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現有職業教育體系中,護理教育是其中較為薄弱的一環。由于護理專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人才培養中就不能照搬其他專業人才培養方式和內容,需要在實訓教學中突出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以學生“護理能力”為本位與出發點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因此本位研究中從基礎護理實訓課人才培養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入手,討論護理實訓課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
【關鍵詞】護理實訓? 人才培養? 基礎護理
基礎護理工作的最終對象是人,在職業教育中應該堅持以能力為本,在奠定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理論扎實,技術過硬且具備良好文化素養的衛生專業人才。但是實際教學中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一、現行護理實訓課人才培養的不足
護理實訓課教學重點在實訓,培養學生良好的動手操作能力,但是教學中護理實訓課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存在目標不明確、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教學方法和和評價落后的問題。
首先護理實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直接關系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因此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校定位、學生發展的目標。例如許多學校在護理實訓課目標設定為將學生培養成單純的護士,缺少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的培養。
其次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置上,護理實訓課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護理專業人才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如果課程設置中不能考慮這種新的變化,甚至盲目設計課程體系,就難以形成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與特色。在課程設置上仍然以理論知識為主,實訓課為輔助,導致學生畢業后崗位適應能力差。
最后在護理實訓教學體系設計中,也存在實訓基地建設不達標、實習時間安排不合理、實習內容與崗位就業銜接不當等問題。例如在護理實訓課一般會安排在第三學年,如果實習時間過長就會占用護理理論學習時間,導致學生護理理論知識不牢固;如果實習時間較短,又會導致學生實踐掌握不足。在這種兩難境地下,就需要對學生實習、實訓時間有效把握,建立完善的實習管理制度,保障護理實訓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基礎護理實訓課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優化
目前國內護理實訓人才培養方案較多,主要包括“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模式,在實踐中也取得良好效果,是培養學生護理技能的有效方式。從國際發展經驗看,未來護理實訓課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必然體現職業能力本位目標,重視校內外教育資源的整合,讓護理專業更加適合行業需要與社會發展。
(一)護理實訓課人才培養目標的構建
基礎護理實訓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與良好職業道德,掌握護理工作所必須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夠滿足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需要的綜合護理人才。在就業方向上主要包括臨床護理、社區護理、養老護理、中醫護理等。基于此可以制定護理實訓課人才培養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素質目標。首先在知識目標方面,要求掌握基礎護理理論知識以及護理基礎醫學知識、常用藥物作用、適應癥;常見病病因、表現與護理知識等。其次在能力目標設定上則以規范護理操作為主,包括整體護理、危重病應急處理等。最后是素質目標設定中包括良好職業道德,遵守醫療護理相關法律以及健全的人格。
(二)專業課程設置與優化
護理實訓課程設置要遵循學生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目標,在對人才需求調查的基礎上構建一種新型的課程體系。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培養目標與課程的整合,以臨床護理中的常見問題進行導學,強化基礎醫學知識與護理能力的銜接、滲透。基礎護理知識要牢固、夠用;實訓課內容則要更具針對性、實用性,提高護理實訓課在整體課程設計中的比例。其次為幫助學生實現穩定就業,在課程設置上也需要貫穿護理執業資格考試工作,這不僅僅關系著學生的發展,也是衡量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第三是在課程設置中也要突出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設立職業道德教育模塊,將人文素質教育貫穿于課程體系中。
(三)教學實施過程的構建
相對于護理理論知識,基礎護理實踐課教學中需要以適應的方法選擇教學方式,滿足學生教學做一體發展的要求。在實踐教學中以技能訓練為基礎,在鞏固學生醫學知識基礎上,開展課內實訓、課外實訓、定崗實習等教學模式。首先在醫學理論知識教學中,主要選用《護理學基礎》《護理學實訓手冊》等凸顯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其次在校內、校園實訓中則按照教學設計開展實訓教學;校園實訓中則需要與用人單位定期進行教學研討活動,讓社會醫療機構對學生實習即是進行審定,并為人才培養方案提出指導性的意見,保障學校制定的實訓方案更具有操作性,讓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實現就業。
(四)護理實訓課教學方法的重構
為適應學生發展需要,強化對學生護理實訓技術的指導,在護理實訓課教學方法上要將技術教育落實到每個環節之中,突破傳統分科式教學模式的弊端,緊緊圍繞護理實際問題,以學生為主體對教學方法進行重構。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在理論教學中滲透實踐教學內容。例如在實訓教學中,實訓的過程即是學生對理論知識復習、理解、鞏固的過程,所以實訓中要強化學生操作技能,并針對性的對理論知識進行補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保障學生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的共同進步。
三、小結
在“以學生為本”理念下,護理實訓課人才培養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導向的理念,通過改革與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實訓質量與技能掌握水平。尤其是隨著社會對護理人才質量需求的提升,在人才培養方案設定中更要突出學生護理技能與營養保健知識的培養,拓展護理專業職業范圍,拓展護理人員就業方向,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娟,楊敏.《基礎護理學》實訓課教學及考核方法的研究近況[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
[2]杜銳.高職高專《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模式的現狀與研究[J].大醫生,2017.
[3]李琛,杜琳,劉鵬飛.《基礎護理學》實訓課集體備課模式芻議[J].齊魯護理雜志,2010.
作者簡介:周秋梅(1991-),女,漢族,四川蒼溪人,本科,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中醫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