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兵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工程系,浙江杭州 310018)
食品加工技術是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核心課程。作為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課程,教學內容涵蓋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訓練。其中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不同,課程實踐內容涉及:果蔬、畜產品、焙烤食品、速凍食品、飲料、休閑食品、發酵食品、保健食品、海洋食品、糧油食品等加工技術[1]。如何在實踐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加以引導,對于體現以學生的學為主體的教學形式的改革,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度,提高教學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手機在成為重要通訊工具的同時,也進入到了高校課堂,成為教學中的輔助教學工具。近年來,相繼推出藍墨云班課(云班課)、雨課堂(基于MOOC平臺)等移動互聯網教學平臺[2,3],可采用手機APP,建立在線學習途徑,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環節,輔助傳統面對面的教學形式,實現課下預習復習、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藍墨云班課是近5年里創建的、在教學資源、教學模式、作業任務等多方面,提供多種教學模式的選擇方案,目前使用該平臺教學的有近15萬教師[3]。
在高職院校專業課程上,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作為培養目標,這符合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人才需求,以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的人才培養要求。創客來源于英語Maker,是指富有創造性和創新精神的、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一類人,通過利用各項技術實現創意。“創客運動”(MakerMovement)也成為代表全球創新和創業模式的典范[4]。在美國,將創客教育與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融合,激發大學生積極性,發揮其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取得很好的成效[5]。
由此,在互聯網+時代,探索將創客教育結合到食品加工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將是同類課程教改實踐的有益嘗試。
食品加工課程是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以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專業技術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為教學目標。總課時為45學時,其中實踐學時占比47%,接近一半。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了解食品加工中典型食品的加工技術的原理,掌握如肉制品、糧油制品、乳制品、軟飲料、果蔬加工、發酵食品、糖果等加工技術的基本方法,為后續產品開發與工藝創新、產品生產質量控制課程打好理論與實踐基礎。
作為高職院校的食品加工實踐課程,其特點就是課程理論內容涉及很廣,理論內容勢涉及交叉學科多,實踐技能要求多(比如不同加工實驗手段的應用)等。傳統的授課方式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方式,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實踐部分設計的都是典型實驗,由于課時和實訓條件所限,實驗之間不能兼顧延續性,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剛調動起來即戛然而止。如何兼顧理論與實踐教學效果,對學生和授課老師都是考驗與挑戰。
云班課是手機端APP與PC端教學的互動平臺,可以實現課程前中后與教師端的及時互動交流,并可及時反饋學生的預習、作業以及出勤情況等。云班課中所采用的的這種混合式學習方式(blendedlearning),將線下學習與面對面教學有機結合,可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取長補短。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面對面的授課僅在教學課堂出現,采用云班課的輔助教學手段,教學活動可以從課堂延伸到課下(見表1)。課前可通過閱讀,精品在線資源等進行自主學習;課中可以通過云班課上的教學形式: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等形式,進行小組討論,并將討論的結果在頭腦風暴中,以文字或者圖片的形式匯報,及時反饋上課講授的知識點的接受程度;課后則采用自測題的形式,了解課程知識的內化。在云班課中,無論是投票問答,頭腦風暴,還是自測題、課后作業等,可以迅速通過后臺將學生的做題情況呈現出來,比面對面授課更迅速、精準地反應學生對教授知識的理解,而學生也可以通過對照平臺上的標準答案,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有研究對云班課大數據挖掘之后,也肯定了其在全過程教學中的優勢[6]。

表1 云班課在食品加工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實例
在大眾創新、大眾創業的雙創背景下,創客教育鼓勵學生有創造性、批判性思維和實踐精神,因此更應該與專業實踐類課程緊密結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潛力。創客教育明顯提升學生對食品加工技術課程的參與興趣,同時在參與過程中,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較好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并最終激勵學生愿意去學習實踐課程中更有難度和挑戰性的知識內容。
教師除了在課程中給予有針對性的引導,還帶領學生參加上海烘焙博覽會,以學生社團為基礎,構建工作室的創客模型,培養他們開發創新產品類型的意識與能力。利用社會服務與實踐的機會,不僅提供講座培訓機會,進一步提高他們創客的能力,還提供參加比賽等機會,在比賽中看到差距,不斷挑戰自我。
在食品加工技術課程的教學中,通過教改探索,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整合與優化,將繁雜的教學內容整合成典型的模塊化的體系,使之更契合于高職院校的實踐技能培養。從教學形式上,進行了多種方式的探索嘗試,不管是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混合式教學,取長補短,發揮二者的均衡優勢。在教學方式上,融入了創客教學的思維模式,將創客工作室成為課程教學的延續,通過創客教育的磨礪,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學會的技能與取得的成果,又反過來對課程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
以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為契機,以創客教育為切入點,探索改進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是培育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的需要,也是培養提高食品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