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勇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們鋼鐵人齊聚一堂,共同回顧中國鋼鐵工業輝煌的發展歷程,共話鋼鐵工業美好的未來,意義重大而深遠。
70年來,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進程中,鋼鐵工業始終以“鋼鐵報國”的使命情懷,創造了世界鋼鐵史上最輝煌、最壯麗的奇跡,為共和國的偉大復興發揮了“鋼鐵脊梁”的強大支撐作用。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的歷史機遇,我們必將重新踏上征程,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縱觀160多年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全球格局不斷調整,“生產和消費重心”幾經轉移,依次從英國、美國到前蘇聯、日本,現在進入“中國時代”。我國鋼產量從1996年突破1億噸開始,連續23年保持世界第一,尤其是近十年來,基本占據了世界鋼鐵總量的半壁江山。據世界鋼協數據統計,美國曾經保持“世界鋼鐵生產和消費主導地位”長達81年。從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穩健發展態勢,以及“人口基數、市場容量和經濟發展階段”來看,中國主導世界鋼鐵工業的時間跨度必將是一個較長階段(不會低于美國)。
我國經濟長期穩健增長,為鋼鐵工業快速發展以及世界鋼鐵“消費增長”創造了強大動力。據世界鋼協統計,2017年,中國鋼材“消費增量”占全球鋼材“消費增量”的79.8%,除直接出口外,以機電產品和“裝備制造產業”為代表的間接出口,極大提振了進口國家和地區的鋼材消費,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我國鋼鐵產業穩步發展”拉動了全球原燃料消費,并積極影響了全球相關產業發展。
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史”對我國鋼鐵工業極具參考價值。這70多年的發展歷程可劃分為四個階段:戰后重建和經濟繁榮的黃金期;發達國家鋼鐵工業結構的調整期;中國鋼鐵工業的黃金十年期;中國鋼鐵需求峰值的平臺期。鋼鐵產業進入峰值平臺期,往往要承受“產能過剩、區位布局優化和環保壓力”等重重挑戰。這些都能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得到印證。要保持較長時期的平穩發展,必須從發達國家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中吸取經驗,主動實施轉型升級,特別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展望未來,中國鋼鐵工業必將長期引領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我國鋼鐵工業將加速向“綠色、材料、智能、全球化”邁進,必將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當前由于我國的鋼鐵產能基數較大,環保水平不均衡,無論在世界上還是國內,受到極大的環保挑戰和關注,許多企業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堅持綠色發展是我國鋼鐵工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也是我們鋼鐵工業改變在全社會廣受質疑的根本。我國鋼鐵工業在綠色發展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形成了專有技術,只要下決心,就能實現綠色發展。
發達經濟體的鋼鐵企業,除了實現了較好的產業鏈延伸,鋼鐵產品也已經延伸到了下道工序的半成品和零部件。更重要的是,這些零部件已經成為專有技術的載體。通過鋼鐵零部件向下道工序出售專有技術,產品本身已經是載體的概念了。
我國鋼鐵工業目前和世界發達經濟地區鋼鐵明顯的區別是,我們在進一步追求產線的大型化和規模化,而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生產線的去規模化和實施產線的多元、小眾、定制的生產模式。我國鋼鐵工業要想解決裝備大型化和產線規模化與未來客戶的多元和定制需求,必須要依靠5G技術來解決。5G是解決連續生產和不同規模定制最好的手段。
經濟全球化,決定了鋼鐵產業全球化發展方向。從“資源整合配置和貼近市場”的角度,加快推進“國際、國內協同發展”,是大勢所趨。
70年來,中國鋼鐵工業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奮斗之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新時代、新鋼鐵、新征程”,只要我們堅定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團結奮進,開拓創新,中國鋼鐵工業必將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挺起“鋼鐵脊梁”、展現新的作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