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摘 ? ? ? ? ? 要] ?實踐教學是培養具有一定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傳統的新聞傳播法規與職業道德教學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忽視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缺失導致教學效果欠佳。如何在培養學生對新聞法規實務中迅速判斷鑒別力方面有所突破是新聞傳播法規與職業道德教學的瓶頸,在長期的一線教學中發現模擬法庭教學方法在各種實踐教學方法中有著獨特的優勢。
[關 ? ?鍵 ? 詞] ?模擬法庭;實踐能力;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028-02
新聞傳播法規與職業道德(以下簡稱新聞法規)是本科獨立院校新聞方向的選修課程,這門課程概括新聞傳播法規與新聞傳播職業道德兩大內容。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新聞傳播法規的基礎知識、新聞傳播媒體的行政管理、新聞傳播與維護國家安全維護公序良俗的關系、新聞傳播與公民權利、傳媒監督與司法公正及相關新聞傳播職業道德規范,提高自身的職業水準與專業素養。但相對于新聞學、傳播學、新聞采訪學等核心課程,新聞法規是一門新興邊緣學科,教學內容糅合新聞法學與職業道德規范兩門可單獨設立的課程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會出現過多的理論知識、相應的新聞法規條文及新聞職業道德規范細則講授,難以培養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興趣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新聞法規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新聞法規課程授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
筆者所在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是一所在廣東省民辦本科院校居前的獨立院校,中國語言文化學院開設漢語言文化專業(新聞采編)方向,新聞法規為新聞采編方向的選修課程,筆者一直擔任新聞傳播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的主講教師,選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教學內容涉及新聞學與法學兩大板塊,作為新聞專業的教師,在講授新聞傳播與公民權利、新聞傳播與公共利益等偏重于新聞學理論知識時可輕車熟路駕馭,但在講授新聞出版法、廣播電視法、網絡傳播法等偏重于法學理論知識時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對新聞采編方向學生而言,大一、大二為中國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大學英語等基礎通識教育課程和新聞采訪學、新聞學、傳播學、新聞攝影等專業必修課程兩大類課程的學習時段,大三才開設新聞法規、新聞媒介管理、廣播電視概論等專業選修課程。據筆者在所教班級投放的問卷調查反饋結果顯示,72%的學生認為專業必修課程重要于選修課程,因此對新聞法規的學習,沒能引起自身足夠的重視。此外,86%的學生認為,新聞法規課程理論知識過多,學習內容比較枯燥,難以熟練掌握知識點,實際操作性及未來職業應用性不強。
(二)教學過程
在新聞法規課程教學中,限于缺乏一定的法學課程知識的鋪墊及積累,筆者發現,在講授理論知識時,由于學生相應新聞法學知識結構的欠缺,學生的專注力及對教學內容的專注度不高,教學效果表現為“完全聽不懂”或“不能完全聽懂”。在課后教學效果調查中,筆者發現以“新聞傳播媒體的行政管理”章節內容為例,學生對目前新聞傳媒媒體的行政機構設置缺乏了解,對如何管理更加無從理解,需要教師從我國基本的行政架構開始介紹,逐步講解新聞傳媒媒體的行政機構設置,再重點講述新聞傳播媒體的行政管理,學生才能基本理解。
在講授實際操作時,筆者初期的教學設計為講解主要知識點為主線,穿插案例教授及小組討論。在案例教授環節,由于學生的理論知識不扎實,難以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案例分析中,或生搬硬套理論知識于案例解析中,師生對該課程課堂教學效果良好率較低。
二、模擬法庭教學方法概述
在長年的新聞法規教學教改探索中,筆者發現模擬法庭教學方法在各種實踐教學方法中有著獨特的優勢。模擬法庭(moot court)是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為法學專業學生辯論、實踐訓練而設立的虛擬法庭。模擬法庭復原了案件從開庭到審判的完整過程,實施了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方法后,課堂氛圍有了明顯的改觀,學生從角色的確定、角色說詞、角色代入都全身心投入,開庭前做足了功課,在庭審現場熟稔運用理論知識,辯護律師掌握證據充分,說詞邏輯性強,表現出較強的職業水準,而公訴人絲絲入扣、邏輯縝密地陳述詞表現出一定的司法素養。庭審現場,經典語句頻出,氣氛十分活躍。
具體教學方法為:(1)案例選擇:模擬法庭的案件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學習掌握情況,由指導老師廣泛查詢經典案例及典型新聞活動中涉及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規范的真實案例,確定最契合本章知識點的案例。如在講述與公民權利密切相關的“新聞傳播與公民權利”章節時,選用的案例為某知名明星被“去世”訴某媒體名譽侵權案等。涉及“新聞傳播與維護國家安全”內容講授時,開庭主題為某媒體機構泄露國家機密案。(2)角色確定:常規設置一名法官、兩名書記員,原告與被告根據案情設置各一名或幾名,以及相應的訴訟代理人數名,攝影攝像成員數名。值得一提的是,書記員不僅需要對庭審現場進行如實記錄,在庭審結束后,還應按照新聞稿的撰寫要求,寫新聞稿件交給老師,老師在下次課堂上作出對新聞稿件撰寫情況的講解及指導。(3)庭前討論:給予學生一周的時間,各種角色參與討論,書記員組全程觀察傾聽。通過討論,辯護律師緊扣可以勝訴的關鍵點,組織邏輯嚴密的辯詞,并做好人證、物證的證據鏈準備。法官在充分了解雙方爭議焦點的基礎上,尋找相應的理論條規,對案件做一個基本的定性。書記員對整個案件有個詳盡的了解,做好庭審初步記錄,并著手思考如何站在一個司法線記者的角度來撰寫新聞稿件。(4)文案準備:按照真實法庭的流程,在開庭前,學生進行角色代入,原告組準備起訴書、物證人證等,訴訟代理組準備辯詞及證據鏈,法官則準備正式判決書。書記員組準備記錄文稿的大體框架。(5)正式開庭:該環節為模擬法庭所有環節中最關鍵、最精彩的一環,攝影攝像組全程拍攝攝影。教師以良好的傾聽者及旁觀者身份,靜觀每個角色在正式開庭中的表現,記錄角色代入時的精彩之處及不足之處,重點傾聽整個庭審現場是否扣住了爭議焦點,辯護律師是否抓住了對方的紕漏,是否準確地運用了所學新聞法規學科知識于法庭辯論上,法官組是否熟稔現有新聞法規,是否做出了合理合法的公正判決。(6)點評與分析:庭審結束后,指導老師根據庭審現場所做的記錄,對整個模擬法庭活動進行每個角色的點評,指出其中需提升之處,總結其中的經驗;請法官與參與代表談談參與的感受并分析其中出現的問題。(7)文案提交:庭審結束后,法官組提交該案例的司法維度思考報告,辯護律師組及原告組、被告組撰寫新聞法規參與實踐報告,總結自己在模擬法庭活動中的經驗及教訓。書記員組提交庭審記錄及案件新聞稿件。攝影攝像組提供相應的音像文件。通過七個相扣的不可缺少的環節,所有參與人員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法學思維能力、撰寫法律文書能力,此外組織協調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在模擬法庭實操中得到進一步強化,提升學生自身的新聞法規素養及對新聞職業的職業認同感。
三、模擬法庭教學方法反思
(一)模擬法庭配套設施應完善
將法學實踐教學手段模擬法庭應用到新聞法規課程教學中,為筆者近兩年的教學改革實踐創新。目前,模擬法庭在上課教室內進行,沒有音響、審判席等必要的配套設施,參與者未著法官服、律師袍等服裝,難以給所有參與者、旁聽者身臨其境的真實感。筆者建議,可整合管理學院、經濟學院現有的模擬法庭教學資源,實現學院之間的聯動及資源共享。此外,還需本校加大對新聞法規課程模擬法庭的資金及物質支持,按照真實法庭要求設立審判席、原告席、被告席、觀眾席的標準,加大對多功能現代化教學課室教學設備的建設力度。
(二)提高學生的全員參與度
在近兩年模擬法庭應用于新聞法規課程的實踐探索中,每一場模擬法庭很難做到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參與模擬法庭提升自身實操能力的學生人數十分有限。在進行模擬法庭教學時,旁觀席上非參與人員因無關乎自身切身利益,對模擬法庭的關注度不高,專注力容易被分散。
此外,庭審現場,筆者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發現,原告和被告方自身陳述邏輯不夠清晰,對案由和爭議焦點的概括不夠準確。辯護律師對靈活運用證據取得勝訴的話語權經驗不足。法官對法庭出現的突發現象處理能力不足。鑒于此,可讓學生多觀看學習現有的經典法庭庭審現場音像資料。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教師帶領學生多參加觀摩各級法院的法庭現場。
(三)構建良性評價體系
模擬法庭教學方法不僅要求教師需具有深厚的新聞法規專業造詣,還要求教師需有扎實的新聞法規理論基礎及豐富的法學實踐經驗。作為一種新型的實踐教學方法,指導教師需建立教學評估指標和體系。
與其他新聞與傳播類選修課程考核方式不同的是,模擬法庭上學生的綜合表現評估結果占比為期末考核總分的40%。具體而言,評估體系分為兩個層次:(1)為庭審中、后對具體每個參與人員的細化評價。庭審中的評價標準主要包括是否按照真實法庭流程進行;程序是否合法;環節操作是否規范化與專業化;是否靈活準確使用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庭審陳述或辯論時語言表達是否準確,說辭是否體現了很強的邏輯性及嚴謹性;所有參與人員是否具有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法律文書的寫作是否規范,是否體現了一定的文字駕馭能力。
庭審后,每個學生需上交參與文字報告,并對自己參與的角色表現作出自評及對參與的其他學生的庭審表現做出公正評價。教師在參考學生自評和互評中,對每個參與學生做出合理評價,并對整個模擬法庭做全面評價。
(2)評估體系是對每場模擬法庭教學效果的測評,以促進新聞法規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筆者采用民意測驗和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以測驗得出實施模擬法庭前后學生參與熱情度比較結果、前后學生能力的比較結果、學生掌握新聞法規實際應用能力比對結果。通過這些測評,可以了解和評價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成功與不足之處,以便在以后的深入教學實踐中予以改進。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新聞采編方向)培養的是掌握新聞采編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中文表達能力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高素質國際化應用型、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獨立學院的新聞法規教育還需積極探索模擬法庭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方面的新路徑,以促進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方法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趙勇賓.論模擬法庭教學活動的課程實踐應用[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4):117-118.
[3]胡正昌,倪津.模擬法庭實踐課程的設置與完善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7):97-99.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