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源
摘要:物理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是我們一線教師探討的問題,而物理教學的實驗能力和要求又是重點,把創新能力和物理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所以在教學中盡量增加一些創新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更好的學好物理實驗。
關鍵詞:物理教學;創新能力;實驗;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1-0180-01
物理實驗教學的研究已經有多年了,但收獲并不是很大,也有很多學者提出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三方面素質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必須從“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啟發”的觀念中徹底轉變過來,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作為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
1.通過創新演示實驗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演示實驗需要創造性地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做好演示實驗的改進工作。如物理課本第一冊圖11—4“雞蛋將怎樣?為什么?”的演示實驗可以這樣改進:把廣口瓶換成150mL平底燒瓶,把去殼的熟雞蛋換成去殼的鵪鶉蛋,演示時把一端浸過酒精棉的鐵絲點燃后迅速插入燒瓶中,待燃燒片刻后抽出鐵絲,再迅速將鵪鶉蛋放在瓶口上,過會即可看到鵪鶉蛋沿著燒瓶頸慢慢下滑到瓶底。這樣改進可見度增大,生動形象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另外該實驗還可以演示燒瓶把鵪鶉蛋吐出來。方法是把燒瓶倒立,使鵪鶉蛋堵住瓶口(小頭向下),然后把燒瓶固定在鐵架臺上,用毛巾包住瓶底,并不斷把熱水慢慢注到毛巾上,一會燒瓶就吐出鵪鶉蛋。
讓學生將改進后的實驗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比較,分析優劣,體味實驗創新的實用性,并誘導學生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改進方案。并在課下指導學生對物理實驗進行改進,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改一改、變一變、擴一擴、縮一縮等方法動手對日常接觸的事物進行改進和創新。
2.通過增加設計實驗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照方抓藥”式的實驗能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但不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為了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筆者認為在教學中盡量增加一些創新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依據教學大綱要求,以學生的經驗與知識技能、實驗能力為出發點,提出實驗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實驗,激活學生在記憶中的有關知識,獨立思考,去探索創新,保持生動活潑的學習態勢。
如沒有量筒,如何測出一杯牛奶的密度?
學生的設計實驗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了質量、重力、密度、二力平衡、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等已有的知識和用彈簧秤測重力、視重等已掌握的實驗技能,找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設計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習物理的熱情,為進一步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布置課外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物理小實驗、小制作的題材廣泛,材料極其豐富,是一種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有益活動。課外小實驗可以在一個心理狀態比較寬松的環境中,不受時間、器材、場所等條件的限制,可以反復做,反復觀察,直到認為滿意為止。同時由于沒有明確給出實驗所需器材、步驟,也無明確要觀察的現象,所有問題均需學生自己獨立完成,這對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各種能力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通過創新演示實驗、增加設計實驗、布置課外小實驗等創新實驗手段,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那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開展創新性實驗研究?
3.1 多設計開放性問題。
創設物理情境,設計開放性問題,讓學生面對多種疑問,產生濃厚的創新趣。如問學生我們生活中的一次性口杯能否用來做物理實驗,能做多少個?學生肯定會努力去思考,然后,我們可以指出幾種,分別:(1)用來制量杯;(2)接聽土電話;(3)塑料杯燒水;(4)模擬放大鏡;(5)設計課堂實驗,開展創新。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課堂上多設計實驗來培養學生科學創新是一種有效的途徑。例如氣球在初中物理實驗中有以下14種巧用。演示聲音是由于聲源的振動而產生的,演示空氣是有質量的,演示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演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演示空氣有浮力,演示壓力的作用效果,驗證大氣壓的存在,演示氣流的反沖作用,演示氣體受熱體積膨脹,驗證分子大小,演示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演示電荷間相互作用規律,演示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演示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
3.2 變驗證性實驗為創新性實驗。
學生在進行創新性實驗時,其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區別。先要對所創新的物理知識提出假設,然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一邊實驗一邊探究,再從中發現規律。學生在創新性實驗中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并成為知識的再發現者。正像波亞利所說的:“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
總之,中學物理教學的“創新性實驗”,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特別是發掘了學生的“自我求知意識”,“自我動手能力”和“內在潛力”。在“創新性實驗”的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應體現在“要創設學生求知問難,探索以及大膽設想的情景,根據學生的總結提問,將學生一步一步地引向“發問—設想—探索—創新”的思維王國。這不但能促成學生“想做”、“活做”、“會做”物理實驗,提高教學效果,而且將素質教育真正地引入了課堂,無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條捷徑。
參考文獻:
[1]馮建紅.《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啟發》.
[2]劉萍.《從物理實驗教學中得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