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愷 廖甜甜
摘 要:在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程面臨著新問題和新挑戰,只有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而地方高師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改革不應脫離師范性這個特性,同時要注意該課程教學課時數有限、教學內容龐雜,有限的課堂教學課時數是無法達到理想的開課效果的。因此,改變當前重課堂教學、輕課后學習的現狀,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從政策解讀、案例賞析、視頻素材等方面來構建教學資源庫,積極引導、合理要求師范生學習該課程,進而提升該課程的學習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地方高師院校;“形勢與政策”;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4-0121-02
一、地方高師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現狀及原因
1.“形勢與政策”課程方面的問題
首先,從課程內容方面來看,“形勢與政策”課程內容比較多,而安排的課時又比較少,所以對于龐雜的內容要講細講好是一件比較具有挑戰性的事,再加上專科學校的思政理論必修課中還有其他幾門,尤其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與“形勢與政策”課的很多內容重復了,所以會讓學生感覺比較亂,感覺內容比較枯燥。其次,課程設置方面,由于高師院校有自身的特點,學生要學習的專業課程比較多,而專科學生的學習時間也就兩年半,所以“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課時也安排得并不多。最后,課程考核比較簡單,通常是隨堂考核或者交一篇論文作為期末考核,并且很多學校對這一門課都是實行大班教學,所以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也并不會重視,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也并不認真,逃課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2.學生方面的問題
第一,從學生的認知角度來看,大部分的學生認為這只是一門副課,并沒有認識到這門課的重要性,所以并不會重視。再加上他們是地方高師院校的學生,可能自身的一個理論基礎也并不是很好,所以對“形勢與政策”課程內容的把握也不是很透徹,對國家的很多大政方針政策并不了解,基礎比較差,對于要學習的純理論的東西比較反感,并不感興趣。第二,從學生的態度方面來看,由于是高職高專的學生,自身的自控力并不是很強,所以他們對學習“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程的態度并不是很好,遲到、早退、曠課、上課睡覺、玩手機等大有人在。
3.教師方面的問題
由于“形勢與政策”課的時效性比較強,理論性也很強,再加上學生的學習態度,所以要講好這一門課對教師來說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那么“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存在哪幾方面的問題呢?首先,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很多教師存在念課件或者念課本的情況,也就是照本宣科。同時,由于學生不認真,導致很多教師也存在得過且過的心理。其次,大部分教師忽視了實踐教學這個過程,并沒有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得很多學生似懂非懂。最后,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以及人格魅力還有待提高,很多高師院校的教師專業水平并不高,所以很多理論的東西沒辦法講清楚,沒有辦法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
二、地方高師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改革對策
1.學校方面
學校作為統領本校教育的領導者,要為“形勢與政策”課程改革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首先,“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課時應該適當地安排多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展開教學工作。其次,地方高師院校應該更加重視“形勢與政策”課對于學生的發展,應該為教學提供更好的教學場所,解決大班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并且要為教師配備更好的教學設備,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最后,學校應該加強對“形勢與政策”課的督查工作,通過督查,發現學生及教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督促其改革,以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
2.教師方面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是起主導作用的角色,所以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首先,“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應該抓住地方高師院校學生的特點,一個是學生的素質,另一個是培養目標,地方高師院校作為師范院校是培養教師的高校,所以教師應該抓住這一培養目標,把這一目標融入“形勢與政策”課程當中去,在課堂中要改變教學方法,要善于運用與師范生相關的政策來講解課本知識,還可以通過引入與師范生相關的視頻和圖片案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枯燥無味的內容變活,變成與他們息息相關的內容。其次,教師要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的能力,豐富教學資源庫,讓學生在課后可以自主進行學習。比如,留下一些與他們專業相關的并與“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相關的作業,如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手工作品,關于呼吁生態保護的歌曲、舞蹈等,讓學生在課后既能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又能明白我們國家的方針政策等。再比如,教師可以自己錄制一些有趣的與課堂相關的視頻,方便學生在課后進行鞏固學習。最后,教師應該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及個人的人格魅力,為更吸引學生想盡一切辦法,抓住學生的特點,用生動活潑的案例,幽默準確的語言提高學生的抬頭率。教師還應該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調研、論壇、制作微視頻等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考核,通過對所學知識進行實地調研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論壇方式進行考核,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更深層次的理解;通過制作與課程相關的微視頻,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運用現代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為以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3.學生方面
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要深度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真正學到東西,“形勢與政策”課程對于地方高師院校的學生來說有些枯燥無味,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己要調整好心態,要認識到“形勢與政策”課對于大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同時要不斷地增強自控力,在學習“形勢與政策”課時要自覺地與自己本專業的相關政策結合起來解讀,更好地去了解本專業的就業動向、國家方針等,對于未來就業做到心中有數,從容不迫。
在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程不僅是一門加強國家意識形態教育的課程,還是一門對大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課程,所以,對地方高師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出現的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提出有效措施,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銳銳.《形勢與政策》教學問題的優化路徑探討[J].普洱學院學報,2017(5).
[2]史明艷.對高職《形勢與政策》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2(20).
基金項目:本文為宜春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地方高師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Ycskl2019-143)的結題成果。
作者簡介:簡愷(1971—),男,江西宜春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廖甜甜(1991—),女,江西贛州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