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丹 黎秀珍
廣東省珠海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廣東珠海 519000
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逐漸放開,選擇再次妊娠者逐年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瘢痕子宮二次妊娠的發生率漸趨提高[1],這主要由于受到社會因素以及患者自身要求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胎剖宮產的比例增高有關[2],但是由于瘢痕子宮二次妊娠時,極易增加前置胎盤以及子宮破裂等事件發生的風險[3],因此,針對瘢痕子宮二次妊娠的孕婦,選擇合理的分娩方式,從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保障母嬰平安,是現今婦產科研究的熱點。
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對于瘢痕子宮二次妊娠孕婦試行陰道試產,可有效降低并發癥,提高自然分娩率[4],有鑒于此,自2017 年以來我院將收治的單胎瘢痕子宮足月妊娠產婦予以陰道試產,并與初次妊娠足月產婦進行比較,通過觀察其產程特點及對于臨床結局的影響,以期探索合理的分娩方式。
將我科自2017 年4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116 例瘢痕子宮足月妊娠且符合陰道試產條件的產婦作為觀察組,按照病例篩選標準即:產婦第一次剖宮產術后未見感染等并發癥,進行順利,未見胎兒窘迫等合并癥,且是足月妊娠,自然分娩者,同時此次妊娠無剖宮產指征。在排除產婦有嚴重的軀體疾患者、精神疾患者;伴有妊娠合并癥;臨床資料不完整者;有凝血機制、免疫功能異常者的基礎上,將其納入項目之中,而后需告知患者(家屬)研究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方可正式納入。
同時本方案已經過本院倫理審查委員會通過。為了研究的科學性,選取同時期在我院分娩的初次妊娠足月產婦116 例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分析。
觀察組均為單胎,年齡23 ~38 歲,平均(29.2±1.8)歲;孕周38 ~42 周,平均(40.5±1.8)周。對照組亦均為單胎,年齡21 ~36 歲,平均(28.9±1.8)歲;孕周38 ~42 周,平均(40.7±1.9)周。兩組孕婦的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術前對于產婦的現病史、既往史以及體格檢查等基本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以防止術中不良情況的出現,同時做好術前(新生兒急救與剖宮產)準備,主要包括開放靜脈、交叉配血。同時將臨產產婦由護理人員送入產房,進行生命體征監測,主要包括脈搏、血壓,1h/次;同時監測胎心、宮縮與產程進展,決定最終分娩方式。
若產婦出現規律宮縮,但陰道試產4 ~6h 后,產程未見明顯進展者;或宮縮的持續時間在2min/次以上,10min 內的宮縮頻次在5 次以上;或子宮下段壓痛明顯;或活躍期延長、宮縮乏力、胎兒窘迫、先兆子宮破裂等;或胎心監測出現異常且呈進行性加重者則由陰道試產改為剖宮產。
分娩方式及情況觀測:觀察與記錄兩組產婦的最終分娩方式;同時比較兩組母嬰情況,即總產程時間、產后24h 出血量與新生兒Apgar 評分情況、住院時間[3]。并發癥發生情況:評判兩組母嬰并發癥發生情況[2]。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 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其中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 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剖宮產比例20.69%、陰道分娩比例70.69%、陰道助產比例8.62%雖有所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總產程、產后24 出血量均降低,新生兒Apgar 評分、住院時間均增加,差異無具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陰道裂傷、產后出血發生率降低,尿潴留發生率增加,差異無具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目前,臨床實踐證實,瘢痕子宮女性容易出現宮腔粘連而導致再次行剖宮產時增加手術難度與復雜程度,極易誘發切口疼痛、盆腔痛以及子宮活動受限等并發癥[5-7],但由于目前的醫療環境所限,瘢痕子宮產婦再次妊娠后,醫護人員或者產婦更傾向于再次選擇剖宮產進行終止妊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并發癥的發生率[8-9]。因此,瘢痕子宮足月妊娠產婦的合理且安全的分娩方式是現今婦產科研究的熱點之一。

表2 兩組分娩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母嬰并發癥比較[n(%)]
現今臨床研究發現,再次妊娠的瘢痕子宮產婦,如在原切口行剖宮產,對于并發癥的改善不明顯,僅能避免新瘢痕形成[10-11]。因此,探索合理的分娩方式值得思考。隨著近年來醫學理論與技術的不斷進步,陰道試產在瘢痕子宮足月妊娠者中的應用引起產科醫護人員的關注,并在臨床中對其安全性與有效性進行驗證,效果甚佳[12-13],有學者對于35 例瘢痕子宮再次足月妊娠產婦行陰道試產的結果發現,與非瘢痕子宮陰道分娩者比較,兩組產婦的終止妊娠方式、產程時間及并發癥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4-15]。該結果與本研究相契合,本研究結果證實,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剖宮產比例20.69%、陰道分娩比例70.69%、陰道助產比例8.62%雖有所變化,總產程、產后24 出血量均降低,新生兒Apgar評分、住院時間以及尿潴留發生率均增加,陰道裂傷、產后出血發生率降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可見,瘢痕子宮足月妊娠產婦行陰道試產在產程與妊娠結局上有效性及安全性較高,與初次妊娠足月產婦無明顯差別,可作為合理且安全的分娩方式應用于臨床。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臨床中亦有學者指出,與非瘢痕子宮陰道分娩者比較,瘢痕子宮再次足月妊娠者行陰道分娩出現產婦子宮破裂率增加明顯,約0.1%~2.3%[7]。從而提示產科醫務人員,對于是否進行陰道試產,應嚴格掌握好本癥的適應證與禁忌證,開啟全程監護模式,如出現剖宮產指征,則應立即行剖宮產,以加強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