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張澤圣



摘要:本文以中國知網品牌價值領域的2754篇學術論文為數據源,統計1994-2018年時間段內作者發文量、關鍵詞頻及作者所在單位等要素,運用Bicomb, Pajek等工具作為輔助,對進行品牌價值研究的相關內容作出整理分析,主要包括發文量較高的作者間合作情況、分析研究熱點機構、關鍵詞頻統計整理等。根據現有結果分析,對我國品牌價值研究領域的發展進行總體評述并提出展望,旨在為國內品牌價值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與借鑒。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2754 academic papers in the field of brand value of CNKI as data source, counts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by authors, the frequency of keywords and the units where the authors are located during 1994-2018, and uses Bicomb, Pajek,and other tools as supplements. This paper makes a col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on brand value of various scholars, including the cooperation among authors with high volume of articles,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organizations, key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so 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results, it makes a general com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field of brand value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
關鍵詞:品牌;品牌價值;社會網絡分析;文獻計量
Key words: brand;brand value;social network analysis;bibliometric
中圖分類號:G353.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31-0199-03
0? 引言
我國企業已經意識到:企業的品牌價值已經超越了傳統產品對企業的貢獻,成為企業謀求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品牌價值體現在品牌可以為顧客創造利益,獲得既得權力,消費者是否愿意為品牌價值支付相應的報酬及精力,企業是否愿意通過相關線上、線下營銷活動使產品提升一定的附加價值,贏得消費者心理和行為等方面對品牌的積極態度,是當今企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1? 數據的獲取
在數據的獲取上,以《商業時代》、《商業現代化》、《商業經濟討論》等管理類知名期刊作為數據來源,于2019年6月28日通過中國知網(CNKI)進行檢索,時間段設定為1994-2018年,為了更好的展現不同階段研究內容的變化,本文以八年劃分為一個時間段,由于1994年到2002年發文量相對較少,故將此九年劃分為一個時間段內,即第一階段(1994-2002年),第二階段(2003-2010年),第三階段(2011-2018年)。
在數據的搜集過程中,以CNKI為數據源,以SCI、核心、EI、CSSCI期刊類型進行選擇搜索,在數據的采集過程中,篩除會議記錄、品牌推文、無姓名作者、無作者單位的期刊等類期刊。通過所得數據的初步處理得到文獻2754篇,每年發表的文章量如圖1所示,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1994-2002年期間,我國關于品牌價值問題的研究在緩慢增長;2003-2010年期間,我國關于品牌價值的相關研究呈上下波動狀態,且波動幅度不大,于2003年、2007年、2010年達到峰值,此結果表明在此期間我國學者對品牌價值領域的相關問題存在較高的關注度,發文量相較第一階段呈現倍數增長,最高峰值數2007年發文量達232篇,比第一階段的平均發文量25篇提升9倍之多;2011-2018年,學者對此問題的關注度趨于飽和,發文量較為平穩,總體并未出現較大波動。
2? 結果分析
2.1 作者分析
近三十年的發展,學者們對于我國品牌價值相關領域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作者發文量進行排序整理,得出每個階段具有代表性的學者,我們選取第三階段的代表學者進行社會網絡結構圖的繪制,作圖如圖2。
由圖2我們可以看出,部分學者聯系緊密,但仍存在很多孤立的點,主要是因為在繪制網絡圖的過程中我們選取了發文量大于4的作者,該網絡圖可以反應出品牌價值研究領域的一些代表學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第三階段(2011-2018年)中,以盧宏亮、白長虹、王興元等學者為核心的代表學者之間形成合作網絡。雖然各位學者研究的大領域相同,但是還存在一些分支研究領域,這些學者各自形成很多小圈子,在品牌價值研究這個大方向下進行探索研究,相較于前兩個階段,學者間合作關系更加緊密、豐富,研究領域不斷壯大。
2.2 研究機構分析
對篩選出的2754篇文獻進行梳理分析,同時使用了主觀判斷法,篩選出同一院系、同一研究院在不同時期的名稱,進行合并整理,最后我們得出了學者所在研究機構的排名情況,并且篩選出前30家發文貢獻量進行展示,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南開大學商學院、山東大學商學院等高校貢獻尤為突出,累計貢獻文章數均在15篇以上;對此領域進行研究的院系主要包括商學院、管理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等;其中高等院校對品牌價值研究領域的貢獻十分突出,達九成以上。
2.3 研究內容分析
通過對代表學者、發文量以及所在研究機構的數據整理,可以得出我國對品牌價值領域的研究已從快速發展階段過渡到日漸平穩階段,不斷有新的學者參與進來,壯大了對品牌價值領域研究的隊伍,同時經驗豐富的學者繼續保持其對學術不斷探索的精神,在該領域扎根開花結果,為完善領域研究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進一步確認領域內研究范式的演化和發展,文章通過Bicomb軟件對知網中篩選出來的文章進行整理分析,提取每篇文章的關鍵詞,對高頻關鍵詞進行篩選甄別,選取詞頻數大于13的高頻關鍵詞,其累計數量及百分比,如表2所示。
文章選取詞頻大于13的關鍵詞119個,利用Pajek軟件,根據其中心性,將所有網絡中的節點分為三層,Cc(vi)≥0.6為黃色圓點區域,0.6≥Cc(vi)≥0.5 為綠色圓點區域,Cc(vi)<0.5為紅色圓點區域,經過層級劃分可得核心層節點7個,占比為6.7%,中心層節點有96個,占比80.7%,邊緣層節點16個,占比13.4%,繪制出來的網絡圖如圖3所示。
3? 結論
通過運用文獻分析、社會網絡分析等方法對我國近30年品牌價值研究領域的演變與發展進行梳理分析,研究發現該領域學者每年發文量不僅在研究數量上有所上升,更是在研究質量上顯著提升。品牌價值是企業能夠與其他競爭者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分的重要特征,品牌價值增值的源泉來自于消費者心中形成的關于企業的印象,創建品牌有利于企業獲得高額利潤,形成較大規模的市場溢價空間。我國企業已經不再執著于單一的產品設計和研發,而是放眼于未來,專注于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上,運用多種管理方式對企業的品牌價值進行創造、改革、重塑。
品牌價值未來的研究領域仍聚焦在企業的發展歷程中,關于品牌價值的界定越來越偏向于無形資產范圍,未來我們將對其質量、服務、技術創新、有形、無形資產等要素進行測量和評定,關注其研究內涵和邊界,為中國制造2025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宗水,趙紅,劉宇,秦續忠.社會網絡研究范式的演化、發展與應用[J].情報學報,2015,34(12):1235-1245.
[2]康麗麗.網絡經濟時代下的社會化媒體功能研究與脈絡演進——基于Cite space知識圖譜方法的科學計量[J].生產力研究,2017(11):119-123.
[3]朱慶華,李亮.社會網絡分析法及其在情報學中的應用[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2(31):179-183.
[4]袁潤,李瑩,王婧怡.作者關鍵詞集的文獻計量分析——以圖情學科為例[J].圖書情報研究,2019(1):90-95.
[5]王宗水,趙紅,劉宇,等.社會網絡研究范式的演化、發展與應用——基于 1998~2014 年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分析[J].情報學報,2015,34(12):1235-1245.
[6]王陸.典型的社會網絡分析軟件工具及分析方法[J].中國電化教育,2009,4(267):95-100.
[7]王宗水,趙紅,張罡,張健.基于ACP方法的復雜社會網絡營銷系統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6,1(33):1-11.
[8]馮璐,冷伏海.共詞分析方法理論進展[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02):88-92.
[9]張勤,馬費成.國外知識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詞分析為方法[J].管理科學學報,2007(06):65-75.
[10]Zongshui? Wang,? Hong? Zhao,? Yan? Wang.? Social? networks? in? marketing? research? 2001–2014:? a? co-word? analysis[J]. Scientometrics,? 2015,105(01):? 65-82.
[11]杜華東,趙尚梅.中國產業結構變遷的實證研究——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法的分析[J].管理評論,2013,25(3):38-47.
[12]王紅君,張銳,張燚.品牌生態領域高頻作者與研究熱點前沿的可視化分析[J].品企業經濟,2012,7(383):11-15.
[13]徐媛媛,朱慶華.社會網絡分析法在引文分析中的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2(31):184-188.
[14]郭利亞,朱瑜.社會網絡分析法在運動隊結構和人際特征分析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1(5):10-13.
[15]徐緒堪,趙毅,韋慶明.中國省際水足跡強度的空間網絡結構及其成因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9(7):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