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王云飛



摘 ?要:隨著增量配電網相關政策文件的陸續出臺,為其市場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資本紛紛涌入,爭取成為試點項目的業主。準確地對增量配電網項目進行經濟評價,可以為項目投資主體提供可靠的投資依據,規范增量配電網項目的發展和促進電力體制的改革。本文以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相關理論為基礎,在國家現行財稅制度和價格體系的前提下,建立了增量配電網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體系,并進行了實證分析。
關鍵詞:增量配電網;經濟評價;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42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7-0000-00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中發〔2015〕9號文《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1];之后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發改經體〔2016〕2120號文《售電公司準入與退出管理辦法》和《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發改辦經體〔2017〕1973號文《關于加快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發改價格規〔2017〕2269號文關于印發《區域電網輸電價格定價辦法(試行)》、《關于制定地方電網和增量配電網配電價格的指導意見》,2018年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發布《增量配電業務配電區域劃分實施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為電力體制改革的實施、售電公司進行配電網的建設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支持和指導。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符合條件的社會資本紛紛涌入,爭取成為試點項目的業主。但同時也存在著以下問題:增量配電網項目各投資者不夠重視市場分析、經濟評價,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投資傾向,可能出現無序發展與過度膨脹,導致其預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無法實現。準確合理的經濟評價可以引導增量配電網項目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決策,規范增量配電網項目的發展。本文運用建設項目財務評價相關理論,在國家現行財稅制度和價格體系的前提下,建立增量配電網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體系,并進行實證分析。
1 項目概況
實證選取的某增量配電網項目,位于甘肅省河西地區,預計2020年負荷用電量8億kWh,遠景(2025年)用電量13億kWh,年均增長10.2%。項目近期新建110kV變電站2座、擴建110kV間隔2個、新建10kV開關站3座、新建330kV線路55公里、新建110kV線路13公里、新建10kV線路24公里,遠期新建110kV變電站1座、擴建110kV間隔1個、新建10kV開關站3座、新建110kV線路9.4公里、新建10kV線路36公里;近期投資估算19360萬元,遠期投資估算6760萬元,項目合計投資26120萬元。
2 配電電價測算
2.1 測算原則
鑒于我國正在推行以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為定價方法的輸配電價改革[2],該項目經濟評價測算輸配電價格按照“準許收入=準許成本+合理收益+價內稅金”開展,其中:
準許成本包括折舊費、運行維護費,折舊費按照固定資產原值和設定折舊率折算;運行維護費包括材料費+職工薪酬+修理費+其他費用。
合理收益等于可計提收益的有效資產乘以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有效資產為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及無形資產加和;加權平均資本為權益資本收益率 ×(1-資產負債率)+債務資本成本 × 資產負債率。
價內稅金包括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
2.2 測算過程
2.2.1 方法選擇
遵循上述測算原則開展配電電價測算時,可采用兩種計算方式,一是,簡捷計算法,參照行業規定權益資本收益率水平取值,結合其他參數,按公式求出合理收益和配電電價;二是,按照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包括,國家發改委和建設部發改投資【2006】1325號文件(2006年7月3日)頒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3],結合項目基礎數據,編制各評價表格,基于資金的時間價值,考察項目評價周期內各類指標,通過控制投資內部收益率等,測算配電電價。報告采用第二種方法開展配電電價測算。
2.2.2 參數選擇
(1)增售電量
該增量配電網電力負荷預測:2019年負荷用電量4億kWh ,2020年負荷用電量8億kWh;遠景(2025年)用電量13億kWh,年均增長10.2%;預計運營期末用電量達15億kWh, 年均增長0.8%。
(2)資金籌措及使用
該增量配電網靜態投資26120萬元。建設資本金為靜態投資的25%,融資75%。融資方式暫按向國內銀行貸款,貸款年利率按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長期貸款基準利率4.9%,采取本息等額還款方式,貸款償還年限15年;流動資金貸款比例70%,貸款年利率4.35%。
(3)經營成本
該增量配電網項目經營成本詳見表1。
2.3測算結果
按照上述財務評價基本參數,設定投資內部收益率為8%,測算單位售電量配電電價,配電電價測算結果見表2。
上述配電電價下,經濟效益測算結果見表3。
3 敏感性分析
選擇規劃新增配電網的投資水平、電量、運營成本為敏感性因素,分析各因素變動下,滿足合理投資收益率情景時,單位售電量配電電價變化規律。從分析結果看:配電電價變化與經營成本水平正相關,當經營成本增加10%時,10kV配電電價增加1.09元/ MWh;配電電價變化與電量負相關,當售電量增長10%時,10kV配電電價降低2.05元/MWh;配電電價變化與建設項目投資水平正相關,當投資水平增長10%時, 10kV配電電價增加2.11元/ MWh。
基于上述研究結果,當運營成本、電量、投資水平按有利方向變動10%時,對配電電價降低的影響對比見圖1。
可以看出,運營成本、電量、投資均對配電電價有較大影響,其中,電量影響最大、投資水平其次,運營成本最小。因此,拓展售電量,控制投資水平能夠較好地促進配電電價的降低,能夠更好的節約企業用電成本。
4 結語
本文主要構建了增量配電網項目經濟評價的方法和體系。用此方法,以具體的增量配電網項目為例,進行了實證分析,對該項目進行了經濟評價,重點進行了配電價格的測算、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分析、敏感性分析。結果反映,在設定內部收益率為8%的情況下,測算單位售電分攤電價(含稅)42.87元/MWh,電價較為理想;參考甘肅省輸配電價文件,計算該項目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各項財務指標也較為理想;通過敏感性分析發現,電量、投資對于各項經濟指標的影響較大,所以需要對項目的電量進行準確預測、對投資估算水平進行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 葉玲節,朱婷涵,徐旸.電力體制改革背景下的配電網業務政策環境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7(4):238-239.
[2] 張耀東.基于全壽命周期成本的增量配電價格測算[J].水力發電,2018(4):52-56.
[3] 楊慶蔚,王小波,等.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9-07-17
作者簡介:張娟(1984—),女,山西忻州人,高級工程師,經濟學碩士,主要從事電網工程技術經濟工作;王云飛(1982—),男,河南南陽人,高級經濟師,法律碩士,主要從事電網企業法治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