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
摘 要:在小學英語story time板塊教學中,教師要設置多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多方面、多層次地理解該板塊內容,掌握多種表達方式,生成英語素養。
關鍵詞:問題情境; 趣味; 生活; 層次
中圖分類號:G623.3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057-001
將問題情境融入英語story time板塊教學活動中,能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輕松地習得語言知識,實現有效的story time板塊教學。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使他們向思維的縱深處發展,同時也能使課堂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呆板走向靈動。
一、趣味,給枯燥的問題一點光亮
就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而言,興趣始終處于首要的位置,只有學生有興趣了,他們才會將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才能在英語學習中處于積極的態勢。story time板塊的設置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日常交際語言產生足夠的興趣。
比如五年級下冊Unit7 Chinese festivals的story time 內容是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相對來說較缺乏趣味性,教師就要巧妙地設置問題,以激發學生對本板塊的興趣。比如說當師生在討論完重陽節人們一般會有哪些活動之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幾幅父親的圖片,這些圖片都是學生自己父親的真實寫照。學生一方面在思考這是誰的父親,一方面又在思考自己的父親也是這樣的蒼老與勤勞嗎?他們的興趣都集中在情境中,于是教師這樣發問,Father's Day is coming,what do you want to do?這一次學生感恩的方法更多了。有的說,I want to cook some soup for my father.有的說I want to do housework for them .有的說I want to wash feet for my father.興趣被喚醒,他們就能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英語聽說和表達能力。問題要有趣味,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逐步把被動地以“教”為重心,轉移到主動地以“學”為重心,真正做到“以生為本”。
二、生活,給單調的問題增設體驗
問題情境可以與教師自己的生活有關,有時候學生會對教師的興趣愛好或生活片段很感興趣,能讓他們更好地進入問題的內核。以六年級上冊 Unit3 Holiday fun的 story time板塊為例,在學生聽完錄音之后,教師拋出這樣一個問題:I will show you some photos about my holiday. Can you tell me the name of the places?
這就是植根于教師自己生活的一個問題,當學生看到教師在名勝旁邊的照片,很是興奮,非常想知道這些是什么地方,怎么表達。如果空洞地問學生一個問題,學生只能生硬地從書本去尋找答案。當問題與學生熟悉的人連接起來的時候,學生多了一分主動,也多了一些畫面感。教師展示的圖片是The Bund,Tiananmen Square。部分學生預習過,能夠讀出來;部分學生跟教師讀,也能修正預習時的讀音。但他們通過問題情境,都能將認知與具體的情境連接起來。當看到The Bund時,他們就會想到教師的一次旅游經歷。同樣,對于生活情境的運用也要多元化,不僅可以采取教師提問的方式,也可以讓學生對著情境進行提問。這樣教師就通過生活的真實情境,將這一板塊整合得更有靈性,學生更樂于參與。
三、層次,給冰冷的問題絲絲溫暖
對于story time板塊的處理上,教師也可以根據具體實踐進行適當拓展閱讀,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比如在教學童話故事類的課文如五年級的Cinderella或六年級的The Kings new clothes以后,可以帶學生學習安徒生童話里的The ugly duckling這個故事繪本,這是對story time板塊的一次補充。首先,教師要設置情境,即制教材、制教具、制課件,這樣才能讓問題有所附依。教師通過課文動畫,PPT課件等多媒體的展示,將故事的大致情境播放給學生。接著教師這樣設置問題,首先教師將學生按照學習程度的不同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表示班級的尖子生,在這個板塊中他們有很強的表現能力,能流暢地說故事、表演故事。B層次代表班級的中等生,在這個板塊中,他們能跟著教師的節奏轉,能敘述故事,但分析故事的能力不強。C層次對應著班級的學困生或后進生,他們對這個板塊的興趣不大,只能描述故事的只言片語。因此教師分層設置了問題,對于A層次學生,教師讓他們在敘述故事的同時,去想象丑小鴨之后的心情與行為。比如學生在描述這樣的情境時,即Mother Duck swims .The three yellow ducklings sit on her back. The ugly duckling swims behind them。他們會加上一句,The ugly duckling was very sad。一方面拓展他們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又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對于B層次學生,教師將幻燈片呈現出來,讓他們對著畫面將故事表達出來。比如對著一只鴨媽媽與三只小鴨他們說,Three eggs open,the ducklings are small and yellow。同時,教師要求他們能根據故事情節的變化,變換英語的語音與語調。對于C層次學生,教師將整個故事呈現在黑板上,讓他們先讀一遍,也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接著教師問這樣的問題,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the duck or the swan?讓他們用簡單的語言回答一下,他們都能簡潔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分層次設計問題情境,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在英語課堂上體會到不同程度的學習上的成就感和快樂。
story time板塊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在享受故事的同時,也能培養更多的英語學習能力與語言素養。故事的精彩要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循序漸進的問題來展現;同時故事的深刻又要借助靈活多樣的問題,來幫助學生撥開層層迷霧,直抵核心思想。這樣巧設問題情境,才能給英語課堂多一份鮮活與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