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珍
摘 ? ?要: 職業院校肩負著為社會主義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重任,課程體系構建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關鍵。本文從課程體系的內涵、意義,課程體系構建現狀及問題分析,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課程體系構建的方法等方面展開研究,突破陳規,找出研究方法與心得體會,為后續課程體系構建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 課程體系 ? ?課程體系構建 ? ?職業素養培養
一、課程體系的內涵及意義
美國新教育百科全書將課程定義為“指在學校教師指導下出現的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總體”。《中國大百科全書一教育》指出課程是所有學科的總和,狹義定義指一門學科或一類活動。《教育大辭典》中課程是“為實現學校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的總和。包括學校所教各類門科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活動”。《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比較》一書中指出,課程體系是全部課程之間的分工和配合,是教學計劃的核心。筆者認為所謂的課程體系,就是指課程的所有構成要素,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按一定順序構成一定的序列,共同為實現一定教學目標服務的載體,涵蓋課程觀、課程目標及課程活動方式等方面。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最初的初、中級技能型人才越來越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社會對高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職業院校加入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而奮斗的行列。我院護理專業處于備戰狀態,怎樣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呢?首先我們想到課程,課程是教學的基礎,課程體系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是實現職業院校教育目標的關鍵所在。
二、課程的現狀及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1.護理專業課程的現狀
(1)基礎課程方面
基礎課程開設多而重復,比如語文、英語幾乎每學期都有,學生基礎差應該補,但是時間有限,效果不佳。我們是培養護士的職業院校,學生英語基礎很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應該分類教育,有出國意向的畢業生應進英語加強班學習,沒有出國意向的學生應該把英語放到選修課內讓學生自由選擇,而不是必須學習,造成時間和師資的雙重浪費。既開設職業道德與法律,又開設衛生法律法規,還開設護理倫理學,這也是課程的重復與浪費,這三門課可以綜合到職業道德與法律內容中,把護士的法律要求和道德放在一起教學更科學。既開設社會學,又開設人際溝通,不如把這兩門課綜合起來開設一門醫患溝通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也不科學,例如新生第一學期就開設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筆者認為這門課程應該放到最后一學期開設。
(2)專業課程方面
護理專業開設病理學、護理學基礎、病原生物與免疫、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科護理、傳染病護理等學科,這些專業課以理論講授為主,學生成績考核以記憶背誦為主,缺乏實踐能力的考核,更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與鍛煉。要想學好學通護理專業知識,必須動手操作。學生不僅要進實驗室進行操作,更要進醫院邊學邊操作。只有知道病因懂得病理,才能學到真本事。
2.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綜合方面的問題
課程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課程觀、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評價、課程活動方式等。護理專業課程觀方面存在觀念僵化、陳舊的問題,不是過于強調職業技能的培養,就是過于強調學生理論的學習,雙方難以融會貫通;課程內容陳舊落后,過于注重理論的學習與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人文素養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課程目標模糊,只是籠統地開多少門課,學習多少課時,對于究竟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不是很清楚;課程結構混亂無序,過于強調學科之間的獨立教學,忽視彼此之間的聯系,過于強調理論課程學習,忽視活動課程的開設,忽視隱形課程的巨大作用;課程評價過于注重學生的就業率,忽視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學院持續發展;課程活動方式存在單一性和單調性,不能適應當今學生發展需求。
三、課程體系構建
1.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
(1)符合護理專業特點原則
首先,課程體系構建要符合專業特點。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要符合護理專業特點,基礎課程開設要避免多而雜,不能像中學一樣開設基礎物理、化學、生物、法律、道德、歷史、社會、人際溝通、語文、英語等。要讓這些課程整合消減,甚至改造成護理職業道德等和護理專業有關的基礎課程,讓它們真正為專業課服務。專業課程開設要緊緊圍繞護理專業服務,不要過于強調專業理論的學習與記憶,要加強學生實驗訓練、實地模擬能力的培養。
課程構建目標要明確,我們要培養新時代的醫護人員,讓他們具有先進的操作醫療機器技能,擁有先進的學習理念、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完美的職業人格。懂得和機器打交道,更懂得怎樣熱愛人,熱愛生活,熱愛工作。課程內容要符合新時代醫學的發展,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強調實習基地的跟蹤調查,落實學生頂崗實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遞進原則
無論是基礎課還是專業課,開設時間和順序一定要科學,爭取一年級基礎課為二年級基礎課打下基礎,二年級基礎課要為三年級基礎課打下基礎,以此類推。例如就業指導應該放到最后一學期開設。專業課也是如此,先開設各種病理科目,再開設各種護理科目,爭取每門專業課為下一門專業課服務。課程內容上保持遞進原則,這樣學生的知識才能越來越多,學習能力才能越來越強。課程培養目標要越來越高,要注重開闊學生的眼界,從原來的學習目標模糊過渡到積極投身醫療衛生事業。情感態度方面也要遞進式發展,從最初的冷漠,到最后的熱愛學習,熱愛病人,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只有這樣,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才能提高,可持續發展和全面發展才能早日實現,學生的醫療衛生事業才能擁有燦爛的明天。
(3)開放性原則
首先,課程體系構建要向市場開放,市場對職業人員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必須以市場為導向,課程建構要緊跟社會對職業崗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而進行事實調整。
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教育就該培養什么樣的人。其次,課程體系構建要向世界開放,學習國外的先進護理理念,學習國外先進的醫療操作技術,學習國外的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爭取不拘一格培養人才,爭取與國際接軌培養國際護理人才。課程體系構建要向科技開放,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理念,爭取讓科技教學走進課堂,讓信息化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接受各種網絡課堂,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最后,課程體系構建要向全體師生開放,鼓勵教師互相學習、互相溝通,共享教育資源和教學經驗,鼓勵學生彼此學習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鼓勵領導克服閉門造車的惡習,爭取走出去向別人學習,向國外學習。
2.課程體系構建的方法
(1)樹立前瞻性課程體系構建理念
課程體系構建理念不能僅僅參考國家教育政策文件,要真正懂得學生最需要什么,制定出最能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積極性的課程構建理念,這樣職業教育培養就成功了一半。目前護理專業的發展趨勢已經從“以個體病號”護理,轉向全社會人群的護理,從個體護理轉向家庭、社區護理,從疾病的治療和預防轉向健康的促進。我們要引進先進的護理理念,建立國際化護理教育網絡平臺,學習國外的文化習俗、藝術、美學和宗教、外國護理知識等方面的課程,更重要的是學習國際護理技術和護理理念,培養學生全球性護理視野,提高學生護理職業素養。另外,要把護理專業的課程重新排序,例如孕前護理、孕中護理、產后護理、嬰幼兒護理、成人護理、老年護理等依次開設,有利于學生護理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學習,有利于學生了解人生,培養熱愛人生、熱愛自然和敬畏生命的意識。
(2)課程體系構建的保障
課程體系構建需要多方面保障,筆者主要強調制度保障、資金保障和人力保障。任何教育活動都少不了國家的參與,人才市場的調研、崗位分析、職業資格證的考取與互認制度,都需要國家積極參與并給予政策上的支持,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真正的制度保障;我校護理專業發展比較快,生源逐年增長,生均撥款、場地建設、實驗設施、實訓基地、大型儀器的購買等,再加上新興專業老年護理等的開設,學校的花費越來越高,相關部門應該為我校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保證我院護理專業的繼續發展與輝煌;最后是師資保證,教師是課程體系構建的實施主體,教師隊伍的素養直接關系職業教育質量和水平。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綜合素質高、人文素養高的特殊人才,要求職業院校加強師資培訓,促進教師學科知識綜合與融合能力增長,提高現有師資的綜合職業素養。聘請行業專家,邀請醫療衛生系統的醫生、護理高級管理者、護士長等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傳授實際工作經驗。
(3)優化課程結構
壓縮基礎課程的比例,增加專業課程的比例。畢竟職業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基礎課程中還分人文課程和普通基礎課程,我院要壓縮普通基礎課程的比例,增加人文課程的比例,基礎很差的學生應該拒之門外,增強學生怎樣做人、怎樣服務于人的意識,最終為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專業課程分為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我院要壓縮專業理論課程的學時,增加實踐課程的學時,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實際崗位適應能力的提高。課程還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我院要壓縮必修課程的學時,加大選修課程的學時,促進學生自我興趣提高,提高個性教育成效。
(4)豐富課程內容
改變過去課程內容陳舊、落后的現狀,引進最新的學科發展知識。比如我院要引進世界最新的護理理論知識、操作知識和護理理念,促進護理課程內容的新陳代謝。開闊學生的眼界,引進慕課和網絡課程,多方面豐富學生的知識,學習國外的人文課程理念和人權思想,強化學生的服務意識和愛人意識。開發個性課程內容,注意因材施教和個性發展。還要保持課程內容的活動性,課程要動起來才有生命,只有課程動起來才能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
總之,課程體系構建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還需要全院的領導、師生共同不懈地努力,因為職業教育改革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第2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馮建軍.當代主體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3]周婷子.麻省理工學院創業教育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4]耿淑玲.基于人文關懷的科學課程的構建[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5]和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問題與促進政策分析內[J].中國高教研究,2013(1):90-93.
[6]盧紅學.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與思路[J].職教論壇,2015(5):8-10.
[7]金晨.高職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設計路徑探析[J].當代職業教育,2016(10):52-5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山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研究課題“護理類職業院校學生基本職業素養培養的教學改革研究”(ZJXH2019235)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