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姍姍 鄧春
摘要:普遍二孩政策實行以后人口短時期內出現了峰值,為推動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實,我們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等方法了解了龍泉驛區在二孩政策出臺后的生育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并對其進行分析。調查顯示,性別、年齡、收入、職業等因素都顯著影響著龍泉驛區的二胎生育意愿。
關鍵詞:全面二孩政策 理想子女數量 影響因素
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數量居于世界第一位。從82年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措施,嚴格管控人口增長速度和質量,倡導少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鄉村84年適當放寬二胎政策的限度,到13年演變為單獨二孩政策,再到16年推行的全面放開二胎,我國生育政策不斷在變化改進,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信息,我國17年出生人口1723萬,雖然比起16年(1786萬)略微減少,但是2000年以來出現的又一高峰,全面二胎政策實行后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政策效果開始完全顯現。中國社科院的王廣州研究員在中國生育水平專題對話上通過對前幾年的抽樣數據研究,不到9000萬育齡婦女被認為有資格享受“全面二孩”政策。就更不用說實際生育人數了。該機構還推測,17年年底新生兒將會達到頂峰,2018年趨于穩定或略微下降,2019年后快速下降。
二孩政策的實施對社會影響巨大,從傳統社會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以下簡稱高高低) 過渡到工業化初期的高低高,再轉變到現代社會的低低低的增長模式,我國人口發展的主要矛盾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的人口增長過快到現在出生率驟減,臨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衡,我國的人口紅利正面臨著即將消失的處境。居民對二孩的生育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已然成為核心關注點,本文以龍泉驛區為代表,以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為主要依據,著重分析研究該地區居民的相關意愿情況。
一、調查內容
此次調查的對象主要是成都龍泉驛區的居民,通過分區域,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不同性別、年齡、職業、收入等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和面訪。問卷發放共計674份,其中無效問卷26份,有效問卷合計648份。
二、結果分析
(一)年齡分布
年齡在25歲以下人數為237人,占總調查人數的36.6%;年齡在25—34歲的人數為234人,占總人數的36.1%;年齡在35-44歲的受訪者數量為99人,占總人數的15.3%;年齡在45-54歲的人數為75人,占總調查人數的11.6%;年齡分布在55歲及其以上的人數為3人,占到總人數的0.4%。
(二)職業差異
從事服務業的人數為186人,占調查人數的28.7%;從事教師、政府機構公職工作的人數為147人,占比22.7%;商人、企業職員的人數為150人,占比23.1%;醫院醫護人員數量為18人,占比2.8%;農民、工人的數量為63,占比9.7%;在校學生為33人,占比5.1%;其他有51人,占比7.9%。
(三)理想子女數量
理想子女數量為0個的,即想要成為丁克家庭家庭數量的占總人數的7.4%。其中男女對半分。
理想子女數量為1個的家庭占總人數的40.2%,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
理想子女數量為2個的家庭占總人數的50%,同樣是女性高于男性,其中現有子女數量0個的占比24%,現有子女數量1個的占比44%,即現有子女數量未達兩個的共占比68%,是全面二胎政策積極推行應重點關注的。
理想子女數量為3個及以上的家庭占總人數的2.4%,這也可看作重點關注的群體。
(四)收入差別
不愿意生養二胎的群體:45.8%的群體月收入水平在3000-6000元;14.6%的群體月收入在6000-10000元;23.3%的受訪群體月收入低于3000元;16.3%的群體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
愿意生養二胎的群體:35.4%的群體月收入在3000-6000元;27.4%的群體月收入在6000-10000元;20.4%的受訪者群體月收入水平低于3000元;16.8%的群體月收入水平在10000元以上。
(五)影響因素分析
1.愿意生二孩的原因。為了減少子女在未來贍養老年人的沉重負擔,這一因素以高達45.6%的占比列居首位;第二個重要因素是擔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手足的陪伴形成孤獨感,培養他們陽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21.4% ) ;培養兒童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品質影響占比17.5%;和受環境影響的占比15.5%。
2.不愿意生二孩的原因。財務影響:大約50%的群體認為現在撫養一個孩子花費都過高,如奶粉、尿布等嬰幼兒商品價格一路飆升,花銷過大;20%的受訪者認為他們不能為兩個孩子提供很好的經濟環境和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工作壓力:52%的企業和機構員工經常需要加班或將當日的工作帶回家繼續完成。工作中的各種競爭帶來巨大壓力的同時,女性在一些崗位上還會遭受被歧視的待遇,還有婦女產后回歸本職時面臨對本職工作適應的考驗。在這個階段,絕大多數工作穩定的夫婦不愿意或猶豫生養第二個孩子。養老壓力影響:長久以來倡導少生優生的計劃生育政策,致使現在的大多數家庭的成員構成呈現倒金字塔型,即“421”家庭模式(4 個父母長輩,2 個成年人,1個孩子) 。高達25%的女性對生育二孩持猶豫不決甚至抗拒的態度,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養老金的壓力。高生育風險:一些婦女隨著她們年齡的增長和思想的轉變,想要生養二胎時面臨著高生育的風險,極易引起身體的不適和新生兒的缺陷。如容易流產、難產、妊娠高血壓癥、產后感染、產后貧血等,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率如“畸兒”、“愚胎”也將顯著增加。70%的老年婦女在了解老年婦女的生殖風險后選擇不生第二個孩子。還有大部分的人認為當前中國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在吃穿住行、看病等問題下本就捉襟見肘,對養育二胎沒有多大的信心。
三、結論
通過本次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調查者的年齡以34歲以下的群體為主,也是二胎政策面向的主要群體。愿意生養二孩的人數略微高于不愿意生養的人數,女性比例略微高于男性,其中應重點關注理想子女數量為2個或3個及以上但目前擁有子女數量不足兩個的群體。同時從月收入水平也可以看出愿意生養二胎的群體的高收入比例較高。在影響因素方面,有對二胎的生育意愿主要是為了減輕子女未來贍養老人的沉重負擔。而對于生育二孩持猶豫不決甚至抗拒態度的群體主要受經濟壓力(奶粉、教育支出等)的影響。
四、建議及措施
根據上述影響我國推進二胎政策的影響因素,需要從根本上有效解決影響她們猶豫和不敢生養二胎的關鍵因素,就此提出一些建議和措施,促進全面二胎政策政策的推行。
(一)加大全面二胎的宣傳力度
對于一個新的政策的出現,最重要的是做好政策的宣傳,可以采用新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多方位宣傳,大力加強關于全面二胎政策實施的背景和必要性的宣傳,使得社會群眾清楚認識到“全面二胎”政策的背景和必要性。同時政府相關人員積極回答社會公眾的疑問,關于人民群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疏導,幫助理解全面二胎政策,積極響應,將政策落于實處。
(二)加強對于二胎的補助
提高對于二胎的經濟補貼,幫助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奶粉、教育等支出),降低養育二孩的成本,消除因為經濟壓力而猶豫不決的社會公眾的擔憂。同時關注對于女性生育的不平等就業待遇,消除對于女性就業、晉升等方面的歧視,保證婦女個人福利,調動人們生養二胎的積極性,讓群眾敢于生、放心生。
(三)完善公共設施,重視醫療教育
大力加強關于學校、醫療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完善,加快建設學校和師資力量的培養,提高教育教學和醫療等方面的質量,優化資源配置,改善人們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人們生育環境,盡可能減少婦女產后身體不適等疾病,減少高齡產婦生育危險,努力做好關于胎兒和新生兒健康檢查的各項服務,幫助減少畸形胎兒、愚胎的產生率,提高未來勞動力質量。
(四)多舉措促進就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加強就業創業工作組織保障,提高就業創業服務,實時跟蹤就業創業狀態,給予高校畢業生一些就業創業的優惠扶持政策,如減免稅收、提供小額貸款等方式,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對于優秀的高校創業者給予一定的表彰和獎勵。同時鼓勵各中小型企業吸收和穩定高校畢業生,積極促進就業,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
(五)促進家庭養育觀念的轉變
積極發揮全國各地婦聯等的作用,大力加強對于家庭養育觀念的宣傳和影響,向社會和家庭宣傳“一個家庭養育兩個孩子”的優勢,提倡新時期的家庭養育觀念,努力構造全社會一個家庭養育兩個孩子的普遍共識。加強對40歲以上孕婦提供科學生殖健康指導和服務的保障,積極建設全面的、科學的服務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1]李希如.2017年我國“全面兩孩”政策效果繼續顯現2018-01-20 18:51.
[2]林凡,張帥等.“二孩”政策背景下居民生育意愿及影響因素調研[J].百家講壇2017年第一期168.
[3]駱蘇婷,華鈺文,陶雨禾.家庭經濟能力對生育二胎意愿的影響分析[J].時代金融2017(04) 238-246.
基金項目:四川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201710636214)。
(謝姍姍系四川師范大學2016級經濟學專業學生;鄧春系四川師范大學2015級工商管理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