌握,沒有建立良好的音樂基礎。這也就導致了傳統教學方式無法適應現代高校音樂理論課的需求,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不然很難確保教學質量。
(二)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不高
由于歐美以及日韓的流行樂的沖擊,學生對日韓、歐美音樂的興趣濃厚,而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不被其重視。無論是在社會中還是高校生活中,人們更加喜歡流行樂,而民間音樂以及傳統音樂遭受冷落,這也導致高校音樂統編教材無法有效推廣,也導致教師的教學工作受到影響。很多學生無法對傳統音樂產生共鳴感,甚至不了解傳統音樂文化,對傳統音樂的評價也比較主觀化,影響了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三)音樂理論課與實踐課的結合不密切
音樂教學最好的方式是一邊聽音樂一邊學習音樂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加深學生的印象。為了進一步提高音樂理論課教學效率,需要將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若脫離實踐活動進行單純的理論講解,是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從目前高校音樂理論課教學現狀來看,很多教師沒有完全將理論課與實踐課有機結合,在理論課中只講解理論知識,在聲樂課中只進行技能訓練,導致學生沒有辦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高校音樂理論課教學改革策略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要想改變目前音樂理論課的現狀,提高教學效率,首先,需要加強教育團隊建設。隨著現代高校擴招人數的增長,現有的教育團隊無法滿足音樂教學的需求,因此加強教育團隊建設是首要任務。其次,還需要不斷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需要認識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積極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作用,調整教學方案,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音程章節講解的課程中,傳統教學方法強調的是音數,學生反饋感覺自己像在做數學題,對于樂理基礎較差的學生,需要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音程,并總結自然音程中半音判斷音程的方法,還可以通過編程順口溜的方式讓學生記憶。這種化繁為簡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接受。
(二)傳承與弘揚傳統音樂
音樂理論課改革需要重視民族音樂的傳承與弘揚,將音樂理論作為重點講解內容,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開展自主探究活動。音樂理論課需要學習西方先進經驗,但不能盲目照搬,需要結合我國的國情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例如通過自制《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課件,課件中記錄了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并整理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特點,能夠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
(三)音樂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有機結合
音樂理論課需要適當簡化教學內容,從科目類別、知識內容等方面進行精煉,強調重點難點,并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加強理論課與其他課程的練習,增加應用型內容和基礎訓練。同時音樂理論課需要以統一音樂教材為主,強調傳統音樂的介紹,并形成獨立的民族音樂體系。總體來說,音樂理論課需要加強與實踐課的練習,從而將理性認知與感性認知相結合,更好地理解音樂知識與作品內涵。例如在民族唱法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比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區別,讓學生來總結不同唱法在咬字、吐字方面的區別,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與印象。
三、結語
目前我國高校音樂理論課教學中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改變,從而提高音樂理論課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杜娟.高校音樂教育學核心課程構建理論研究——《高校音樂教育學核心課程構建的理論研究》[J].高教探索,
2020,2(1):129—130.
[2]曹曉芳.大學音樂教育核心課程的建設研究——評《高校音樂教育學核心課程構建的理論研究》[J].高教探索,
2020,1(4).
[3]曹麗芳.論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20,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