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多次講話中強調家庭建設的重要性,大學生是我國科學文化知識、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群體,他們綜合素質的高低影響著整體國民素質的水平,也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加強大學生家庭觀教育是新時代文化建設和道德建設重要內容。
關鍵詞:新時代;家庭觀;大學生
“家庭生活是中國人第一重的社會生活”。中國自古就有“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的傳統,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人美好理想和最高境界。國以家為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內部的和諧、幸福、富足、進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強基石。新時代,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非常重視家庭建設,習近平說:“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強調了重視家庭的重要性。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進一步強調了家庭和家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科學文化知識、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群體,他們綜合素質的高低影響著整體國民素質的水平,也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加強對大學生家庭觀教育是新時代文化建設和道德建設重要內容。
一、當代大學生家庭觀的現狀
(一)當代大學生家庭觀方面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從整體上看,多數能夠傳承社會主義傳統的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有家庭責任感,能夠關心父母和家庭,和家庭建立良好的關系。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激蕩,大學生的思想空前活躍,社會意識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他們在正確的家庭觀和承擔家庭責任方面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游戲愛情,家庭觀念淡漠,感恩意識和家庭責感的缺失,不關心父母、不體諒父母的辛苦,甚至和父母、家庭關系緊張。這一些都在影響著家庭的和睦和社會的穩定。大學生作為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已經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他們的家庭責任意識極大的影響著他們的社會、國家、民族的責任感。家庭責任意識是一個人道德素質的核心要素之一。
(二)當代大學生家庭觀缺失的原因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侵蝕著大學生的機體,如: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影響著大學生正確的家庭觀的形成,使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過分關注個人的利益和享受,淡化對父母的和家庭成員的關心,淡忘個人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加之社會上高離婚率的影響,也給青年一代造成不良影響,使離婚家庭的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同時這些現象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弱化婚姻家庭重要性,也使青年一代逐步產生游戲婚姻愛情,隨意組合和瓦解家庭的思想,這一些極大地影響著大學生家庭觀的形成。學校教育的不足是導致大學生家庭觀缺失的重要因素。各級各類學校在應試教育的情況下,在對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教育中,家庭觀和家庭責任觀的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高校也是如此,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偏重于從宏觀的、主流的價值觀出發,忽視微觀方面戀愛觀、婚姻觀、家庭和諧觀教育和培養,即使思想政治課設上有這些內容,也是蜻蜓點水式的,起不到真正解決大學生正確家庭觀的教育的目的。當然,大學生自身心理發展的特點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不成熟或偏差也是他們家庭觀缺失的重要內因。
二、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家庭觀教育的途徑探析
(一)從家庭教育的角度:重視家風建設,強化和提高家庭成員的科學的家庭觀的素養
科學的家庭教育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家風。習近平指出:“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薄皬V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奔彝ソ逃煌趯W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必須具有系統的知識性和專業性,需要社會專業人員來教授,它更多的取決于家長的主觀能動性,對家庭教育先進理念的認知度、對家庭教育科學技能和方法掌握和運用的有效性,家長和孩子有共同培養良好的家風,良好家風的表現:在模范地遵守社會主義家庭美德基礎上,形成有每個家庭特色的美德,家長和孩子平等的相處,孩子在尊重長輩的基礎上平等參與管理家庭事務,充分發揮和尊重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在平等、民主、尊重的家庭環境中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快樂健康的成長。另外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操守,家庭成員要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營造一個干凈舒適的家庭氛圍。家長和孩子還要共同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風氣?,F在是信息的時代,這對我們的家風提出了新的要求。無論家長是做什么工作的,都應該熱愛學習,崇尚知識,使家庭充滿學習空氣。家長不斷豐富、補充、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孩子對知識的需要,才能給孩子制造一個良好的智力環境。同時也能夠培養家庭成員對家庭和對社會會的責任感。父母還要關心家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面對社會和生活的壓力,父母要用微笑和鼓勵伴隨孩子,做他們心靈的朋友,及時疏導孩子由于社會競爭、人際矛盾等帶來的心理壓力,要有意識、有目的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品質,為此,父母首先必須有樂觀的思維方式。著名教育學家塞利格曼指出:父母批評孩子的方式正確與否,顯著地影響著孩子日后性格是樂觀還是悲觀。父母應通過合理的方式,培養和訓練孩子健全的人格、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學習和生活有濃厚的興趣和熱愛。使孩子心理健康,性格開朗,熱愛學習,熱愛生活,懂得珍惜,知道關愛,成為一個樂觀、向上和積極的人。這樣共同創造輕松、愉快、和諧、活潑的家庭氛圍。
(二)從社會教育的視野:整合社會各教育機構、媒體和相關部門的資源,強化家庭觀的宣傳、教育和引導
首先,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政府、基層組織的作用,將家庭觀教育建設納入社會和諧建設的總體規劃中。家庭和睦和健康發展是社會的和諧的基礎,社會和諧是家庭和睦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二者是相互聯系的關系。從社會的角度,要培養大學生和睦的家庭觀,尤其要發揮各級黨委、政府、基層組織和婦聯的重要作用,強化主體意識,將宣傳和諧的家庭觀擺上重要日程,納入社會和諧建設的總體規劃中,要在全社會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推動、文明辦牽頭、婦聯和基層組織主抓、有關部門配合、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和諧家庭觀教育的格局,以科學的家庭觀教育推動家庭和乃至社會和諧。要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為培養大學生的家庭觀提供外部的環境。尤其是要發揮基層政府部門的思想政治的優勢,如社區、街道居委會和農村的村委會及各級婦聯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宣傳家庭和睦的各種活動,如“和諧家庭”創建工程、十佳和諧標兵家庭”評選活動、“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等,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健康向上,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抵制“黃、賭、毒、邪教”進家庭。引導大學生崇尚科學、創造文明健康的新生活。教育和調動大學生關注家庭、關心家庭的積極性,對大學生科學家庭觀的樹立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把各級政府的政策、鼓動宣傳和號召內化成大學生對家庭嚴格的自律,提高大學生家庭責任感的素養。大學生家庭觀的培養和和睦家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其次、整合社會各種教育資源,為大學生家庭觀的樹立打下堅實的基礎。每個人從出生都要經歷幼兒園和中小學教育。由于受多元價值觀和就業嚴重的影響的影響,很多家長處于功利思想,對孩子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再加上不良的社會影響,使一些大學生從小就家庭觀念淡漠。這就要求各級基層教育機構要高度重視、不斷創新教育手段,如通過老師的教育和傳授、作文、演講、講故事等,還可以和社區、婦聯等部門聯合起來組織和諧家庭的實踐活動、親子活動等形式,引導少年兒童重視父母兄弟姐妹和家庭,知道家庭的重要性,強化青少年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另外文化主管部門和媒體宣傳部門也要大力挖掘有關家庭關系、家庭和睦、家庭故事等方面的文章、榜樣,制作宣傳片、短劇、電視劇、電影等,齊抓共建,通過這樣的宣傳教育,潛移默化為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家庭觀。
(三)從高校教育的角度: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大學生家庭觀方面的強大功能和作用
離開家庭,走進大學校園過上集體生活,使一些大學生家庭觀念和家庭責任感進一步淡化,這就要求高校要不斷強化高校教師對家庭觀的認知和提高高校教師的家庭責任感,使他們能夠對大學生言傳身教,轉化為大學生家庭責任感的素養。尤其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大學生家庭觀方面的強大功能和作用。第一,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樹立家庭觀念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通過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加強樹立正確愛情觀、婚姻觀的教育。幸福的家庭首先是建立在美滿的婚姻基礎上,而幸福美滿的婚姻,必須以男女雙方的愛情為基礎。李大釗曾經說過:“兩性相愛,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應該保持它的自由、神圣、純潔、高尚,不可強制它,侮辱它,污蔑它,屈抑它,使它在人間社會喪失了優美的價值。”有些大學生向往愛情,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又不愿意艱苦努力、勤懇奮斗,幻想坐享其成、不勞而獲,使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家庭觀念,認識愛情的本質不僅僅是美好浪漫,更重要的是責任、義務和奉獻,這是未來婚姻家庭和諧幸福的基礎。學會自尊自愛,珍惜美好青春。通過艱苦創業,勤奮進取,創造幸福美好的明天。第二,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家庭觀。家庭觀體現了家庭文化的核心價值,它可以內化為每一個大學生的內在自我價值,并成為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大學生要知道愛情的目的最終是走入婚姻的殿堂,組成共同生活的家庭,是要共同承擔負責,不但要承擔道德責任,還要承擔法律責任。恩格斯說過:“如果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真摯的愛情是締結婚姻和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礎,大學生一定要樹立正確愛情觀,為未來組建婚姻家庭和樹立正確的家庭觀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觀。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馬克思主義的婚姻家庭觀教育當代的大學生,用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引領他們,培養他們的家庭美德。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我國的傳統家庭倫理觀念:“百善孝為先”“父義,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在剔除起糟泊,吸收其精華的基礎上,形成社會主義國家的家庭美德觀念,使大學生自覺樹立“以孝為本、以和為貴、求知求新、健康科學”的先進理念,提倡建立“誠實守信、民主平等、寬容平和、上慈下孝、長幼有序、充滿愛心”的和諧家庭。真正讓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在新時代能夠發揚光大。第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庭法制觀。在依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的今天,法和德是治理國家的兩種重要手段,管理家庭,實現家庭和諧,同樣要靠法和德兩種手段。對大學生進行法制觀教育,使他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依靠法律履行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合法的維護自己的權利,是實現家庭和睦的法律保障。首先要使大學生學法懂法,增強法律意識,形成良好的法律行為。在構建和諧家庭中要把和家庭及家庭成員緊密聯系的法律深入地貫徹到大學生中去,如: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所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婚姻法、繼承法、保護婦女兒童權益法等,使大學生在家庭和未來組建小家庭在生活中、處理家庭事務中和處理家庭矛盾的過程中更有效的調解家庭矛盾,實現家庭和睦??傊?,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的家庭觀,提高他們的家庭責任和擔當意識,進而提高他們對社會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
[1]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
[2] 習近平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黨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4] 李大釗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謝素貞(1965- ),女,河南孟津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