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鳴鳳
[摘 ? ? ? ? ? 要] ?要想全面推進國防教育,教育部門及各大院校必須始終秉持“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國泰才能民安”的精神理念,不斷加強做好國防教育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且必須嚴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及會議精神,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促進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進程。從側面來看,國防教育的不斷貫徹與落實,無疑是為我國高校大學生民族精神的有效形成提供支撐力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關 ? ?鍵 ? 詞] ?國防教育;高校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256-02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穩固、強烈的民族氣魄與品質。對中華兒女而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根基,同時也是促進民族發展的前進力量。中國社會發展歷史表明,中華民族精神與中華民族命運密不可分,唯有強健、穩固的民族力量與精神,才能夠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順利實現。結合目前來看,我國正致力于民族復興的實踐活動當中,亟須強烈、激昂的民族精神作為凝聚力量,鞏固與團結中華兒女的民族力量。但是面對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西方文化理念的沖擊影響,國民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均存在一定的偏差。故此,在當今時代中,如何弘揚與培育國內高校大學生的民族精神與意識,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教育問題。
一、國防教育與民族精神之間的關聯性分析
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往往是從長期的生活實踐與社會實踐中凝聚形成的民族精神。細化來講,民族精神基本上可以作為本民族絕大多數成員認可并接受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以及道德品質等心理與精神文化的高度統稱。可以說,中華民族精神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等核心文化。國務院及黨中央針對中華民族精神問題提出了既定的觀念,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而國防教育作為鞏固與加強中國國防力量的基本保障,不僅是實現普及性教育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培育國防儲備人才的重要途徑,基本上可以視為傳承與弘揚本民族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自信心的重要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針對國防教育問題提出了獨特見解,確立國防教育具有明確的民族精神教育目的的重要意義。足見,國防教育在某些層面上需要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承擔并肩負著弘揚民族精神、愛國情操的教育意義。
由此可知,愛國主義既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同時也是國防教育的核心。兩者在價值取向方面基本上可以保持高度一致的關系。可以說,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教育力量,基本上可以培育大學生自覺傳承與弘揚民族文化、塑造民族魂魄的素養。因此可以說,兩者之間具備高度統一、互相促進、互相影響以及相輔相成的既定聯系。唯有做好二者的協調工作,國防教育目的與民族精神培育工作才能夠順利進行、實現。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問題分析
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需要以國防教育作為依托,從多個層面貫徹與落實國防教育理念與內容,以期高校民族精神力量得以有效凝聚,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但是介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國防教育活動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出現力度不足問題,如形式主義明顯、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以下是本人結合我國當前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現狀,重點闡明當前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國防教育師資力量匱乏
從事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的教師人員,在教學素質與專業能力方面必須滿足國防教育規范要求。近些年來,我國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力量得到了充足保障。部分高校針對國防教育問題專門設立了國防教育專業,目的在于進一步加強我國國防教育師資力量。雖然從整體建設效果來看,確實要比以往強得多,但是從目標規劃角度上來看,仍舊存在較多不足問題。
如編制不落實、教師學歷水平、科研能力普遍不高等問題比較突顯。其中,編制不落實問題主要是指高校所設立的軍事理論教研室在教師結構組成方面,并未配備專職軍事理論教員,且在師資配備人數方面遠低于國防教育標準。另外,教師人員的學歷、職稱、科研水平等普遍要低于國民教育標準。可以說,高水平教師人員的匱乏進一步增加了國防教育難度,并嚴重降低了國防教育質量。
(二)國防教育形式缺乏創新性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不斷開展,國民教育逐漸擺脫了傳統軍事國防觀念的制約。目前,以全民化、立體化、開放化為主的現代國防教育理念逐漸取代傳統軍事國防觀念。作為培育社會棟梁之材的高校組織,必須確立正確的大國防教育理念,及時將民族精神,如自強不息精神、積極進取精神等,貫徹落實到大國防教育當中。然而,結合當前情況來看,多數高校對國防教育認知程度存在的片面化問題過于嚴重,始終將軍訓視為實現國防教育的重要手段,并未在以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創新與改進,導致國防教育工作仍舊處于滯后狀態當中,亟待改善。
(三)高校國防教育氛圍不足
現階段,多數高校國防教育在課堂教學方式上,基本上仍舊以軍訓和軍事理論課為主。其中,軍訓教育基本上可以在各大高校中得到順利開展,但是多數學校對軍訓教育工作仍舊停留在隊列以及內務管理當中,對槍械使用標準以及槍械射擊訓練等國防教育內容缺乏把握。如此一來,導致軍事理論課程過于表面化,長此以往,國防教育將無法發揮出其原本的重要作用。
另外,在軍事理論課教學方面,多數高校未能按照《軍事理論教學大綱》要求,科學、合理地開展軍事理論課程教學工作。甚至存在某些高校根本不開展軍事教育工作或者過于形式主義。像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軍營一日等活動并未得到有效開展。再加上多數學校對軍事教育工作缺乏重視,教育渠道過于單一,導致學校內部國防教育氛圍嚴重不足。
三、高校國防教育與民族精神的培育方法分析
(一)健全與完善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力量
健全與完善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力量始終是確保高校國防教育與民族精神合二為一的重要保障。針對當前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力量不足的問題,建議高校領導人員必須結合教育部與國防部的聯合要求,組建一支素質過硬的專職國防教育師資隊伍。
隊伍建設必須將組織指揮能力與實際教學經驗納入教師隊伍建設體系當中。與此同時,最好專門構建科學、合理的培養規劃,確保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力量得以穩健發展。除此之外,對高校當前存在的相關在崗教師,必須重點加強其專業素養與工作能力。
(二)深入挖掘與整合文化資源,促進國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新世紀的大學生國防教育工作應該緊緊抓住國家安全問題、世界軍事領域熱點問題等重大國防安全問題。以期從根本上強化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素養,主要通過拓寬國防教育內容,加強課堂教育內容的針對性,確保教學內容得以適應當前經濟發展與軍事斗爭要求。針對于此,建議學校方面最好深入挖掘與整合文化資源,促進國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高校組織在深入挖掘與整合文化資源的過程中,最好充分利用節日載體,如重大節日、國防教育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方式,定期開展相關的國防教育與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從多個活動層面實現層層推進、環環緊扣的教育目標。以期可以通過開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大學生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效果。
(三)適當改革與創新軍事理論內容,夯實國防教育效果
對當前軍事理論內容創新程度不高的問題,建議教師人員最好將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教學列入教學計劃當中,最好確立軍事理論課與軍事訓練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像軍事選修課、國防教育活動可以作為輔助課程體系。其中,教材作為國防教育的基礎內容,不僅是學科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于此,對軍事理論內容而言,必須重點加強教材內容的時代性與國際性,以期可以有效夯實國防教育效果。
(四)加強網絡宣傳效果,營造良好的國防教育氣氛
國防教育必須及時轉換以往傳統軍事國防教育理念,最好以開放、多元化的心態面對當前市場經濟帶來的價值觀念影響以及西方文化理念的影響。可以利用校報校刊、校園廣播、微信公眾號以及QQ群等方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了解當前學生的價值觀。并通過上述方式傳達國防教育內容與理念,以期營造出良好的國防教育氣氛。
總之,深化改革、開創國防教育創新發展生動局面成為當下教育部門以及各大院校亟待完成的重大教育問題。國防教育作為黨的宣傳思想工作與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基本途徑,同時也是塑造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徑。基本上可以視為全面推進國防教育、實現中國偉大復興夢的強力舉措。故此,對當前高校大學生憂患危機意識薄弱、愛國主義精神不高的問題,建議高校必須從多個層面加強,重點滲透國防教育內容、積極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確保傳承紅色基因血脈、增強全民國防觀念的目標得以盡早實現。
參考文獻:
[1]陸海燕.高校國防教育培育大學生民族精神的路徑探析[J].文教資料,2012(14):110-112.
[2]黃棟.高校國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養[D].中南大學,2010.
[3]張加亮.國防教育與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2(2):54-55.
[4]曹飛.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的大學生國防教育探析[J].現代商業,2012(34):276-277.
[5]曾朝暉.論高校國防教育中大學生國家意識的培育[D].中南大學,2011.
[6]徐海亮.論高校國防教育與民族精神培育創新[J].科技資訊,2010(33):243.
[7]霍永洲,彭青霞.當前我國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與國防教育探析[J].學理論,2010(28):296-297.
[8]石虎.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的功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8.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