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維
摘 要:婚姻自由是法律賦予公民個人的基本權利,老年人也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隨著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及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老年人再婚需求愈加凸顯,而老年再婚卻頻繁遇阻。文章分析了老年再婚難的原因,從個人、家庭和社會三個層面逐一進行歸納,并就此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老年人;再婚;阻礙
根據國家人口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于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伴隨老齡化隨之而來的養老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同時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殘疾老人等特殊老年群體也成為社會關懷和政策照顧的重點對象,和老年人情感需求密切相關的老年再婚現象也進入公眾視野引起熱議。
婚姻自由是法律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結婚自由則意味著個人可以自主決定是否結婚,選擇和誰結婚,再婚也是婚姻自由的一種體現,再婚雖不是一個新現象,但老年再婚因其群體本身的特殊性卻和一般再婚有所區別,老年再婚背后有人口結構的變化、價值觀念的改變及婚姻文化的變遷,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多元價值充斥的當代社會,公眾對待婚姻的態度逐漸從封建保守倡導的從一而終向開放包容尊重個人選擇的方向發展,對于再婚也持包容和接納的態度。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擺脫傳統婚姻道德觀念的束縛,為提高晚年生活質量選擇再婚。然現實生活中,老年再婚卻面臨諸多困境,受到個體、家庭、社會等因素影響,老年再婚可謂挑戰重重,以致出現了“走婚”“非婚同居”等“時髦”的無奈選擇。
一、老年再婚的特點
老年再婚和一般婚姻相比有其自身特點,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老年女性喪偶者多再婚者少;這一特點的直接原因是女性平均壽命高于男性,老年喪偶比例女性要遠高于男性,因此老年女性再婚面臨著性別比失衡的情況,加上老年女性經濟收入相對較低也進一步增加大了再婚的難度。深層次的原因則和以男性為主導的傳統社會中女性地位較低,在家庭中屬于從屬性地位,婚姻對女性的約束性強,對女性提出的道德要求更高有關。受出生年代及成長環境影響,不少老年女性觀念層面還受到舊時封建婚姻觀的影響,再婚對其而言意味著挑戰成長時代的正統婚姻觀,面臨著對主流價值的背叛。其次,擇偶標準偏向物質條件和身體健康狀況。相較于年輕人對浪漫婚姻生活的向往,老年婚姻則更加務實,物質條件和身體健康狀況是擇偶的重要指標,物質基礎是老年再婚的首要保障,對于經濟狀況差的老年人來說再婚很難實現,而對于部分經濟狀況很好的老人而言,經濟利益也成為子女阻擾其再婚的主要原因,可見經濟狀況對老人再婚的影響直接而矛盾。從再婚動機方面看,生活照顧、有人陪伴、緩解孤寂的需求被放在重要的位置。老化的過程伴隨著生理機能的不斷下降,進入老年期后各種慢性病紛至沓來,老人身體健康狀況普遍存在問題,日常生活中需要有人照顧,加之老年人多和子女分開居住,空巢獨居老人不斷增多,因此擇偶中重視對方身體健康狀況也是從實際需求出發的考量。再次,老年再婚多受子女阻擾。表面看子女對老年父/母再婚持反對態度和大眾對老年再婚接納與包容度較高相矛盾,實則因子女對老年父/母再婚考慮更為周全,有對安全方面的擔憂,有對財產方面的考慮,有對自身養老負擔能力的評估,也有對輿論的預想等等,這些考慮相對務實也有其合理性。
二、老年再婚面臨的阻礙
對老年再婚中面臨的常見阻礙,以下將從個人、家庭和社會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一)個體層面
老人本身所持的婚姻觀反映其對婚姻的認識和態度,也影響對再婚的看法,關于再婚在老年群體中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支持并接納,另一種反對或持懷疑態度,無論哪種都是個人價值觀的體現,無對錯好壞之分。總體來說,老年人相較其他年齡群對待婚姻的態度相對保守,即使是對再婚持積極開放態度的老年人而言,當涉及自身再婚問題時,也會考慮諸多因素,很少感情用事。從情感上來說,逝去配偶在老年心中的地位及兩人以前的情感狀況也于無形中發揮著作用,一來讓老年人有一個參照對比,二來對于和逝去配偶感情非常深厚的老年人而言,再婚似乎意味著對逝去老伴兒的背叛,但現實生活中的陪伴需求、安全需求卻也十分突出,眾所周知,老年再婚中的情感需求和生活陪伴需求幾乎是并駕齊驅的,甚至陪伴需求大于情感需求的情況也十分常見,因此面對實際情況,不可避免會帶來內心的煎熬。
對于有子女的老年人而言,子女態度是其不得不去考慮的因素,如果子女反對將如何選擇,是追求個人幸福還是當前的家庭和睦,面對此種雙重趨避沖突,對于老年人而言擺在面前的挑戰是艱巨的。
(二)家庭層面
來自家庭的阻力尤其是子女反對是老年再婚的最大阻礙,也常引發家庭沖突,子女反對父/母再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財產問題—潛在的利益沖突。財產問題是子女反對父/母再婚的重要原因,對于經濟狀況較好有一定財富積累的老年人來說尤甚。根據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登記結婚之后會形成法律上的共同財產關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除事先協議或公證的財產除外多數財產都由夫妻二人共有,同時《繼承法》里也規定,配偶和子女都是第一順序繼承人。父/母再婚對自身經濟利益的潛在影響,是部分子女出于對個人利益的考慮而反對的主因。
贍養問題—潛在的養老負擔。贍養父母是成年子女的責任和義務,《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民法通則》等法律都進行了相關規范和說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在第二章里全面敘述了家庭在老年人權益保障中的責任。其中第十一條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贍養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在我國家庭養老是傳統且占主導的養老方式,老年再婚短期雖可減輕子女對老人生活照顧方面的壓力,但長期下去客觀上子女的養老負擔會增加也是毋庸置疑的,由于缺乏天然的血緣紐帶及感情基礎,子女并非都能心甘情愿得承擔起對繼父/母的養老責任,對各方面能力有限的子女來說,老年父/母再婚帶來的潛在壓力是不容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