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恩格斯以實踐哲學觀為基石,研究了世界市場的形成規律與發展特征。文章闡述了馬克思世界市場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揭示了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新特征:反經濟全球化的出現和科學技術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并針對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世界市場;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理論支撐
(一)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
馬克思的世界市場理念是:“大型工業機械促進了交通運輸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的廣泛出現,壟斷了經濟,隨著商品交易所的發展,工業資本已成為主導和日益集中...”馬克思的世界市場理論指出,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與之相關的世界交流的形成,促使各民族的歷史轉變為世界歷史。他提出的世界市場強調商品交換不僅局限于某個地區或者國內的交換市場,而是突破地域的局限,把商品的交換和流通拓展到國際市場,并最終形成世界市場。在馬克思看來,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是多種因素的結合。這些因素有:集市的興起與城市的發展、交通運輸和通訊的發展、工業革命促進了技術革新和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世界市場的出現為經濟全球化創造了條件,通過國際間的買賣而使各國國內市場得以聯系起來的交換領域。資本主義創造了世界市場,世界市場的形成滿足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因此,世界市場已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基礎。同時,經濟全球化也是世界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想要深入研究經濟全球化產生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必須用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作為理論與實踐指導。
(二)經濟全球化
“全球化”一詞最初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泰德·利維于1985年提出的。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務、技術和資金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和分配,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存和相互關聯。經濟全球化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表現為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在世界市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世界市場與經濟全球化之間最本質的聯系是,兩者的形成和發展都是由資本的無限擴張所引起的。資本對利潤的追求使資本作為市場主體不斷探索市場,其結果是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同樣,經濟全球化的各種表現形式背后是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追求,導致市場經濟中利益分配的全球化和價值生產與分配的全球化。當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經濟全球化必然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讓和世界范圍內各國的相互依存和相互關聯而出現。
二、當下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
從工業革命時期到科技革命時期,到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和戰后發展時期,世界市場一直在各國經濟發展的平衡與不平衡中向前發展,世界經濟發展的平衡與不平衡,世界經濟發展的平衡與不平衡,世界經濟發展的平衡與不平衡,世界經濟發展的平衡與不平衡,世界經濟發展的平衡與不平衡,世界經濟發展的平衡與不平衡,世界經濟發展的平衡與不平衡,世界經濟發展的平衡與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的興衰聲音,以及經濟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周期波動。如今,經濟全球化是一些西方大國嚴重削弱、新興經濟體發展壯大的時期。
(一)逆經濟全球化問題
近年來,美國堅決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美國政府在世貿組織周圍單方面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據統計,美國對聯合國的欠款已達8筆。5%96億美元。從2018年3月22日起,特朗普總統簽署了總統備忘錄,根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征收大規模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投資美國并購。這種逆經濟全球化、自私孤立的行為不能不發人深思。唯一的目標就是平衡今天中國大國的崛起。不公平的世界經濟秩序導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加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和安全受到威脅、能源和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在一些國家,國內政策傾向加劇,保護主義抬頭,“反全球化”現象并非偶然。它是從美國等發達國家發展起來的。美國逆全球化行為行為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無法調節的矛盾。這些行動只考慮資本的利益,忽略了全球工人的合法利益。它們只是單方面維護發達國家的利益,排除了發展中國家的合法權利和要求。馬克思認為,世界市場的根源在于資本的本質,是資本自身不斷擴張的必然結果。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中,隨著世界歷史的發展,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運動規律必然向全世界擴展,成為自身發展的桎梏。然后,資本主義的喪鐘敲響了。
(二)技術發展成為國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科學技術一直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馬克思明確指出,機械生產的發展需要自然科學的自覺應用。"生產力也包括科學"“勞動生產率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社會實踐的不斷發展證實了馬克思的這一主張。在生產力體系中,科學技術已成為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和主導因素。目前,我國科技正經歷著一場爆炸式的發展,其規模越來越大。科技成果的產量比經濟增長速度快得多。中國現在每年產出科技成果,居世界第二,且正在高速接近人類科技頂峰的美國。這使得美國非常容易發生危機。美國在國家戰略“中國制造2025”中重點發展的十大高新技術產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高科技船舶、新能源。GY設備和高科技產業。鋼鐵設備、農業機械設備、新材料、生物醫學和高性能醫療設備。顯然,美國這次的意圖不僅是對特定行業征收貿易保護稅,而且是限制中國的科技發展、技術進口和產業升級等相關政策。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一直是美國經濟的競爭優勢。如今,中國發展迅速,美國最擔心的是中國通過獲取技術發展基礎產業,并在全球產業中獲得優勢的能力。這將威脅到美國最基本的競爭優勢和經濟霸權。
三、逆經濟全球化的解決對策
(一)建構合作共贏的理念和發展模式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曾多次提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這是引導世界走向富強、民主、文明的發展之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在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經典經濟全球化理論的發展,而且是中國共產黨對世界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解決當前反經濟全球化現象的重要途徑。提供“中國智慧”。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40多年的飛速發展后,正面對著中華民族百年以來最佳的復興時機。今天,中國應該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國內改革進程。在這樣一個世界格局破舊立新、世界秩序重新建構的世界歷史轉折點,中國正自覺地把自身發展與世界發展統一起來并倡導共同發展理念。2015年11月,習近平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指出,中國愿意將自身發展與周邊國家發展更緊密地結合起來。他歡迎周邊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使中國的發展更加惠及周邊國家。中國應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建立積極穩定的經貿關系,與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等國家和地區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華民族充分展現了走向世界的主體性意識、中國的發展正在打破世界歷史形成過程中那種“國強必霸”的發展怪圈和陷阱,積極建構合作共贏的理念和發展模式。無論是從實踐觀察還是理論探索,資本主義世界史最終都將走出歷史舞臺,社會主義世界史的發展已進入快車道。目前,面對資本主義的種種混亂,面對各種全球性的危機,從馬克思的世界史理論的角度來看,加快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當前形勢的解決辦法。
(二)降低對外依存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如果我們不想受制于美國的“技術戰爭”,我們就必須做出巨大的努力來提高我們自主創新的能力。一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建設,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的方針,支持發展,引領未來,加快步伐。建設創新型國家。我相信,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我們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第二,瞄準國際創新的方向、趨勢和特點,使自主創新站在國際技術發展的前沿。第三,嘗試多種模式的創新,既能在優勢領域進行創新,又能整合和創新現有技術。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說:“在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得很快。高校要以科技前沿為目標,加強重點共性技術、領先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領域的創新。加強對原創性、系統性和主導性研究的支持。”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使我們意識到:我們要不斷反省自己,看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用長遠的眼光來布局科技振興之路。日后,在平等互利的思路中,加強與美國的雙邊溝通力,從而打破封鎖,渡過難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堅定信心,共謀發展[N].人民日報,2016-10-17(01).
[2] 劉光溪.客觀認識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中的經濟不平衡——兼析美、日、中貿易地位與匯率作用的變遷[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07(03).
[3] 曲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基礎[J].求是,2013(04).
作者簡介:唐小雯(1995- ),女,漢族,遼寧撫順人, 遼寧師范大學2017級在讀研究生,導師:姜建斌,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