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桂
摘 要:本文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利用微課進行高中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并對學校信息技術組在應用微課教學中的具體做法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微課; 輔助; 高中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3.67?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007-001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與學關系,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提升信息素養,激發學生開放、合作、協商的行動意識,鼓勵運用計算思維,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信息技術學科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練習模擬為主,不易引發學生思考,學生被動學習。符合學生認知習慣的微課將教學內容精煉到八分鐘左右,課堂上以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很大程度上突破傳統教學的束縛,能夠改善目前的教學狀況。我校信息技術教研組把微課引入課堂教學做了較好的嘗試,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學習微課理論知識,提高微課制作水平
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教師教學研究不深入,二是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針對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我校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的組織下,積極探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特別是開展如何利用微課進行高中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研討。
由教研組長牽頭,發動任課教師圍繞“微課”、“微課制作”、“微課教學實踐研究”等收集和查找有關理論文章,通過教研活動或借助微信、QQ等平臺互相分享相關文章的內容,談自己讀后的體會,并積極撰寫相關論文,豐富組內成員的理論基礎,深刻理解什么是微課,以及微課有哪些特點等。其次根據目前流行的微課軟件,主要集中學習了簡易錄屏軟件Screencast及功能強大的CamtasiaStudio的使用方法。另外,組內經常分享教師自己上網發現的好微課,借鑒別人的成果,集中學習微課的設計、講授及制作的方法等等。
二、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微課類型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多,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我們對制作的微課進行分類,并對每一類微課提出了各自的側重點,具體總結如下:
1.新課導入類。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學需求,利用各種方法導入新課內容來激發學生的思維,以此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濃厚學習興趣的教學。如:“因特網信息的查找”,教學開始可以引入“楊致遠、大衛·費羅和雅虎門戶網站”微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知識理解類。側重于理論類的新知識點,教師針對新課內容中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重難點做成微課,以講授為主。如:必修中“圖像的類型與格式”、選修中的“IP地址”。
3.操作技能類。此類微課主要是以教師演示、講解操作過程為主,學生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如:“用VB繪制二次函數圖像”、“Excel排序”、“圖像信息的加工”。
4.練習鞏固類。著重于講解典型習題或較難的題,主要用于促進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如:“網絡技術基礎”、“IP地址”練習題。
5.復習類。著重于重要概念、重點難點、知識脈絡,主要用于章節或者某一類操作的復習。如:因特網應用、FrontPage學測操作專項。
三、利用“微課”輔助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
1.微課資源在課前的應用
微課用在課前,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導學”功能,喚醒其已有的知識經驗,刺激其最近發展區,提高其學習新知的興趣,嘗試突破知識重點、難點,從而更好地預習新課,有效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依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包括編寫教案、設計制作微課、準備學生課前學習任務單、PPT等資料,然后將學生課前學習微課、任務單等上傳至學校學科教學平臺,學生下載資源后,依據學習任務單內容有目標地觀看微課,自主探究學習,遇到疑問可以回復論壇或加入師生QQ群進行討論。讓學生課前通過微課學習,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實現了課內外的翻轉。
2.微課資源在課中的應用
高中信息技術某些知識和問題的學習,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效果較差。教師如果能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的使用微課,不僅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還能將教師從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協助學生學習,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大家知道,在選修《網絡技術應用》中,“IP地址”這個內容非常重要,且“IP地址的概念、格式、組成及分類”內容由簡到易,環環相扣,如果學生有一個環節沒有理解,其他內容更是無法掌握。筆者工作十多年來,這一內容一直采取的是傳統教學方法,自從課堂中引入微課教學,受益匪淺。在教授這一內容時我是這樣做的,在前期備課時,我將“IP地址”基礎知識,按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格式、IP地址組成、IP地址分類分別錄制成4個微課;在課上我預先告訴學生本節課采用先看微課后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然后我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集中播放微課,看完一個微課,根據微課內容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我進行點評補充,解決一個問題后繼續第二個問題,直到最后一個內容“IP地址分類”,我發現較傳統教學方法,學生很輕松的就掌握了教學內容,而且整堂課學生參與度很高,沒有出現傳統教學方法中講到最后還有不少學生一頭霧水的情況,而自己整堂課教的也很輕松。
3.微課資源在課后的應用
一直以來,課后復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可以通過課后復習來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有效提高其學習成績。例如在高二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前,我們組內將理論和操作知識點分開進行歸類,每人負責錄制一個專項微課,然后將其上傳到校園網供沒有掌握的學生課后回家時下載觀看,同時我們要求學生在觀看微課時記好筆記,尤其是自己沒有掌握的地方。我們發現,以往理論和操作復習過后,課堂結束時不會做題的學生第二次上課時仍然不會,而我們應用微課資源后,學生不會做題的情況大有改觀,微課資源在課后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復習效率。
總之,微課作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用微課教學,我們不能為了使用微課而教學。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教師微課制作水平的提高,微課教學經驗的積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水平將會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