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興起,萬物互聯,傳統的快遞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電商的快速發展,物流對包裝、倉儲、運輸、配送、流通加工及信息處理等環節的智能化、準確化、低成本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快遞企業需要越來越多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專業快遞人才。本文著重研究了我國我國智能快遞與快遞職業教育發展現狀,為提出快遞人才校企協同教育模式奠定基礎。
【關鍵詞】智能快遞;遞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2016年,菜鳥聯合快遞、倉配、末端服務等企業成立菜鳥聯盟,同時助推跨境電商發展,菜鳥網絡的跨境倉庫數量74個,跨境物流合作伙伴49家,物流覆蓋范圍全球224個國家或地區。2015年6月6日,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領航共同投資創建豐巢科技有限公司,服務于全行業末端快件運營,為快遞員和客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物流業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向高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高效率轉變,智能快遞的發展勢頭已經無法阻擋,快遞企業需要越來越多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專業快遞人才。
一、我國智能快遞發展現狀
2017年2月13日,國家郵政局發布《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覆蓋全國、聯通國際的服務網絡,要建設一批輻射國內外的航空快遞貨運樞紐,積極打造“快遞航母”,形成3~4家年業務量超百億件或年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快遞企業集團,培育2個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良好商譽度的世界知名快遞品牌。
近年來,我國快遞業在分揀、配送等諸多環節的“黑科技”不斷涌現,推動了快遞業更為快速、智能化。放眼當下的中國快遞,從攬收、分揀、配送等諸多環節,大多快遞公司都實現了實時跟蹤,信息技術貫穿始終,正逐步由“汗水物流”向“智慧物流”轉變。在菜鳥網絡平臺上,各種類型的全自動流水線、自動分撥、倉儲和配送機器人已經大規模運用。智慧算法可以讓每一個包裹都有最優路徑,最短時間送達。甚至基于大數據的“未卜先知”,可以做到“單未下,貨先行”,把商品提前分布到消費者身邊。快遞智能化不斷拓展,從京東智能配送機器人可以識別、躲避障礙物辨別紅路燈,還能自動駕駛、路線規劃、主動換道、車位識別、自主泊車……到京東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智能物流終端——無人配送站、末端無人機、無人車,解決了城鄉“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難題。為提高運輸效率,部分快遞公司已建立自己的貨運飛機隊伍。在不久的將來,快件有望通過“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實現36小時通達全國,覆蓋地形復雜或偏遠地區。
二、我國快遞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一)我國快遞專業教育發展現狀
隨著互聯網與物流業的發展,據調查,十年間,我國快遞職業教育蓬勃發展,許多高職院校、本科院校都設置了相關專業。
2007年,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速遞服務與管理專業;淄博職業學院設置了速遞服務與管理專業;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設置了快遞運營管理專業。
2015年10月,北京郵電大學現代郵政學院成立,2016年秋天開設郵政快遞智能工程專業,自2017年起,現代郵政學院開設快遞兩個專業:郵政工程專業和郵政管理專業,前者側重工科,后者偏重管理。
2017年西安郵電大學現代郵政學院申請了“郵政工程”和“郵政管理”兩個新專業,在2018年以新專業名稱進行招生。
南京郵電大學現代郵政學院完成了“郵政工程”和“郵政管理”兩個本科新專業的申報工作,將進一步完善培養方案,在2018年完成新專業招生工作。
重慶郵電大學現代郵政學院已先行申報“郵政工程”新專業,在2018年進行招生。
(二)快遞能力培養現狀
快遞職業教育,目前培養的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掌握快遞運營等基礎理論知識,具備快遞市場開發、業務處理與管理、單證處理等專業職業能力,適應快遞業務生產與管理、客戶服務、快遞產品策劃與營銷等崗位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快遞職業教育現在培養的能力包括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
1.專業能力
第一,培養學生使之掌握快遞行業的專業基本能力。如掌握貨物倉儲與配送、快遞相關法規與標準、快遞服務標準、快遞操作程序、國際快遞及貨運代理、物流運輸管理等基礎知識。
第二,培養學生使之具備高技術含量的專業技術能力。如具備快遞物流信息的收集與處理、快遞業務流程處理能力、運輸業務處理能力、客戶服務與處理能力、快遞市場規劃與管理能力、貨運代理與處理等能力。
2.社會能力
社會能力就是指個人在社會中為適應社會發展、生活、生存所必需的一些能力和技能的統稱。快遞人才需要具有較強的人際交流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協調分析能力、領導管理能力、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快遞從業人員不但需要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嚴謹踏實的作風。
智能時代,不但需要培養精通快遞業務流程與運營管理的快遞人才,而且對快遞行業高技術含量的專業技術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培養懂應用、調試與維護信息化系統與自動化、智能化裝備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智能時代高職院校需要培養具備管理與技術的綜合基礎與能力的人才,即管理技術復合型人才。
三、結束語
傳統快遞向智能快遞轉化的過程中,快遞人員需要適應快遞智能化的發展,人才的匱乏會制約整個快遞行業的發展,快遞企業需要越來越多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專業快遞人才。因此,學校和快遞企業加強校企合作,開展協同教育,積極拓展快遞企業人才培養渠道,培養智能快遞專業人才,已經成為智能化快遞時代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吳春濤.基于校企合作的訂單式高職快遞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陜西農經,2018(5):123.
[2]劉萍萍.利益相關者視角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華僑大學,2017(5):48.
基金項目:
全國郵政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8年教育研究課題(項目編號:KT2018Y011)。
作者簡介:
王凌艷(1979-),女,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物流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