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琳
摘 要:教育的主體對象是學生,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想獲得更全面,更長遠的發展,必須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制度化和人性化是管理工作的兩個重要依托點,制度化是管理工作的基礎,而人性化是管理工作的高級深化,學生管理工作與企業,公司或者其他社會機構的管理模式不同,管理學生需要做到將二者有機融合。本文就學生管理工作中人性化和制度化相融合的意義,目前高職學校學生工作現狀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基于有機融合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管理工作 制度化和人性化 有機融合
一、學生管理中制度化與人性化相融合的意義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高職院校中教育學生,服務學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有了好的制度,才會有規范化的管理工作,制度化是學生管理工作的基礎。然而,如果一味地注重制度化,教條式地讓學生遵守制度,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天性,興趣愛好以及其他學習之外的事情采取扼殺的態度,無疑是一種“偏科式”的教育方式,很有可能造成學生更大的心理壓力。如果一味地放縱學生的天性,沒有嚴格的規定和條例來規范和管束學生的行為,將會引發學生養成不良的生活學習習慣,缺乏規范意識。也就是說,學生管理需要制度,強調制度化,制度由人去執行和落實,強調人性化。
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有機融合和相輔相成,更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可以有效地幫助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這種管理方式,一方面通過嚴格的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指導制度規定是沒有辦法打破的,是需要嚴格遵守的;另一方面,教師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執行者,在管理的過程中做到人性化,使制度條例實行起來更靈活,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師生相處更融洽,有效提高了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全面掌握制度化與人性化管理特點,對于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至關重要 。
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
(一)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壓力大
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高職技校的學生成績較差,而高中老師普遍更要求學生的學生成績,忽視了學生的精神世界疏導,“差生”的標簽成為高職學生自信心缺失的來源。學生認為自己學生成績差上不了好的學校,于是直接從內心里選擇自我放棄,隨波逐流,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同時進入大學之后,學生接觸的交際圈變得復雜,很容易學壞,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
(二)學生管理工作中水平參差不齊
學生的管理問題關系社會的未來,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社會和家長對教育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學校和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然而有部分學生管理工作者仍然保持這古板的舊思想,嚴格地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實行教條式管理,面對制度條例不懂變通,跟不上時代發展。有一部分管理工作者缺乏責任心,一味地只關注自己的事業發展,忽略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對于制度條例隨性而為,執行不嚴 。
(三)學生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學校的管理制度表現為系統化,籠統化。而在學校管理中,學生犯錯,學校經常采取呵斥、警告或者處分的方式進行教育,打擊到學生的自尊心。長此以往,學生對學校老師的怨恨越來越嚴重,師生之間溝通產生隔閡,對學校也就越來越排斥,最終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績。學校的管理制度不夠細化,很多時候教師的主觀因素影響很大,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存在偏見,導致有些學生遭受歧視壓力過大,排斥學校 。
(四)學生管理觀念落后
高職技校老師對學生管理觀念相對落后。受傳統學生管理觀念的影響,老師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總是采用訓斥的方式,沒有意識到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一味地訓斥苛責使得學生對老師產生敵意,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疏遠。師生之間缺乏溝通,老師對學生的理解越來越少,學生管理工作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 。
三、制度化與人性化有機融合的相應對策
(一)加強高職院校的心理咨詢工作
對于心理壓力大,有不良心理和心理預警的學生,高職院校應該做好人性化的學生的心理咨詢制度,幫助學生疏導不良心理。
例如,高職院??梢砸园嗉墳閱挝?,挑選朋輩輔導員負責本班學生的心理咨詢服務,定期與同學談話,了解同學近期的想法。
(二)提升管理工作者的能力
管理工作者要注重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教師對于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知識要精益求精,及時積極地去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從而更好地服務學生,管理學生。
例如,通過參加講座、報告會或進修的方式學習先進的管理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知識業務能力水平。
(三)建立健全學生管理制度
制度化管理是依法治校的基礎,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在制度化管理基礎上的,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管理制度的制定標準就是要盡可能滿足師生的基本要求,給予師生相應的權利
例如,學校管理工作者在建立校規校紀時應該全方位收集師生意見,使其在符合學校實際的基礎上,盡可能滿足師生的要求,為學生和教師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工作環境。
四、結語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教育問題關系到我國的民生問題,教育的好壞與國家未來緊密聯系。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做到制度化與人性化的有機融合,相輔相成,使學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