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成長迅速,呈現穩步上升趨勢,各行各業均抓住互聯網浪潮的機遇,追求利益的突破。如今,互聯網金融正影響傳統壽險行業,在某種程度上重塑壽險商業模式,推動壽險創新。本文將結合壽險行業現狀,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壽險營銷模式的存在的問題與機遇進行探索。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壽險營銷;保險營銷;互聯網
當前我國經濟穩定增長,居民收入持續提升,城鎮化進程加快,新科技不斷涌現,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為壽險行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人口老齡化加深,二胎政策全面實施激發保險的需求。“新國十條”、保險業“十三五”規劃及一系列的“保險姓保”政策將進一步有利于壽險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壽險行業需改變以往粗放式發展方式,通過科技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轉換增長新動能。
一、互聯網金融下的壽險發展現狀
2013年,是我國“互聯網金融元年”。隨著“余額寶”誕生和規模劇增,各電商巨頭和傳統金融機構開始謀篇布局,互聯網思維成為影響并改變傳統金融業態的沖擊力量。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概念,此后,“互聯網+保險”應運而生,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持續向保險業滲透并加速融合,逐漸改變業內格局。
從公開數據上看,2015年,互聯網保險保費較上年增長一倍,首次突破2000億,開通互聯網業務的保險公司超100家;2017年,互聯網財產險和人身險在總收入中占比分別是26.29%和73.71%,互聯網人身險保費占據主導地位,其中人壽保險規模保費占比為57.7%,為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的主力險種。但壽險因其根深蒂固的代理人模式,在面對互聯網這一新興載體時,還是挑戰與機遇并存。
二、互聯網金融對壽險營銷帶來的機遇
(一)順應發展,貼合未來人購買習慣
隨著科技化、信息化的到來,人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日益增加,客戶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文化素養、行為習慣等也逐漸遷徙。據調查,2019年有將近40%的客戶選擇互聯網的方式咨詢保險產品,60%以上的公眾對保險有極高的興趣。因此,壽險互聯網營銷是符合未來人購買習慣的一種必然方式。順應時代發展,使用互聯網思維進行營銷,才能貼合客戶需要,在未來市場競爭中避免出局。
(二)降低運營成本,實現規模經濟
傳統壽險營銷采用代理人線下銷售方式,人工交易、激勵、管理成本較大,一定程度上占據了客戶利益空間。互聯網壽險可突破時空局限,有效節省銷售成本,減少人工投保、核保、保全、理賠等服務作業成本,運營的輕資本、去中介、少物理網點可大大減輕運營成本。通過大數據,對客戶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高效快捷的服務,對壽險公司可實現規模經濟,對行業可促進整體自動化水平提升,提高整體運營效率。
(三)提升客戶體驗和品牌價值
互聯網壽險營銷改變以往線下銷售模式,運用線上互動,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為客戶提供豐富多元的產品選擇和科學的智能分析,大大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銷售誤導。互聯網壽險的7*24小時全流程高效精準服務,可有效提高客戶體驗,提升客戶對公司品牌的忠誠度和公司對外品牌價值。
三、互聯網金融下壽險營銷面對的挑戰
(一)對傳統壽險營銷模式和代理人產生沖擊
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流量滲透至全國各地,互聯網壽險營銷節省中間成本,打破信息壁壘,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價格和服務等功能,使傳統壽險“人海戰術”營銷模式受到較大沖擊。據《2018年中國保險行業人力資源報告》顯示,在“嚴監管”背景下,隨著互聯網的沖擊,壽險代理人預期將放緩增長甚至出現人數拐點。未來,互聯網渠道成熟時,壽險將從主要依賴線下銷售,轉向依賴完整的互聯網動態大數據風控,傳統壽險營銷模式預計將遭受重創,營銷模式轉型十分緊迫。
(二)產品差異化、一站式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互聯網人身險產品主要為意外險、健康險、定期壽險等簡單產品,險種不夠豐富,產品過于單一導致保險企業間缺乏競爭優勢,同質化較為嚴重。部分企業僅是把線下產品搬到線上,缺乏在線投保、核保、理賠等服務,用戶體驗不足,一站化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三)壽險營銷智能化風控,行業監管體系有待完善
信息透明、資源共享的互聯網特點給壽險營銷帶來了便捷,也帶來了風險,比如當前新技術發展不夠成熟、種種機制不夠完善,基于云端的數據易泄露,客戶的信息安全難以得到保障;互聯網壽險營銷的過程中引入大量的競爭者,易導致價格戰;廣泛的網絡傳播易帶來聲譽風險等等,需加強壽險營銷的智能化風控,建立嚴格的監管體系,才能保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壽險營銷模式探索
互聯網金融的特點是普惠化、平臺化、信息化、碎片化,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壽險營銷更應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提升數據處理效率,促進壽險服務主動性、智慧性,運用用戶至上、專注、極致的互聯網思維,將“客戶”轉變為“用戶”,打通數據鏈,重塑壽險體系。
(一)優化營銷體系,代理人渠道和互聯網平臺并進
由于傳統壽險產品獨特性、根深蒂固代理人制度、網絡營銷尚未發展成熟,個人代理人還是壽險公司主要銷售渠道,傳統營銷模式短期內不會被徹底顛覆,而是線上線下并行銷售。需充分平衡傳統代理人和互聯網渠道關系,優化營銷體系,完善線上線下布局,運用新科技提升代理人的展業效率和服務質量,加強產品設計創新,使渠道和平臺不是沖突和競爭,而是通過互補實現雙贏。
(二)搭建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運用科技手段實現精準獲客
大型壽險公司應基于豐富客戶群體,雄厚資金實力,通過社交、消費等數據,分析客戶群體,獲取偏好并把控客戶壽險需求,再推送產品,從而達到精準獲客。有集團背景的保險公司可搭建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創建衣食住行玩等多場景金融生態圈,實現圈內流量互相轉化。成熟的集團公司還可考慮搭建或收購自媒體平臺,利用網媒渠道充分傳播,快速獲取用戶,實現精準營銷。
中小型壽險企業很難投入巨額資金在平臺構建、研發、技術升級上,可加強和金融科技公司全面深入合作,推動技術和業務深入融合,以更輕更便捷的服務積累客戶。
(三)以用戶為導向,細分用戶精準定價,打造場景化產品
大數據可幫助壽險公司以用戶為導向,細分險種領域、場景化定制化產品、線上自動配比,避免產品同質化的同時挖掘特定保險需求,激發互聯網長尾效應,實現規模效益。
此外,利用大數據,可進一步提升數據收集、分析、處理能力,使壽險定價不再是僅依靠死亡和重疾發生率的大數法則,實現精準定價,全面提高保險企業的競爭力和行業定價水平。
(四)智能風控,貫通服務鏈條,實現線上一站式精準服務
在投保上,壽險公司可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有效識別,降低騙保、騙賠率。在服務上可創建智慧客服、全面打通醫療等系統,為客戶提供有溫度的咨詢、智能核保、便捷保全、極速理賠等一站式精準服務。在運營上,可基于不同年齡、職業的客戶開展線上線下運營服務,增加黏性,提升體驗。精細化的服務讓智能壽險管理滲透到生活方方面面,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創造附加值,有效促進壽險價值鏈的價值最大化。
(五)加快推動人才轉型,培養科技+壽險綜合精英
未來的壽險是智能、簡單的,壽險代理人不再僅從銷售獲傭,而是給客戶提供全面的風險管理方案,客戶的理賠率、風險系數等均是其考核的重要因素。壽險公司管理人員和代理人更應轉換思路,由渠道轉向平臺,由專業轉向精英,由金融服務人員轉向金融科技人才,勇于擁抱互聯網,為客戶提供高效智能的服務。壽險公司需優化自身人才培養機制,推進銷售精英化,運營作業數字化,從管理、考核機制上全面提升銷售專業能力,實現產能提升。
(六)加強數據信息安全和監管技術創新
壽險全行業需加強網絡、系統、數據的安全建設,重視個人數據隱私保護,推動新技術在保險監管領域應用,提高監管效率。此外,對于監管空白應加快出臺相應政策,提高網絡的執法力度,這樣才能切實保障消費者利益,促使互聯網保險行業長治久安的發展。
五、小結
綜上所述,傳統壽險營銷方式雖暫占主要地位,但隨著5G到來,科技化、智能化更深層次浸入生活,傳統壽險營銷模式迎來了顛覆性的改革。壽險企業一定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將互聯網充分運用到價值鏈的各環節,通過多元渠道、產品創新、生態交融、人才轉型等方式優化經營模式,提升業務內含價值,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國珍.互聯網金融發展浪潮下的壽險營銷新趨勢[J].福建質量管理,2016(4):96.
[2]左起.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保險營銷模式創新研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6(5):105-108.
[3]楊劍鋒.論混業經營與互聯網金融趨勢下保險代理人的管理創新[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6,30(2):54-57.
作者簡介:
仲燕楠(1989-),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本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研究方向:經濟學(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