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媒體融合發展時代,各大媒體都在努力提高自身媒體融合的實踐應用能力,建立“中央廚房”式的融媒體平臺。本文剖析了媒體融合的時代特征及時代意義,從提升從業者的職業素養,提高從業者政治素養兩方面探索,尋求突破新興媒體發展良莠不齊困境的方法,期望新媒體承擔起新時代的宣傳使命。
關鍵詞:融媒體;兩微一端;采編人員;素養;提升
1990年代,中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傳統紙媒也進入發展的快速時代。本世紀初的10年,被譽為傳統紙媒的“黃金十年”,全國各地的都市類報刊取得前所未有的輝煌。2010年前后,以微博、微信和客戶端為代表的新興媒體出現,并得到快速地成長,快速地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極大地削弱了傳統紙質媒體的傳播力。新興媒體的快速增長,有一定的野蠻性,給社會帶來不少消極影響,給傳播管理帶來很多困難。從業者更是良莠不齊,亟待提高采編業務素質和政治素養。
一、媒體融合的時代特征及時代意義
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傳播時代,響應國家大力加強媒體融合發展的號召,從中央到地方,各大媒體都在努力提高自身媒體融合的實踐應用能力,建立“中央廚房”式的融媒體平臺。報紙、雜志、圖書、網絡、手機客戶端、電視影像,以及人工智能等等一系統我們稱之為媒體的各類載體形式,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將在融媒體平臺中發揮作用。這是媒體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代表著主流媒體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1.媒體融合發展特征
在過去,人們可以通過報紙、廣播和電視獲取信息。如今,人們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和各種小型網站論壇獲取信息,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多的數字化、科技和智能技術在行業中得到普及,大大提高了新媒體時代相關行業的發展速度。新媒體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使得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發生了改變。傳播速度快,傳播效率高,正在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時代特征。融媒體平臺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能夠以集約方式將全部媒體資源有機盤活,實現共享,發揮各類媒體的最大效能,并在發展中迅速實現優勝劣汰。這也正是當今的媒體形態,從現在走向未來,在競爭與合作中,實現著螺旋漸進式的上升。
2.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意義
新媒體逐漸拉近了讀者與媒介之間的距離,由于時代在變化,讀者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中,紙媒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要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新媒體要共享傳統媒體的資源和景艷,進一步加強與讀者之間的互動,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真正突破發展瓶頸,立足于實際情況,轉變原有的傳播方式,利用獨特的視角進行新聞報道,進而與讀者之間的交流,實現融合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3.從業者現狀分析
媒體融合時代,新媒體記者大多數為年輕人,他們精力充沛,頭腦靈活,接受新事物能力強,這是最大優點。但是,也有很多新媒體的新聞從業者對黨的理論知識掌握不夠深,宣傳引導讀者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夠準確和與時俱進。還有一些年輕人不僅存在著政治敏感度不高、重業務技能,忽視思想政治理論的提升,同時還不愿下到艱苦的農村地區采訪,不能真正深入基層、了解基層。
二、媒體融合時代,提升從業者的職業素養的方法
1.傳媒經驗
新媒體也需要大量的有豐富傳媒經驗的人才,新媒體也有許多從傳統媒體轉型而來的人才。在當今時代,隨著技術的快速轉型,由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而引起的傳媒業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傳統媒體從業者的角色轉換,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迫切要求。
在新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數字化、科技和智能技術在行業中得到普及,大大提高了新媒體時代相關行業的發展速度。在這個階段,由于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樣化,人們的消費也與過去大不相同。因此,傳統報業編輯和作者的核心地位隨著信息的改變,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核心和主導地位。這說明在新媒體時代,新媒體記者和編輯的角色轉換應該越快越好。
2.創意素養
當今時代是創新的時代,創新才能發展,才能闖出一條有思想、能擔當、有作為的廣闊路子。隨著全媒體的飛速發展,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加快傳統媒體轉型發展,與新興媒體融合,建立、完善高標準、高水平、高效運轉的“融媒體中心”,是每個媒體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新聞圖片貴在新,新的產生,離不開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創作加工和作品的形成,這一過程就是審美創新的過程,新媒體攝影記者要善于思考、總結經驗,充分發揮創作激情去追求、去研究祖國和人民創造出來的美,把高質量的的圖片新聞展現給讀者。
創意素養是媒體工作者最重要的職業素養,新媒體更迫切需要。高新科技的發展給新媒體帶來生機,伴隨而來的是媒體融合的快速前進和不可逆轉的媒體技術進步。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媒體怎么融合,新媒體只有堅持“內容為王”和正確的“輿論導向”才能保持一家專業媒體的活力與公信力。如,2017年成都商報通過堅持原創,拍照、視頻、直播等報道方式,通過媒體人創新活動策劃,加快了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步伐。
媒體人應不斷努力尋求視角創新,不斷思考怎么樣在新聞報道中注入人文關懷、體現社會大愛,只有勤動腦、善思考,才能涌現出許許多多有想法的作品、有厚度的故事。所以,媒體人要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為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出謀劃策、提供決策參考。
3.編輯素養
不僅要培養編輯工作者的創新意識,更要培養新媒體采編人員的編輯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增強他們對融媒體環境的認識,新媒體新聞編輯人員要明確人們的新聞需求,并立足于人們的真實生活,只有編輯出更加貼合人們群眾生活的新聞資訊,才能夠滿足人們對于新聞的實際閱讀需求。其次,新媒體更應該注重培養編輯人員的創新能力,鼓勵工作人員積極參加各種編輯強化培訓組織,并定期舉辦報紙新聞編輯交流會,以供編輯人員交流 彼此工作經驗。只有不斷提升編輯人員的創新意識,才能夠不斷提升新聞的質量和品牌實力。
三、媒體融合時代,提高從業者政治素養的路徑
1.思想政治素質是新媒體從業者干好本職工作的內在保障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等48字職責和使命。新媒體要承擔起這個職責和使命,其從業者必須把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增強政治意識放在首位,不斷提高廣大記者政治理論水平,以正面宣傳為主,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當前,我國正處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階段,自媒體如雨后春筍般競相涌現,傳播信息內容的好壞、真假魚龍混雜,特別是一些國外反華勢力和別有用心之人拍攝、編造辱華新聞,詆毀當前社會大好形勢,傳播各種負能量,這就要求新媒體人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素質,根據新聞事件的客觀實際來拍攝和記錄,不僅要客觀準確報道個別現象,還要從總體上報道事件的全局和整體面貌,勇敢面對并揭露丑惡現象,使正面宣傳與輿論監督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2.提高修養、增強黨性,是新媒體人當好黨與人民互通橋梁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把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近年來,隨著信息傳播越來越方便快捷,一些新媒體工作者很少親自下基層采訪,而是直接向基層相關部門索要素材,然后編寫新聞,更有些新媒體攝影記者拿基層通訊員拍攝的圖片冒充自己作品,這樣圖片和文字稿件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報道自然也就沒有了生機和活力,沒有了吸引力和感染力,與現實脫節,與讀者的口味與品味脫節。
筆者認為,作為地方黨報融合發展的新媒體工作者更要講黨性。黨性就是講政治、守規矩,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媒體工作者就應該增強黨性,善于運用每一個生動具體的實事,正確地宣傳黨的基本路線,特別是新媒體記者,要實實在在地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到農村、社區、企業、學校,尤其是深入貧困地區,與基層群眾在一起,運用手中的相機,手中的筆墨,真實記錄符合基層實情的新聞。只有這樣,才能為黨委政府了解基層、改善基層提供線索,才能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從而更加有利于國家安定、社會進步。
作者簡介:
賈思源(1989--)男,大學本科學歷,獲新聞學學士學位。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新媒體中心微博、微信主管。近年來一直從事新媒體新聞采編工作,曾多次獲得省市及集團各級新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