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琚靜 王曉玲 王婷
【摘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加強民辦非企業單位工會工作是踐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履行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群眾基本職責,是堅持以職工群眾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履行工會“四大”職能的內在要求,是推動工會改革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聚焦職工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的具體行動,加強宣傳引導,進而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努力推動民辦非企業單位工會工作取得新進展、邁上新臺階。
為了更加客觀地了解和掌握我省民辦高校工會基本情況,促進工會組織建設,提升工會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務職工群眾,推動民辦高校工會創新發展,本課題通過兩份不同的問卷和部分職工群眾座談,了解民辦非企業單位工會組織建設、工會職能作用發揮、校務公開、維護權益、文體活動、公共設施建設、工會干部在工作中的能力以及工會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情況,并由此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非企業 職工 調查
1、調查背景 :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近年來,我國民辦非企業單位發展迅速,職工數量日益龐大,在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工會組織,充分發揮工會作為黨和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建立穩定和諧的勞動關系,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引導職工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聽黨話、跟黨走、堅定政治立場,服務好廣大民辦非企業單位職工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于民辦高校的管理和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保障職工群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要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非公企業及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已經成為職工群眾集中的主要領域。民辦非企業單位作為新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多個關系民生的重要領域,職工數量日益龐大,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工會工作才能方向明確,引導好、維護好、服務好廣大民辦非企業單位職工,把調動職工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中心任務,既是補齊工會基層基礎薄弱短板的需要,更是增強職工群眾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的必然要求。
加強民辦非企業單位工會工作是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履行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群眾基本職責,是堅持以職工群眾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履行工會“四大”職能的內在要求,是推動工會改革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聚焦職工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的具體行動,加強宣傳引導,進而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努力推動民辦非企業單位工會工作取得新進展、邁上新臺階。
2、調研分析
為了解教科文衛系統工會工作現狀,2019 年6-7月,課題組組成專門人員通過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對科教文衛系統民辦非企業單位工會工作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對當前工會工作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重點落腳在了工會的職能如何更好發揮、教職工服務保障、豐富教職工業余生活等方面,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2.1調研單位概括
職工總數(包括非在編職工在內的所有職工):1891人,其中,女職工 1018人,非在編職工 839人,專業技術人員 607人,機關行政人員 369 人,后勤人員193 人。
2.2調研情況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所在單位全部單獨設立工會工作機構、按期換屆進行工會委員會的選舉、、設立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每年定期召開職工代表大會、開展職工之家創建活動、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各項制度健全,會員入會率達100%。
問卷統計結果顯示:
2.2.1? 81.00%(243/30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近年來工會的工作狀況“工作有活力,為單位的民主管理做出了積極貢獻”;76.66%(230/30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近年來工會的工作狀況“能密切聯系職工,為職工說話辦事”;17.00%(51/30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近年來工會的工作狀況“工作一般化,影響力不大”;7.33%(22/30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近年來工會的工作狀況“不能適應形勢發展,距離職工期望值較大”;3.33%(10/30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近年來工會的工作狀況是“不清楚”。
2.2.2? 77.33%(232/30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工會發揮“重要作用”;22.00%(66/30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工會發揮“作用不大”;0.66%(2/30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工會發揮“沒有作用”;
2.2.3? ?56.00%(168/300)的調查對象對本單位工會工作“非常滿意”;42.66%(128/300)的調查對象對本單位工會工作“比較滿意”;1.33%(4/300)的調查對象對本單位工會工作“不滿意”;
2.2.4? ?53.66%(161/30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遇見困難時,除了親朋好友,傾向于找工會組織幫助。64.00%(192/300)的調查對象認為工會工作的難點是“職工權益維護”;14.00%(42/300)的調查對象認為工會工作的難點是“工會組織建設”;40.00%(120/300)的調查對象認為工會工作的難點是“任務繁重,工作力量淡薄”;38.33%(115/300)的調查對象認為工會工作的難點是“各方面支持力度不夠”;
2.2.5? 89.33%(268/30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希望工會從“生病住院看望”方面加強對職工的關心關愛;59.33%(178/300) 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希望工會從“職工及家屬去世探望”方面加強對職工的關心關愛;71.66%(215/30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希望工會從“節假日在崗職工慰問”方面加強對職工的關心關愛;
調查對象還希望通過文體活動、娛樂活動的方式推動工會開展活動,希望享有生日禮物、教師節禮物、防暑費、電影券、開展技能培訓提升、羽毛球比賽、唱歌比賽、五子棋比賽、讀書比賽、唱歌比賽和專業技能競賽。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得出:近年來,在甘肅省總工會的正確領導下,民辦高校工會在組織建設、工會職能作用發揮及教職工權益維護等方面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2.3 民辦高校比較支持工會工作。
據調查,民辦高校法人代表能認識到建立工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工會在高校發揮的橋梁紐帶作用深有感觸,因此各高校法人都比較關心和支持工會工作,主要表現在:一是允許工會主席加入校委會成員,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能聽取工會的意見和建議;二是能落實好工會干部的待遇問題,給工會干部計算工作量;三是大力支持工會獨立開展工作,能為工會解決一部分實際困難,如為工會提供辦公室及活動場地,適當為教職工之家增添活動設施,支持工會組織各種文體活動,逢年過節與工會一同去慰問困難教職工等。
2.4 教代會制度建設初見成效
近年來,我省教科文衛系統在民辦高校推行民主管理工作,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中國工會十七大精神,不斷深化認識,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先后多次專門召開民辦高校民主管理研討會,深入民辦高校指導培訓,協調民辦院校法人與工會、教代會建立完善等方面的工作。
從調查的情況看,我省大部分民辦高校能按照省工會的要求,積極推行以教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高校年度工作報告、財務工作報告、高校的發展規劃、改革方案及規章制度等都能提交教代會審議或討論通過,較充分地聽取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召開教代會,使廣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了較好的維護,高校管理者的民主參與意識得到了提升,確保了高校的穩定和發展。
2.5 校務公開工作逐步加強
據調查,目前民辦高校校務公開領導機構較完善,均成立了校務公開領導小組和監督小組,建立了校務公開欄。公開的內容較豐富,主要有高校各項規章制度,收費情況,教職工考勤、工資及獎金情況,招聘錄用教師的條件及工資待遇公開等,較好的實現了人性化管理。
2.6 存在的問題
2.6.1? 民辦高校工會委員不穩定,不能順利開展工會工作。
由于民辦高校教職工流動性大,人員相對不穩定,所以造成了工會委員的不穩定,這一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工會工作的正常開展,也成為民辦高校開展工會工作的最大困擾。
2.6.2? 民辦高校工會經費沒有設立獨立的經費賬戶和銀行專戶管理
根據這次調研,課題組發現各民辦高校工會都取得了法人資格,但未單獨設置賬簿核算工會經費,未按《工會會計制度》要求單獨建賬核算,在單位行政賬的往來賬中進行核算管理;工會主席“一支筆”審批制度沒有得到落實,工會經費的管理使用由民辦高校行政領導負責,工會主席沒有工會經費的使用權和審批權,一定程度影響工會組織開展活動的主動性。
2.6.3? 工會維權職責的權威性不高,維權主體地位不清晰。
根據這次調研,教職工普遍反應工會維權職責的權威性不高,教職工將工會當成黨的部門,忽視了工會的獨立性,在開展各項工作時以黨為工作中心,這不免就與“以維權為中心”的工會工作產生了偏差。教職工更加希望工會給予職工權益的保障、關心關愛教職工,尤其保險等問題給予合法權益的維護。如果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這也使得工會工作得不到廣大教職工的支持,或是進一步加劇教職工對工會“不作為”的印象,扭曲工會的形象,給工會的運行造成極大的危害。
2.7? 意見和建議:
調研結果顯示:工會較好的發揮了職能、為職工做好了服務保障、豐富了職工的業余生活,職工對工會工作的滿意程度較高,在今后的工作中:
2.7.1 工會仍需充分調動職工參加各類文體活動,為職工釋放壓力和放松心情提供平臺和途徑,通過適合的、豐富多 彩的文體活動塑造健康的身心和和諧的單位文化,促進廣大職工健康、愉快地工作和發展。
2.7.2? 設立單位工會郵箱,長期接收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方便單位職工為工會工作獻計獻策。另外可以開通單位工會微信平臺、微博平臺,將單位工會信息同步更新,便于職工瀏覽,有益于信息的傳遞。
2.7.3? 民主管理與維權相結合,既服務大局,又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證職工的知情權,也利于單位工作的順利開展。
2.7.4? 關心職工生活,營造溫暖的“職工之家”。工會十分注重發揮全體教職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不僅關心教職工的工作,更關心教職工的生活,切實幫助教職工解決實際困難,把工會辦成真正的職工之家。
2.7.5? 民辦高校工會干部大多數屬兼職,承擔工作任務重,應采取以會帶訓、專題培訓和脫產短訓等多種形式對他們進行民主管理理念、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和操作程序等業務知識的培訓,較快地提高工會干部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水平,增強非企業單位工會干部的責任心和自信心。
2.7.6? 政府有關部門和各級工會都要加大對民辦高校實行民主管理的宣傳力度,提高民辦高校法人和教職工的民主管理素質,增強他們的民主意識,讓他們及教職工真正了解民主管理的意義,深刻認識到民主管理對促進高校發展所起的作用,接受并自覺地開展教職工民主管理。
2.7.7? 各級黨政及相關部門要大力支持民辦高校建立以教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載體的校務公開制度和簽訂勞動合同、購買相關保險等基本內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在宣傳、督辦中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民辦高校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實。
2.7.8? 進一步加大推進先進典型的力度,創造典型引路工程,形成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大力推廣教職工創新工程,積極引導廣大教職工立足于本職工作獻計獻策,增加教職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熱情,重視思想觀念的創新,創建心理咨詢制度,提高工會的地位權利。
2.7.9? 各民辦高校工會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將工會組織建設與工會職能作用發揮及教職工權益維護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實踐中總結典型經驗,加強督導,使之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