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新課程改革逐漸在中小學等義務教育階段得到落實,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的課程改革應順應國家新提倡的《英語課程標準》,對教學實踐進行改革,滿足新課標對小學英語學科的時代要求。一線教師在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科教學實踐中,應加強自身的教學素質,積極參加學科培訓,提高教學修養,豐富自身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適應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認真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教育發展理念,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英語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滲透;新課改;理念
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改變傳統課堂中以間接經驗為主的課堂活動,增加學生學習知識的直接經驗,豐富學生的生活實踐活動,使理論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實踐。新課改對小學英語提出的《英語課程標準》,著重強調培養學生對于英語核心素養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小學英語教師應主動為學生創設輕松活潑的英語語言交際氛圍,為學生提供完全的英語交流環境,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主動使用英語,發掘英語學科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將新課改理念由理論層面上升到生活層面,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課堂積極性,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發散思維和形象思維。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新課改理念呢?本文就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淺層面分析和探討在小學階段的英語課堂中滲透新課改理念的可實施路徑。
一、 設置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階段的英語課堂中,學習目標的設置是課堂開展的必要程序,在新課時展開前,利用導學案為學生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將自學能夠掌握的知識點做到了解掌握,將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帶入課堂,在課堂中解決問題,從而完成教師提前設置的學習目標。在英語學習中,教師應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實踐的主體,讓學生享受學習而不是被壓迫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學習目標被稱為“任務驅動法”,即完成任務是主要課程目標,英語的學習只是一個完成任務需要的過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地去學習,讓學生在課堂和生活中將英語作為溝通交流的方式。
學習目標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師生雙方共同的努力。首先,教師應在導學案的設計中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設計出符合學生現階段英語學習水平的學習任務。小學英語課堂的學習目標的設置,需要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生的當前學習進度和掌握情況進行設置。在小學英語課堂實施中,課堂的教學活動以完成學習目標為最終任務。其次,完成目標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圍繞學習目標開展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最后,設置合理的評價機制,保證學業考核的公平性,提供一個客觀的成績考核,可以激勵學生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評價不應是單方面的,除了日常學習之外,還應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的主動性納入考核機制,在日常評價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使用“Very good./Well done./Wonderful.”等語句對學生的短暫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教師只有全方位地評價學生,才能讓學生保持學習的動力。在設置學習目標時,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讓學生主動學習是最好的表現形式。
二、 為英語教學創設有效情境,提升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作為一種語言,英語的學習有其特有的規律。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擁有有效的學習情境對于學好這門語言課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英語教師只是利用一些直接的傳授方式,學生就永遠不能夠接觸到英語語言的核心,這是與英語語言學習規律相違背的。英語教師在英語知識傳授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有效、真實的英語交流情境,能夠讓學生用心“感知”英語語言內容,在實際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深刻領會英語語言的真諦,這才是提升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英語教師就需要充分地挖掘英語教材內容,并將教材知識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夠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英語教學情境。
在小學英語階段,創設有效情境,極大地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在設置的情境中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一方面激起了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熱情,學生更加主動地加入英語學習中去;另一方面,這種情境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并且學生在實際交流中能夠鍛煉自身的口語能力。例如:在學習小學五年級的“Unit 3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這節內容的時候,英語教師一定要避免使用傳統的、簡單的、傳輸式的英語教學模式,老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的模式,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首先,教師可以引出“聚餐”這個話題,并讓學生嘗試用英語先描述一下自己生活中的聚餐情景。其次,教師用一些輔助工具,像簡筆畫或者使用多媒體設備將文字、圖像、聲音等融為一體,為學生描述“聚餐”的有關情境。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創建一個聚餐情景,然后把學生分組,每一個小組進行“聚餐情景”的創設,并以這個基礎再進行本節英語知識的教學活動。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多使用本節內容中的句型進行對話,像“What do you like for lunch?”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將英語知識的學習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這樣在本節內容使用情境教學,充分地體現出英語的交際、實踐特性,學生在學習中會感受到更多的樂趣,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會大大提升。
三、 豐富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高效率、高質量課堂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慕課等多媒體方式逐漸走進中小學,英語作為我國小學生母語之外接觸最多的語言,不可避免地引入多媒體教學技術。多媒體在教學上的運用主要包括視頻、音頻、圖片等內容,包含的信息量大,而且更新發展速度快,能夠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能夠擴大課堂的實際容量,創設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發展和培養,利用多媒體技術,讓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加生動形象,讓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新課改的理念貫穿于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應用的過程中,微課、慕課的引入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查找知識的遺漏點,改變了傳統的靠粉筆寫字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例如,在學習My New Room這一新課時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影像電腦向學生展示形象的圖片和動畫,可以觀看“visit new room”的相關視頻,色彩多樣的畫面和入耳的音樂讓學生可以很快地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在學習過程中穿插本節課需要學習的新單詞,并著重掌握in/on/behind/near/under/over等介詞,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英語學習知識,完成本節課的任務目標。新課改的理念是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獲得知識,并將知識能夠有效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多媒體的使用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處在一個輕松的文化氛圍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加強了學校和地區之間的聯系,利用充足的教學信息資源,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和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發揮學生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為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 總結
新課改理念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新鮮的血液,為教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小學階段的一線教師應認真貫徹落實新的《英語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新課標的具體內容,領會新課標的內涵,將新課改理念納入自身的教學思想中。長期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小學英語課堂若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的講解,不更新教學方法和策略,容易走進故步自封的桎梏。小學英語課堂應該有活躍的課堂氛圍,師生加強有效溝通,應讓學生真正愛上英語這門學科,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性。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小學英語學科的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的教學素質建設,應堅持將新課改理念貫徹到小學英語課堂中,堅持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將重心放在提升學生的創新力和實踐力上,培養一批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和時代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曾劭燕.活化教學手段 打造魅力課堂——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新課改的理念[J].新課程學習(中),2013(12):26.
[2]康榮.淺談如何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新課改的理念[J].亞太教育,2016(1):31.
[3]楊樹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新課改的理念[J].教育教學論壇,2010(8):82.
[4]張麗芳.怎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新課改的理念[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1(10):51.
[5]張麗.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N].發展導報,2018-12-25(19).
[6]趙婧.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N].山西青年報,2018-11-27(4).
[7]周其會.小學英語教學注意力淺析[N].山西青年報,2018-10-19(4).
[8]李旭梅.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N].發展導報,2017-11-17(32).
[9]李玲.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反思[N].發展導報,2019-04-26(17).
[10]何蕾.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教書和育人[N].發展導報,2019-04-23(20).
[11]張翠燕.淺談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式[N].發展導報,2019-01-11(19).
[12]王雙玉.小學英語教學評一致性初探[N].發展導報,2019-03-12(20).
[13]趙麗萍.利用白板進行小學英語教學的思考[N].發展導報,2017-11-28(26).
[14]賀嘉.淺談課堂用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N].發展導報,2018-03-02(25).
作者簡介:馮真真,山東省青島市,青島地恩地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