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敏
摘要: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高校思政課堂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在不斷充實豐富,教學內容和方式有了新的特征,學習的實效性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與此同時,新媒體的發展也為教師的教學能力帶來了新的挑戰,對教學方法、新媒體的使用、綜合素質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對這些挑戰,從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出發,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學習能力,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感染力,將創新能力應用到教學中,以符合新媒體環境下的教學標準。
關鍵詞:高校 思政課教師 教學能力 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9—0165—02
我國教育體制在不斷進行改革,在改革中思政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夠適應教育的發展,高校思政課的教師也在不斷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教師的教學更具有趣味性,將新媒體運用到課堂,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具體、更生動。在高校的思政教學中,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的效率,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新媒體教學的實施環境
新媒體教學就是在新媒體的環境中,以數字信息為基礎,將網絡傳播作為媒介進行的信息的傳播。在現如今的網絡大環境下,人人都能夠自由地接收信息,也能夠對傳播信息。與此同時,參與者也可以與平臺進行雙向交流,通過多種手段接收信息。在這樣的環境中,受眾的選擇更加多樣化,傳播更具實效性,受眾能夠通過網絡了解到任何想了解的信息。
當前的高校學生,都是在新媒體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將新媒體運用到思政教育當中,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新媒體的發展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新的大環境中,高校教育也步入了新的階段。新媒體大環境下,大學生會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信息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大學生。因此,在高校進行意識形態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新媒體的大環境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能夠甄別各種各樣的信息,掌握課堂教育的主動權,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二、新媒體思政教育方法的優勢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新媒體環境下的教學更有趣味性。傳統教學中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新媒體融入教育教學,能夠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向學生展示教學的內容,學生上課不需要做筆記,課下拷貝相關的課件,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教師授課的時候集中注意力,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加強與教師的互動,并且學生通過對課堂提問的思考,對教師講授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1]
2.教學方式多樣化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采用多媒體教學易于學生理解課本中的概念和原理。多媒體教學形式多樣,通過相關案例的展示,引導學生學習。例如在兩會期間可以組織學生共同收看兩會的直播,通過觀看直播,學生了解到國家的大政方針。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微課”的教學方式。雖然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但是在重難點的講解上,微課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引導學生學習到重點內容。
3.雙向互動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課堂多為單向教學,教師講解教學內容,學生自行理解。但是在新媒體的影響之下,學生既能夠通過雙向互動參與課堂教學,也能夠參與網絡平臺的交流。雙向互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采用新媒體手段教學的課堂上,學生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教師教學內容的思考上,并能在回答問題中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同時,教師也能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
三、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師能力提升策略
1.更新教學觀念
將新媒體融入教學當中,首先需要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新時代教改強調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因此教師在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上需要進行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今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除了準備與課本相關的內容外,還要結合時政、熱點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此外,教師不應該把新媒體視為學習中的毒瘤。大數據時代的高校,手機普及。一些教師主張禁止將手機帶入課堂,但是這明顯治標不治本。因此,教師要將新媒體融入教學的各個方面,用新媒體引導學生學習,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進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2.將創新能力應用到教學中
新媒體環境下教師的教學水平要相應提升,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也要改變。因此,教師要具備創新能力。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創新型人才,這也就要求教師自身具有創新意識。思政教師在教學中要創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的方式,將抽象的理論概念用形象幽默的方式進行講解,引用熱點事例引導教學。現今的教學環境與以前不同,學生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教師如果不能創新教學的內容,學生就很難參與到課堂當中。所以,教師要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并將創新意識融入教學當中。
3.培養學習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教書育人需要不斷學習充電,只有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為學生提供高校的課堂教學。思政課與其他課程不同,思政課具有時效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政課的內容也在不斷改變。因此,思政教學要把握時代的脈搏,教師要了解更多的教學內容,從網絡中篩選出適合教學的內容,豐富思想政治課堂,在不斷改進中提升教學的質量。[2]
4.提升教學感染力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還需具有足夠的感染力,才能夠掌控課堂,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中,采用的多是大班教學,一個班級當中的學生在100到200人之間,這也為教學帶來了更大的難度。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的環節,讓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課堂計劃有步驟地學習。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狀態隨時調整課堂教學進度。教師在教學中要理解學生的想法,探索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教學的感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結語
高校教師要不斷學習和創新,積極使用新媒體,發揮新媒體在當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學校之間要加強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此外,完善網絡教學平臺,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意見,進行討論,這對學生的學習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志勇.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探析[J].中國輕工教育,2018(3):32-37.
[2]高亞春.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新媒體環境為背景[J].學理論,2017(1):218-219.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