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 王瑞敏 馬麗萍
摘 要:教育乃立國之本,新時代更是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掌握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義和邏輯起點,將其作為自身工作的航標;在滿足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教育工作者 “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要求的同時,做到“立德、樹人、愛生、敬業”:以立身明德弘信仰,以自樹樹人濟天下,以至愛至誠助青年,以至臻敬業饋自身。
關鍵詞: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高等教育;高校輔導員;立德樹人;人才培養
百年大計,教育為基,舉國之夢,青年為立。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的重要講話中,闡述和強調了“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 這個根本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義和邏輯起點,也是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務必深刻思考的問題。涉及辦學的基本方向和學校的重大使命,更是廣大高校輔導員指導自身工作的航標,這與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一脈相承——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
一、立德——立身明德以弘信仰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簡單一句,道出了教育工作者引以為傲的根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國高校的特色,是辦好我國高校的優勢。國之青年必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以良好德行實踐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題中之義,也是我們區別于世界其他一流大學的鮮明特點。而高校輔導員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推動者。
提高自身政治覺悟是基礎,不斷修養自身德行是根本,耐心引導文化傳承是關鍵。身為教育者與青年的有效溝通者,輔導員必須成為“有溫度的思想引導者”,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把握思政教育規律,掌握良好的溝通方法,“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需以自身對于社會主義信仰的踐行,來對當代青年言傳身教。面對不同國家、地區和不同背景的文化碰撞,需教育學生既不妄自菲薄,又懷抱廣闊視野,使學生們堅定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言人”與“傳承人”。
二、樹人——自樹樹人以濟天下
“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提出了四點希望:一是要愛國,忠于祖國,忠于人民。二是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斗者。三是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干家。這標準也為高校輔導員做好大學生發展輔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志樹人,認清歷史機遇。引導青年學子,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斗中,將自身視野置于偉大的歷史坐標里。作為高校輔導員必須先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并在組織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放寬視野,向國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上提升,既要立鴻鵠之志,又要勤勉務實,以更廣闊、更宏觀的視野前行。
以責樹人,勇擔時代重任。青年大學生是最具有革新和創造精神的群體,是我國社會發展的未來力量,是中國夢實現的希望所在。青年社會責任感的狀態直接關系國家未來競爭實力的強弱和國家未來發展的走勢。高校輔導員應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對自我和他人的責任感、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以及對全球和生態的責任感,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正能量,真正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時代發展的推動者。
以能樹人,練就逐夢本領。知行合一的實踐是實現偉大抱負的唯一途徑。當代大學生必須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做實干家。高校輔導員應深入其中,引入豐富的企業資源和社會資源,推介學生,通過開展第四課堂模式連接高校與社會,引領未來職業發展,為學生提供進入社會的預備訓練,讓學生深度沉浸在準職場環境中,直接面對企業和社會所需解決的實際問題,實現由學校到工作崗位的角色適應和轉換,通過浸入式體驗,實現創新人才從發現、培養到成才的新路徑,成為未來職業的領軍人物的同時,滿足社會需求,服務社會發展。
三、愛生——至愛至誠以助青年
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同樣要做到知行合一,而推及教育工作細節,十九大報告中的“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所有工作的標準。聚焦于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學生滿意度不局限于就讀環境、專業培養、實踐資源等范疇,還依賴于學生工作的開展模式,關注到學生體驗與感受,針對學生需求斟酌整合;在師生交互中注重表達,教育好、管理好、服務好學生。大處著手,小處著眼,精心教育和服務學生于細微處;亦師亦友,用情用法,至誠嚴謹和創新工作方有成效。
在戰略層,確立以學生為中心原則。從學生的發展出發,使學生獲得全面、主動、有個性的可持續發展。關注學生權利、尊重學生人格、注重學生發展和潛能開發,關注學生身心。這關系到學生自由全面發展,也反映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以及高校培養質量和口碑聲譽建設。
在范圍層,對管理工作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的思考大到學生關心在意的大事小情,小至一個通知的傳達,都需要自身對于通知的完整無誤的文件解讀和化為學生可以看得懂弄得清的整合整理。
在結構層,完善科學管理與架構。探索工作規律,及時總結工作文本,反思完善科學高效的管理機制,將工作流程在結構層中的串聯,將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日常瑣事皆明朗。
在表現層,做到“溫潤親切有力度”。由于高校輔導員的相當一部分工作依賴于人際協調與溝通,使得態度和溝通表象變得尤為重要。一方面,我們應亦師亦友,以關愛和耐心面對學生,另一方面,也要用有力的手段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
四、敬業——至臻敬業以饋自身
作為高等教育的助力者,應在工作中鏈接自身的理想與價值,至臻敬業,以微見著。高校輔導員工作繁雜,需要對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加工、綜合、整理、改造、輸出、施教于學生。輔導員的敬業程度與專業水平同樣重要,甚至更重。“為人師、煉己行”,正是敬業實干、自身個人能力及業務才干的不斷提升和展現、注重自身道德和品格的培育、助力學生后學生的反哺,給予自己更多的效能感,讓輔導員在實現自我的立體成長和人格完善的過程中甘之如飴。
五、結語
大學是一個社會的縮影,而且大學如果做得好也可以去影響社會,并且能夠去引發新的價值。于中華而言,面對著嶄新的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形勢,機遇與沖擊交替而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迫切。“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黨對于中國特色人才的需求逐漸明晰,而高校輔導員,與蓬勃青年一道,都是這場變革的主角。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N].長江日報,2019-03-19.
[2] 董奇.努力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N].人民日報,2018-05-31.
[3] 廣大青年生逢其時 也重任在肩[N].人民日報,2018-05-03.
[4] 第四課堂.面向國家繼續,規劃未來職業[J].教學研究,2018(06):1-6.
[5]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N].民生周刊,2018-09-04.
作者簡介:王可(1988.08- ),女,漢族,吉林白城人,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副主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校教育、日本高等教育;馬麗萍(1987.08- ),女,漢族,天津人,天津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訊作者:王瑞敏(1981.11- ),女,漢族,山東聊城人,副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黨委,副書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