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 要:發展大健康產業是時代命題,更是黨中央對人民群眾健康美好生活追求這一民生訴求的時代答卷。準確把握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新定位、新動力、著力點,牢固樹立大健康觀,推動大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對我國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促進國民健康素質和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健康中國;大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R2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0-0034-02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新方略。十九大報告更是提出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的新定位和“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的新目標[1]。健康中國戰略已然成為我國新時代發展的新引擎,人民群眾對疾病醫療統籌保障、食品藥品衛生安全、生態環境污染治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等突出問題的民生訴求,匯聚形成了涵蓋健康醫療診治、健康生態環境、健康產業經濟、健康生活社會等不同層面在內的大健康產業需求,發展大健康產業是時代命題,更是黨中央對人民群眾健康美好生活追求的時代答卷。
一、大健康產業是個體生活價值與社會發展價值的統一
1.個體健康是社會成員發展的最基本需求和最基本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向高質量、高水平的邁進,社會個體成員對健康需求的質量標準也多層次化,人們不僅追求健康長壽的生命,更期望健康美好幸福的生活。相對于人的健康需求,人的其他需求都是次級需求,無論財富、社會地位、職業成就等價值多高,均都是“身外之物”,相對于失去健康來說,都將退回人生起點、落幕人生終點。健康無價,健康是社會成員從事經濟社會活動的基本前提,也是實現個體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2.社會發展價值的終極目標就是滿足人的全面發展和對健康幸福美好生活的實現。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讓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社會全面發展的價值所在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實現人民群眾對健康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充分保障人民群眾過上健康文明快樂的生活,進而反推和刺激經濟社會邁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水平。當前,環境污染綜合癥、食品藥品不良癥候、不健康的現代工業生活方式等問題成為制約和阻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全體社會成員的健康不能保障,就無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充分而自由的發展,社會發展的價值就會落空。
3.大健康產業是個體生活價值與社會發展價值的統一。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已是全球各國的共識,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健康生活。健康需求不僅是個人發展的前提,更是社會發展繁榮興旺的保障。個人健康潛能的滿足和實現,有利于推動全社會的高質量、高水平的發展;全社會大系統健康發展,也將會促進人類社會的整體文明進步,引領個體的全面發展和能力的充分實現。當前,我國政府正在努力構建政府主導和市場引導為核心的雙輪驅動的大健康產業體系,從制度機制和政策安排上促進醫療、醫藥、膳食、養老、健康管理、健康服務等產業的協同發力,從經濟動因和資源配置上促使市場滿足適度水平的基本健康需求和實現特色化、個性化的高質量健康需求的相結合。
二、準確把握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新定位、新動力、著力點
1.堅持大健康產業優先發展的新定位。新時代居民消費能力強,特別是健康消費增長迅速,從以往的關注疾病防治已悄然轉向自身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水平,除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生活行為習慣等方面外,同時更加重視精神、道德、信仰、生態因素對人的健康生活和發展的影響。大健康產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和社會保障的特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新時代經濟新常態下的朝陽產業,其涉及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范圍廣、領域寬、產業鏈長,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多個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堅持大健康產業優先發展的新定位,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實。
2.創造新的消費市場是大健康產業的新動力。目前,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還處于低端供給階段,特別是大健康產業鏈條尚未形成較為系統化的市場規模體系。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驅動下,大健康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產業發展重點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健康企業上來,通過對健康企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健康產品,優化健康管理服務,創造新的消費市場,形成健康產業這一新的經濟增長點。當前,健康產業消費者主要集中在疾病患者和老齡化人口這兩大群體,行業主要集中在醫療、醫藥兩大行業,而未來健康食品、保健品、養生健康服務等產業壯大趨勢明顯,消費者需求旺盛,特別是養老健康產業、養生健康產業、健康管理服務產業等。通過開發新的健康產業市場,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與生命健康自然和諧共享的統一,回應人民群眾對營養保健和生態養生的新消費需求,是大健康產業市場發展的新趨勢、新動力。
3.滿足民生訴求是大健康產業持續發展的著力點。新時代,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路徑是“優化產能供給匹配,提升國際合作水平和效能,重點保障民生需求。”其中,“保障民生需求”就是要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民生為導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大健康行業[2]。將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訴求與當前新科技革命前沿技術創新相融合,緊緊圍繞民生訴求的不同層面,把握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律和新科技新技術變革路徑,充分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科技因素創造性的融入大健康產業,實現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智能化、精準化、標準化、專業化,通過搭建健康大數據平臺,實現醫療保障、食品藥品衛生的兜底性功能,又發展科技化、個性化、特色化的檢測、治療、康養體系,實現全生命周期健康的照顧管理體系化、規模化、數據化。
三、牢固樹立大健康觀,推動大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
1.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市場的引導機制。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涉及國民經濟的諸多部門,涵蓋了第一、二、三產業的全產業鏈鏈條,其提供的健康產品和健康服務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公共性、社會性。這就需要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通過政策導向和健康產業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大健康產業的轉型升級,激活社會各類創新主體參與到健康產業、健康服務全產業鏈中,實現大健康產業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活動既滿足社會需求按比例協調發展,又發揮新的經濟增長引擎作用。同時,大健康產業活動本身是通過市場運作來獲得經濟效益,仍離不開市場機制調解資源要素的進入和合理最優配置,其具有強烈的外部性特征,需要以市場需求為依據,發揮市場機制對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調節作用。只有把政府主導的公共健康產業、醫療衛生保障事業、社會養老福利事業等與市場引導的健康產業、健康服務、健康管理等相結合,才能實現大健康產業的按比例發展,既滿足了公益性的需求,也符合了市場性的需要。
2.以新一代數字技術推動大健康產業的循環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技術的綜合運用和技術創新開發,將實現大健康產業的智能化、標準化、精準化、融合化、國際化發展,大健康產業的產業形態、產品形態、服務形態將呈現多元化、信息化、遠程化、精準化生產與服務于一體的新特征。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協同發力,將實現不同區域數據的搜集與分析,健康產品與服務研發精準匹配市場需求,同時實現區域性服務中心的自動化監控,健康維護、健康修復、健康養生等一系列產品、服務供需智能化有效對接。數字技術將徹底結束生產供給與消費供需之間長鏈條供應的傳統業態模式,邁向精準化、個性化甚至“一對一”式的高品質智能化的供給與服務。數字經濟與大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必將改變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形態,形成健康產業體系循環發展的新態勢。
3.推動大健康產業的國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推動健康中國戰略與“一帶一路”雙翼發展體系建設,搭建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全球化合作平臺。“一帶一路”大健康驛站的發展建設,將促進中國大健康產業的國際合作與資源共享。在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向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特別是中醫藥的海外傳播與發展,“治未病”“防、養、護”等中國傳統健康理念走向世界深入人心,中醫藥的廣泛應用為世界貢獻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典范,醫養結合、防治結合的中國傳統醫學精神必然帶領更多的人投入和關注預防醫學領域的問題。
4.完善大健康產業立法,保障大健康產業安全健康發展。目前,我國大健康產業法律法規建設滯后,市場監管及行業準入標準的缺位,大量的資本涌入大健康產業,同質化競爭、無序化開發、重復性建設等現象大量存在,極大地浪費了社會資源。同時,大健康產業市場秩序混亂,產業、產品與服務標準體系不健全、不完善,假冒偽劣產品以次充好,健康產業仿制現象時有發生,養生保健品過度宣傳導致的嚴重問題,引發公眾對健康產業的信任危機,致使消費者對健康產業安全不放心。用頂層設計思維方式,創新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法治體系和法治能力,規避同質化和低水平的惡性競爭,促進大健康產業有法可循、有章可遵,安全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金碚.關于大健康產業的若干經濟學理論問題[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