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霏 彭勁松
摘 要:農村基層協商民主議事作為一種有效的民主決策形式,以黨支部為核心,探索推進農村重大公共事務協商民主機制建設,圍繞“四公一熱”問題,按照“集、篩、曬、議、轉、督”的“六步”工作法規范議事程序。達到團結一批人、建立一批制度、破解一批難題的目的,有助于實現村民自治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關鍵詞:農村基層;協商民主;議事;流程;成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和農村的重要體現。探索推進農村重大公共事務協商民主機制建設,有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有助于推動基層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規范化建設;有助于實現村民自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助于改進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方式。
一、協商民主議事的基本原則
基層協商民主議事工作,以習近平總書記“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的思想為指導,以群眾支持為出發點、參與為落腳點、關注為著力點開展議事。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以村黨支部為核心,實行統一部署和實施協商民主議事。二是堅持依法依規。協商民主議事必須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協商事項和結果應當符合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現公平合理。三是堅持事前協商。把協商民主議事納入決策程序,堅持協商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過程中。四是堅持尊重民意。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既要反映多數人的普遍愿望,又要吸納少數人的合理主張。五是堅持注重實效。協商主體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盡可能達成共識,避免議而不決,決而不實,實而不公。
二、協商民主議事會成員的組成
在考慮廣泛性、代表性的同時,重點在有智慧的群眾中選擇相當比例的代表共同組成智囊團,為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具體為:村支兩委及監委代表、鄉(鎮)聯系領導、兩代表一委員、村民代表、黨員代表、駐村工作隊代表、春暉社代表、合作社代表、退休干部代表、法律代表等組成(10+X)。成立以村支部書記為議事長,村委會主任、監委會主任為副議事長的議事會領導機構,下設秘書長1人,監督員3-5人。
三、協商民主議事的內容
基層協商民主議事必須以群眾關注為著力點。涉及到村級經濟社會發展、鄉村振興和群眾切身利益的“四公一熱”問題開展協商。一是公共事務:包括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村莊建設整治和拆遷改造規劃、計劃的編制和調整等事宜。二是公共決策:包括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經濟合作社章程的制定和修改等事宜。三是公眾利益:包括集體資產資源和經濟項目發包出租,宅基地安排使用,村民承包土地、山林變更調整、征用征收補償分配使用等方案的制訂;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招投標方案,集體經濟大額資金的使用,集體舉債,集體資產處置,收益分配等事宜。四是公益事業:包括興修道路、橋梁、水利和已建成的公共設施的管護等公益事業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方案事宜。五是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包括社會救助、社會治安、掃黑除惡、環境衛生、計劃生育、文明建設和公共服務等管理事宜。
四、協商民主議事的主要形式
隨著社會主義民主不斷擴大,民主議事的形式不斷豐富,為提高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協商民主議事主要采取:集中會議、分片區議事、個別訪談、專題座談、懇談協商、書面協商、互聯網線上線下協商等形式。
五、協商民主議事的辦法
協商民主議事會由議事長主持召開,一般每季度召開一次,如遇特殊情況可臨時召開。議事會成員應輪流發言,充分聽取意見和建議,議題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議事會員投票通過,才能生效。
六、協商民主議事的流程
為充分發揮黨支部堡壘的核心作用,構筑黨群、政民廣泛互動,達到“團結一批人才、建立一批制度、破解一批難題”的目標,著力在“規范、公開”上下功夫,將居住相對集中的群眾分為幾個議事區,按照“集、篩、曬、議、轉、督”的“六步”工作法規范議事程序。一是做好收集:協商民主議事會通過設立意見箱、網絡平臺、QQ、微信等多種形式,對發現的難點、熱點和群眾反映的強烈問題,由議事會秘書長統一建立問題臺帳,做好議題的收集。二是嚴格篩選:由議事長主持召開議事會議,按照輕重緩急,逐一分析研判、分類處理,篩選出一般性和復雜性問題。一般性問題直接轉交村支兩委處理,復雜性問題列入議事會協商范圍。三是及時公示:對符合協商民主議事的議題,由協商民主議事會明確協商的時間、地點、參議人員等事項,向社會公示7 天。四是認真商議:村支兩委對公示協商的議題逐一制定協商民主議事的方案。如:是集中還是分散、是討論還是書面、參與協商的對象等,按照“一事一議”、“少數服從多數”和“利益涉及到誰,就和誰商量”的原則精心組織商量,逐一分析討論,形成最終決議。五是落實轉化:村支兩委根據最終形成的決議事項,明確實施主體、責任人、時間節點等內容,組織實施轉化成果,并將實施過程、結果進行公示。六是加快督辦:在實施過程中,由村監委牽頭,議事會監督員參與共同組成監督小組,不定期進行督查督辦。
七、協商民主議事成果
以作者所派駐的貴州省江口縣德旺鄉堰溪村為例。堰溪村位于梵凈山西部,距離杭端高速梵凈山西收費站2公里。有國土面積約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45畝,林地面積25985畝。全村共327戶1097人,有黨員25人,轄13個村民組14個自然寨,群眾居住分散,耕地零散不連片,屬國家級一類貧困村,于2017年出列。自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我村在“水、電、路、房、訊、寨”等得到了全面提升,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和環境臟、亂、差的歷史,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我村通過開展基層協商民主議事工作,在村民自治、公共事業管理、干群關系、內生動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一)實施“三以”管理模式
一是安全飲水“以水養水”管理模式。根據不同情況,因組施策,實行按戶收費和按表收費兩種形式,由飲水點供給區域群眾自主選舉管理人員,明確工作職責,水費實行專款專用。如平場壩組按照每戶200元/年的標準收取水費,其中80%用于管理人員工資和單次維護在5個工以內的報酬,20%用于集體維修備用,因自然災害造成供水設施嚴重破壞的,由群眾AA制出資維修。保證長年供給,確保安全。
二是通組道路“以組聯戶”管理模式。按照受益農戶集中就近的原則進行分段,所在段區域農戶構成一組,選舉組長,實行組長負責制。根據不同情況有的劃分到每戶,有的共同維護。如堰溪組受益農戶共23戶,從轉塘至堰溪組處約1公里,農歷每月初一和十六由組長召集集中維護;平場壩組每戶劃分70米,各自負責。保持長期通暢整潔。
三是環境衛生“以戶為主”管理模式。房前屋后由各家各戶自行打掃,聯戶路由相聯接的兩戶共同打掃,互相監督。如劉家組規定農歷每月初十日、石板坡組規定農歷每月初一日為組環境衛生日。每月進行一次衛生評比,對干凈整潔的家庭在公示牌光榮榜表彰,對臟亂差的家庭在公示牌曝光臺進行曝光。
(二)取得了“四提”成效
通過基層協商民主 “6字訣”(集、篩、曬、議、轉、督)議事流程,群眾線上線下互動,各界人士廣泛參與,村民在參政議政意識、自治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四提”成效。
一是提供了村民議事平臺。對村重大事件還是小到家庭矛盾糾紛,都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圍內邀請村民參與,精準找出問題瓶頸,精準破解制約,同時各項事務進行曬單公示,化解了群眾心理上疑問,改善了干群關系,提高了村民參政議政意識,保障了村民的基本權利,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
二是提高了群眾參與程度。通過愛路護路、公共衛生、產業發展、公共設施維護等方面的相互討論,干群緊密接觸,化解了矛盾,消除了誤解,協作程度大大提高,群眾主動參與意識得到增強。
三是提煉了管用自治制度。通過協商民主議事,建立健全了村規民約、組規民約、村失信人員“黑名單”制度、村安全飲水管理等制度,規范了村民行為,推進了村民自治,完善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治理機制。
四是提升了基層治理水平。按照協商于民、協商為民要求,形成了干群一心,在環境保護、道路管護、水資源保護、敬老愛幼、規范辦酒、掃黑除惡、安全生產等社會綜合治理方面得到了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劍.北京市協商民主理論與實踐[M].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
[2] 陳家剛.協商主民與當代中國政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 王慧,劉桃.中國基層協商民主的路徑選擇[J].法制與社會,2017(21).
[4] 何包鋼.協商民主.理論、方法和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彭麗霏(1995.12- ),女,土家族,貴州銅仁人,泰國商匯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創業管理;彭勁松(1965.03- ),男,土家族,貴州銅仁人,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派駐貴州省江口縣德旺鄉堰溪村第一書記,本科,主要從事高校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