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競媛
【摘 要】大學生作為特殊群體,是祖國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政治直接就影響到國家的政治文化建設,為了我國的政治化建設,一方面要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來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念和意識;另一方面,應強化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舉措,促進大學生明確政治態度,培養政治情感,從而為我國的政治化建設作出貢獻。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網絡政治社會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1-0182-01
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其中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使我國的政治文化受到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大學生群體。想要搞好政治社會化,離不開高校思想教育,其目的都是為了我國的政治社會化發展得更好,但內容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國政治化的首要傳播方式,二者并不同等。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對政治社會化的需求逐漸提高,但因思想教育通常由傳統課堂理論傳授,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很多大學生食不知味,導致一些學生對政治社會化一知半解,思想混亂,對于參政的熱情也明顯減少。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結合大學生的政治化特點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我國如今的政治社會化并不滿足政治化建設和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所以要用政治理論作基礎,通過不斷完善,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大學生的政治社會化程度如何,直接影響著我國的政治體系的穩定,所以為了我國的政治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政治教育的改革創新刻不容緩。
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政治社會化是相輔相成的,由于我國信息化的迅速普及,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相較于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前者讓人昏昏欲睡,后者讓人感同身受,富有畫面感。我們應當摒棄傳統的教學,將教育目標與社會發展相結合,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不斷創新,促使大學生積極參與政治社會化的過程,讓政治社會化不再是紙上談兵。
在當代大學生中存在著一種普遍現象,獨生子女諸多,從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沒有受過挫折,抗壓能力也比較差,在這個即將面對社會的時期,高校就是大學生與社會的紐帶,所以高校教育主要通過舉例與歷史文獻,將精神傳遞給大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授者,首先應提高自身的政治人格,提高政治地位,起到領頭羊的作用,在傳授政治文化的過程中,對大學生言傳身教,通過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來深入了解政治文化,促其政治觀發展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從而使他們明確政治目標,讓每一個人都具備相應的政治素質。其次,填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定是失敗的,固執己見只會讓思想教育腐朽化,為了使政治社會化緊跟時代的步伐,以思想教育為首當其沖的傳播方式,推陳出新,抓住大學生的興趣,通過潛移默化,使學生產生認同感并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政治社會活動,如此才能為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起到積極作用。
一是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各級政府要深刻認識到政治社會化的意義,進行線上和線下宣傳,線上新聞傳播、文刊出版等,線下在校園中通過辦板報、舉辦活動等,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大學生將政治思想化為常態。二是開展靈活的教育模式。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轉型,傳統的推動方式比較單一,渠道也少,但收益不大,讓大學生群體誤以為思想教育只是紙質化,思想教育僅僅是應付公事,為了杜絕無用功,因此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的興趣舉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實踐中來提升社會實踐能力與參政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減少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依賴,不讀死書,運用多媒體和案例來進行講解,一方面迎合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還能使其學到相應的政治思想知識。三是發揮互聯網的載體作用。互聯網作為當代大學生必不可少的信息渠道,對其的學習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長期沉迷網絡生活,對周圍的事物淡漠甚至麻木,對互聯網的依戀,接觸的信息復雜多樣,極易使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無法承擔起該有的責任,因此需要加大網絡的執法力度,保證信息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作為青年學生的聚集地,高校成為了展現當代網絡政治社會化過程的主要場所,作為為國選才、培養專業合格、政治過硬人才的基地,高校又必須認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探究網絡政治社會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間的關系,并把二者有效聯系起來,對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并極富意義。高校思想教育是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前提,同時又是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前進的動力。所以大學生應當與時俱進,積極跟隨政治社會化的步伐,從最初的被迫接受到最后主動承擔起推動政治社會化的進程,積極參與政治社會化活動,最終成為一名思想政治合格的人。這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只能一步一步穩健進行,在過程中不斷完善,潛移默化地融入每個人心中,為我國政治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麗杰,李春華.大數據環境下網絡輿情管理方法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124-129.
[2]李麗,李艷.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話語主導權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