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雁雁
一、案例背景
耐久跑是體育與健康學科重要的教學內容,它對學生心肺機能的提高、耐力素質的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拼搏進取的精神也有獨特作用。但耐久跑練習單調、枯燥且乏味,很多學生都有畏難情緒。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激發學生耐久跑的興趣?怎樣讓課堂里的每一名學生都能喜歡上耐力跑?怎樣在課堂上創生智慧,讓學生學有所獲?筆者不斷思考著、實踐著、摸索著……
二、案例描述
筆者所執教的五年級(1)班是本學期剛接手的班級,筆者與學生們正處于磨合期,對他們還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他們不太喜歡運動。他們班中有一名特殊的學生叫小A,他不愛干凈,總是流著鼻涕,同學們都不愿和他一起玩。平日里在課堂上他總會自言自語地離開教室(體育課也不例外),經常玩失蹤,這讓老師們非常頭疼,也非常操心。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決定從“車輪滾滾跑”游戲的形式入手。
師:今天我給大家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稱叫“車輪滾滾跑”,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一路縱隊向前慢跑,當老師說開始,隊伍的最后一位就從隊伍最右側向隊伍的第一位快速前進,當最后一位變成排頭后,馬上喊“跑”,那么此時隊伍的最后一位如之前的同學一樣快速往前跑變成排頭(其他學生保持勻速),以此類推,直至跑完一圈(400m)結束,整個跑動就像我們看到的坦克車的車輪一樣滾起來。
生:聽上去很好玩的,老師快開始吧!
當筆者宣布好游戲方法和規則后,學生們各個躍躍欲試,連小A都興趣濃厚,等待著嘗試和體驗游戲。于是,學生們分成四組開始游戲……
幾分鐘后,第二組隊伍比較成型并跑向終點,其他小組卻都已不成隊伍,只有稀稀拉拉跑來幾個人。
面對這種情況,顯然與筆者預期的效果差了很多。于是當所有的學生都集合在一起后,筆者輕輕地問道:“剛才的游戲只有第二小組的學生成功了,你們說說為什么你們沒有成功?”
生:他跑得太快了。
生:他沒喊“跑”。
生:他從隊伍左邊超了……
生:老師,他們跑得太快了,我趕也趕不走上?。ㄐ哭喪著臉說)
此時學生們并沒有尋找自身的原因,而是相互埋怨著,筆者及時進行了總結。
師:剛才你們失敗的原因有3個:一是跑動過程中不停講話,影響了呼吸的節奏;二是沒有合理分配體力,一出發就拼全力,體力透支,導致最后跑不動了;三是沒有照顧到耐力素質較差的隊友,只顧自己完成任務,缺乏應有的團隊精神。
聽了筆者的話,學生們都不再出聲,陷入了思考……
其實學生們面對剛才“車輪滾滾跑”的失敗是不服氣的。筆者如何創生智慧,讓學生既保持這份興趣,又能勇敢地戰勝困難,去完成任務呢?突然,我靈機一動,有了主意。
師:你們想不想再挑戰一次?
生(異口同聲,情緒激昂):想!
師:那么,老師只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每一個人都要做到“不放棄、不拋棄”。也就是在游戲過程中,我們隊伍里的每一名學生都不能放棄自己,不能拋棄隊友。好,現在每個小組都商量一下怎么才能完成這項任務吧!然后開始出發。
場面頓時熱鬧起來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針對小組第一次的活動情況進行修改方案。
生1:你平時跑的速度快,一會兒跑到排頭后一定要減速,照顧隊伍后面的同學,不能太快哦!
生2:一會兒你跑的時候要緊緊跟著隊伍,不能停下哦!
生3:大家跑的時候不要講話,注意徐老師說的“兩步一呼兩步一吸”,并且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只有跑到排頭的同學才能發指令。
在一番談論后,學生們分組開始出發了,只見他們的跑動速度有節奏了,超越時快速跑,到達排頭后慢慢跑;有同學落下了,全組同學放慢速度等待他并鼓勵他,一直到他回歸隊伍;有同學快了,后面同學輕聲提醒一下“放慢腳步”。操場上再也聽不到嘰嘰喳喳的聲音了,只看到一輛輛“坦克車”在跑道上平穩地開著,真是“車輪滾滾”。幾分鐘后,4輛“坦克車”有序地回到了終點。
當筆者宣布4組同學跑動游戲成功時,孩子們都高興得歡呼起來,于是我趁熱打鐵,讓孩子們談談這次的體會。
生1:這次我沒有放棄,咬牙跟著隊伍。
生2:老師,這次我的隊友沒有拋棄我,在我跑不動的時候鼓勵我,我好感動,也好開心,終于嘗試了成功,謝謝大家(邊說還給小組的同學鞠了個躬)!
生3:我們小組牢牢記住徐老師你說的每一個都“不放棄,不拋棄”,每個人都努力做到這一點,因為我們小組前所未有的團結在一起,所以我們最后成功了……
看著孩子們個個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我為他們的團結而喝彩……
三、案例反思
1.從預設到生成的突破
一堂好課,要有創生性。僅憑教師嫻熟的技能和學生依賴性的學習不是創智課堂;僅體現學生樂于接受,享受教師“告知”性成果的也不是創智課堂;而生成不是簡單地參與和學習就能生成,學生應生成在教師啟智的技巧中,表現在自我探究與主動追問中。
2.從教的課堂到學的課堂的轉變
習慣于依賴教學參考書進行教材分析的,而不把精細化學情分析放在首位的,仍然是傳統的教的課堂,以完成教學任務去設計課堂的“進行時”,也依然會禁錮在教的課堂框架里。學的課堂,要關注學習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并形成強烈的過程設計者意識,讓學生沿著知識生成與發展的軌跡去領悟、去體驗。
3.創設條件,感悟互助與合作的快樂
教學不應當只是傳播而要重于播種。“車輪滾滾跑”游戲具有明顯的互助與合作性,所以本課在設計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個體和集體的價值。在第一次的“車輪滾滾跑”中,學生“百花齊放”,自管自得,最終結果沒有完成預期的目標和任務,以失敗告終。第二次教師根據課堂生成,改變策略,給學生一個條件——“不放棄、不拋棄”,在完成條件時學生們必須積極自發地進行交流、討論,通過合作才能更順利地達到目標。這樣的設計,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上更為有效,通過互助與合作讓孩子們獲得成功,體驗快樂。
附:參評體會
“對己不放棄,對友不拋棄”,我們一定能做到
筆者參加了第三屆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評比,非常榮幸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通過這次參評,筆者不僅增加了自己的理論知識,還提高了業務能力,收獲了提高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動起來的方法。
1.以趣激情,讓孩子們積極主動起來
五年級學生,面對針對性強且富有趣味性的練習方式和手段,他們還是會好奇;面對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游戲,還是會被吸引。因此,教師只有多設計適合的游戲,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寓學于游戲活動之中,寓樂于教學之中。
2.課堂生成,讓孩子們學會解決問題
課堂中遇到問題,要讓學生直面發現失敗的原因,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3.收獲友誼,讓孩子們學會團隊合作
在第一次游戲失敗后,學生是互相埋怨的,但在教師“對己不放棄,對友不拋棄”的引導下,通過合作游戲,領悟到了接納他人、互幫互助的現實意義。在一次又次超越與磨合中,孩子們收獲了友誼,培養了團隊意識。
讓一個孩子喜愛體育,不是難事,而讓每一個孩子都喜愛體育,需要教師生成智慧,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