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利珍

【摘要】 目的 探討糖皮質激素的藥理及臨床應用療效。方法 300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15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抗結核治療方案,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67%, 高于對照組的5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感染、向心性肥胖、血壓升高發生率分別為8.67%、41.33%、32.67%, 均高于對照組的0、2.00%、4.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糖皮質激素, 可以顯著提高臨床療效, 但同時也提高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在臨床應用中需要合理選擇使用劑量及用藥時間, 保證用藥安全。
【關鍵詞】 糖皮質激素;結核性腦膜炎;藥理;臨床應用;臨床療效;不良反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53
糖皮質激素是腎上腺皮質中分泌出的一種對脂肪、蛋白質、糖的生物合成和代謝有調節作用的激素。糖皮質激素是機體應激反應最重要的調節激素, 在臨床上也被廣泛應用為抗炎和免疫抑制。糖皮質激素在我國已經有了較為悠久的利用史, 在很多疾病的臨床治療中也顯著有效, 但當前對糖皮質激素的研究尚不完善, 長期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 提高不良反應發生率[1]。本文針對糖皮質激素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展開研究, 并對糖皮質激素的藥理展開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300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150例。對照組男74例, 女76例;平均年齡(32.5±8.1)歲。研究組男73例, 女77例;平均年齡(33.1±7.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抗結核治療方案, 晨起口服給藥, 異煙肼0.3 g/次, 乙胺丁醇0.75 g/次, 吡嗪酰胺1.25 g/次,?1次/d。利福噴丁口服, 0.6 g/次, 2次/周, 應用20%甘露醇脫水。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即地塞米松10 mg靜脈滴注, 1次/d, 1周后, 改為潑尼松口服,?40 mg/d, 依據病情加減。兩組患者均持續用藥8周。治療期間, 加強電解質檢測, 避免出現低鉀、鈉情況, 完善肝功能保護, 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根據參考文獻[1]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不良反應包括感染、向心性肥胖、血壓升高。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感染、向心性肥胖、血壓升高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皮質激素又稱腎上腺皮質激素, 是一種由腎上腺皮質束狀帶細胞分泌出來的甾體激素, 因其調節糖類代謝的活性而得名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也可以通過化學方法人工合成[2]。糖皮質激素包含氫化可的松、強的松、強的松龍、地塞米松等多種藥物, 在臨床上的應用廣泛[3]。在臨床應用中, 除了用于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敗血癥等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藥無法達到理想治療效果病癥的治療外, 也可用于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 具有抗炎作用。因為糖皮質激素的療效突出, 所以目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濫用現象也越來越多, 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隨之提高[4]。糖皮質激素發揮其作用及造成不良反應發生的藥理作用如下。①抗炎:糖皮質激素具有強效抗炎作用, 適用于多種炎癥。炎癥初期階段, 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機體出現的毛細血管擴張, 有效抑制白細胞吞噬反應, 從而減輕水腫和炎性反應。炎癥后期階段, 糖皮質激素可以有效抑制纖維母細胞和毛細血管增生, 從而延緩肉芽組織的生長, 降低瘢痕、粘連發生率。但是炎癥反應屬于防御功能, 隨著糖皮質激素抗炎作用的發揮, 機體防御能力也降低了, 此時容易出現感染等不良癥狀[5]。②免疫抑制和抗過敏作用:糖皮質激素能夠有效抑制吞噬細胞對于抗原所產生的吞噬及處理, 同時抑制淋巴細胞RNA、DNA 和蛋白質的合成, 阻礙淋巴母細胞的增殖分裂, 加速淋巴細胞解體和被破壞。同時糖皮質激素也可以對補體發揮作用, 干擾其參與機體存在的免疫反應 [6]。③抗休克作用:盡管糖皮質激素作用于抗休克治療的機理尚不夠明確, 但當前臨床已經證明糖皮質激素在抗休克治療中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 糖皮質激素可以促進溶酶體膜增強穩定性, 從而減少蛋白水解酶的釋放, 進而達到降低心肌抑制因子形成所導致的收縮血管的功效, 降低病理變化的發生率 [7-9]。同時增加腎臟的血流量和提高機體耐菌能力 [10]。
綜上所述, 糖皮質激素可以有效提高臨床療效, 但同時也提高了不良反應發生率, 在臨床應用中, 需要根據疾病情況和患者的適應性, 合理選擇使用劑量及用藥時間, 保證用藥安全,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李偉, 趙姝麗. 糖皮質激素藥理作用及在臨床應用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分析.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20):2618-2619.
[2] 趙璟.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探討. 北方藥學, 2019, 16(1):171-172.
[3] 何夢靜, 周威. 糖皮質激素的臨床應用. 中國臨床研究, 2018, 31(5):679-681.
[4] 肖延民.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臨床應用研究. 北方藥學, 2019, 16(3):172-173.
[5] 王海葉. 糖皮質激素的藥理作用及其不良反應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14):1970-1971.
[6] 吳雛菊. 糖皮質激素的藥理及臨床應用研究.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6(4):148-149.
[7] 謝凱, 黃碧瑜, 勞海燕. 糖皮質激素藥理特性及其藥物制劑的探討.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 217(12):195-196.
[8] 馮麗. 糖皮質激素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17, 37(5):622-623.
[9] 黃凰.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用藥誤區及合理用藥分析. 海峽藥學, 2017(10):247-248.
[10] 阿依努爾·吾布力卡斯木, 阿依古麗·買托合提.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合理應用及不良反應.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63):182.
[收稿日期: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