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徐先鋒 柳瑛



摘 要 目的:分析2018年上海市松江區方松街道50歲及以上居民大腸癌篩查的結果。方法:于2018年1月至12月采用危險度評估和便隱血檢測(FOBT)聯合初篩方法對社區9 011名50歲及以上居民進行大腸癌篩查,收回有效數據8 960份,其中男性數據3 579份,女性數據5 381份。結果:共檢出1 513例初篩陽性者,初篩陽性率為 16.88%;初篩陽性者中有274例接受全結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應答率為18.11%(274/1 513),全結腸鏡檢查出有大腸病變(大腸癌、息肉等)152例,腸鏡病變檢出率為55.47%(152/274)。確診大腸癌8例,大腸癌檢出率為89.3/10萬(8/8 960)。結論:通過初篩和腸鏡檢查,可提高大腸癌早期及癌前病變的檢出率,但是初篩陽性居民的腸鏡檢查順應性較低的問題將是未來大腸癌篩查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 大腸癌;社區;篩查;腸鏡
中圖分類號:R735.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9)20-0041-03
Analysis of screening result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residents of a community i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LIU Fei, XU Xianfeng, LIU Ying(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Section of Fangs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screening result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residents aged 50 and over in Fangsong Community of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in 2018.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9 011 residents aged 50 years and over were screened for colorectal cancer by risk assessment and FOBT, and 8 960 valid data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3 579 were male data and 5 381 were female data; the age ranged from 50 to 74 years. Results: A total of 1 513 positive primary screening cases were detected,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primary screening was 16.88%; among the positive screening patients, 274 patients underwent total colonoscopy, and the response rate of colonoscopy was 18.11%(274/1 513). Total colonoscopy revealed 152 cases of colorectal lesions(colorectal cancer, polyps, etc.),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colorectal lesions was 55.47%(152/274). Eight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were diagnosed,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colorectal cancer was 89.3/100 000(8/8 960). Conclusion: Through screening and colonoscopy, the detection rate of early colorect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can be improved, but the low compliance of colonoscopy for residents with positive screening will be the focus of future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KEY WORDS colorectal cancer; community; screening; colonoscopy
2014年,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高居惡性腫瘤的第三位,死亡率居惡性腫瘤的第五位[1]。2011年上海市將“社區大腸癌篩查”列為重大公共衛生項目,2013年起上海市全面實施了社區大腸癌篩查項目,目的在于提升居民大腸癌的早發現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本文旨在分析上海市松江區方松社區2018年大腸癌篩查結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調查對象為上海方松社區50~74歲的常住人口。 2018年1月至12月方松社區共進行大腸癌篩查9 011例,收回有效數據8 960份,其中男性3 579人,女性5 381人。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和便隱血檢測(FOBT)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初篩。問卷使用《上海市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危險度評估表》,符合以下1項及以上者被判定為陽性:(1)一級親屬有大腸癌病史;(2)本人有癌癥史;(3)本人有腸息肉史;(4)有慢性腹瀉史、慢性便秘史、黏液和/或血便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近10年來有經歷過精神造成較大創傷或痛苦的事件中同時具有2項或2項以上者。FOBT采用膠體金法,參與篩查對象需要進行2次檢測,每次檢測間隔1周,糞便采樣應取糞便上不同部位的6個點以便達到檢測的準確性。2次檢測結果中1次或1次以上為陽性即判定FOBT陽性。問卷調查和FOBT中有1項為陽性即判定為初篩陽性者。建議初篩陽性者到指定醫院進行腸鏡檢查,社區醫生追蹤和收集腸鏡報告。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描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問卷評估陽性分布情況
在8 960名對象中,問卷評估陽性者1 220人,陽性率為13.62%。不同年齡組的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2=6.53,P>0.05);不同性別的陽性率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c2=0.54,P>0.05)。見表1。
2.2 FOBT陽性分布情況
在8 960名對象中,FOBT陽性者358人,陽性率為4.00%。不同年齡組的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2=3.94,P>0.05);不同性別陽性率的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c2=0.60,P>0.05)。見表2。
2.3 問卷評估及FOBT均陽性情況
在8 960名對象中,問卷評估及FOBT均陽性有65例,陽性率為0.73%。其中男性問卷評估及FOBT均陽性有25例,陽性率為0.70%(25/3 579),女性問卷評估及FOBT均陽性有40例,陽性率為0.74%(40/5 381)。
2.4 腸鏡檢查結果分析
在1 513例初篩陽性者中,有274例接受了全結腸鏡檢查,檢查率為18.11%。男性和女性腸鏡檢查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2=0.034,P>0.05)。274例接受全結腸鏡檢查者中,發現有病變者152例,病變檢出率55.47%;確診大腸癌8例,大腸癌檢出率為89.3/10萬,見表3。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的改變,人口的老齡化,我國大腸癌患者數和死亡人數也逐年遞增[2]。社區居民大腸癌早期篩查可以及早發現病變并給予早期治療,這對于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重要意義[3]。有調查表明,大腸癌早期診斷率僅為5%,而60%~70%的患者被確診時已發展為大腸癌中晚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和生存質量[4]。在中國城市人口中,大腸癌發病率已排在所有惡性腫瘤的第2位[5]。因此,在上海市進行社區大腸癌篩查工作對于降低大腸癌發病率,提高大腸癌早期診斷率是十分必要的。
在參加2018年大腸癌篩查的上海方松社區居民中,50~59歲年齡段篩查人數較少,可能與篩查安排在工作日,該年齡段居民因尚未退休而無法參加調查有關。本次調查顯示,問卷評估陽性率為13.62%,低于上海普陀區甘泉社區及上海奉賢區的結果[6-7]。FOBT陽性率為4.00%,低于上海松江區石湖蕩社區的結果[8]。篩查陽性者的腸鏡檢查率為18.11%,提示腸鏡檢查的順應性較低。
本次篩查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段的陽性檢出率不存在差異,而上海奉賢區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結果顯示,大腸癌篩查陽性檢出率在年齡分布上存在明顯差異[7];上海松江區社區自然人群大腸癌篩查結果也顯示不同年齡組的陽性檢出率存在明顯差異[9]。其原因可能與參加本次篩查人群中50~59歲年齡段的人數較少有關。
本次篩查顯示,不同性別居民腸道病變檢出率無差異,與上海普陀區甘泉社區、奉賢區和石湖蕩社區的結果不一致[6-8]。這可能與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人員較多,調查員在危險度評估時的細致程度不同有關。
本次篩查大腸癌檢出率為89.3/10萬(8/8 960),低于上海市普陀區甘泉社區、奉賢區和石湖蕩社區居民的大腸癌檢出率[6-8],可能與初篩陽性居民參加腸鏡檢查的比例有關。
2018年上海方松社區初篩陽性者腸鏡的檢查率不到20%,提示本社區大腸癌篩查的依從性較低。隨訪發現沒有進行腸鏡檢查的主要原因有:(1)部分FOBT陽性者通過自費再檢查FOBT為陰性,認為沒必要檢查腸鏡;(2)危險度評估陽性者認為大便沒問題,不需要進行腸鏡檢查;(3)擔心會引起身體的不適而排斥腸鏡檢查;(4)定點醫院為三甲醫院,腸鏡檢查收費較高,居民出于經濟方面考慮而放棄腸鏡檢查。上述結果提示在以后的工作中,應加強社區居民的宣傳工作,普及大腸癌篩查的益處和腸鏡檢查的意義;建議有關部門為低收入人群專門制定腸鏡檢查的費用減免政策;在腸鏡預約和轉診過程中進行無縫連接,給初篩陽性者更好地轉診體驗,最大可能的避免初篩陽性因流轉復雜而拒絕進行腸鏡檢查,提高社區居民對大腸癌的防治意識。
參考文獻
[1] 曹毛毛, 陳萬青. 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及防控現狀[J].中國腫瘤臨床, 2019, 46(3): 145-149.
[2] 沈燾, 李云峰, 蔡昕怡. 多學科協作模式下的大腸癌診治進展[J]. 實用癌癥雜志, 2011, 26(6): 680-682.
[3] Lieberman D. Colon cancer screening and surveillance controversies[J].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09, 25(5): 422-427.
[4] 鄭瑩, 龔楊明. 上海地區人群大腸癌篩查的研究和實踐[J]. 中國腫瘤, 2013, 22(2): 86-89.
[5] 任建松, 石菊芳, 張洪召, 等. 2012-2013年中國城市人群大腸癌篩查結果初步分析[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15, 49(5): 441-443.
[6] 沈紅, 鄧申偉. 上海市甘泉社區大腸癌篩查結果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 2018, 30(7): 48-50.
[7] 羅衛平, 張琳, 張衛, 等. 上海市奉賢區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結果分析[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5, 23( 9): 657-660.
[8] 吳元英, 郁建國, 唐雪芳, 等. 松江區石湖蕩鎮居民大腸癌篩查結果、鏡檢依從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 2016, 43(18): 3383-3386.
[9] 孫聰, 柳勝生, 蔡濱欣, 等. 上海市松江區社區自然人群大腸癌篩查結果分析[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4, 28(7):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