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瑞華
摘 要:數學是自然學科的基礎,學生需要具備嚴謹的思維能力進行推理、論證,以獲得真知。對于小學生來說,進行數學學習,最重要的是要具備強烈的探究精神,養成獨立的思維能力,從而進行深入的學習與創造。在目前,灌輸式的教學依然占據課堂教學的主流。學生主要依賴教師陳述一定的定義與定理,之后進行大量的計算。這樣就造成學生的思維能力嚴重不足,缺乏足夠的創造性,難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因此,讓學生投入到探究與創造中,才能真正提高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普遍存在著重于計算而輕于推理的問題。這樣一方面造成學生的探究能力不足,思維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學生會感覺數學學習十分枯燥,缺乏足夠的樂趣。因此,只有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主要從自主探究、模型運用、小組合作等方面來論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方法。
一、自主探究,增強理解能力
在數學學習中,有著很多的公式和定理。教師習慣于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反復的背誦,來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這樣枯燥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失去了探究數學原理的機會。學生對于很多的問題理解不夠深刻,對于各項定理與概念之間的關系缺乏清晰的認識,難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習《乘法結合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本課的相關知識,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比如,教師可以給出(2×4)×3的式子讓學生思考:“(2×4)×3”和“2×(4×3)”的結果是否一致?學生對兩個式子進行計算,能夠發現兩種算法的結果都是一致的。之后,教師可以引出乘法結合律(a×b)×c=a×(b×c)的公式,讓學生進行計算與驗證。從而讓學生理解乘法結合律的普遍性。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乘法為什么有結合律呢?”在學生思考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長方體的體積計算角度進行論證。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幾何知識與代數知識的緊密關聯性。在這樣的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原理,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模型應用,感受學習樂趣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主要以理解概念和做練習題為主要學習方式。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枯燥的學習感覺,對數學學習充滿厭倦心理。而數學模型符合了學生喜歡游戲的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一些模型來模擬數學問題,在動手操作中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再認識(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制作模型來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紙張和剪刀裁剪出一些軸對稱圖形。學生可以裁剪出長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圖形。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怎么樣能夠證明這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呢?”學生可以以對這些圖形進行對折,發現這些圖形能夠分為完全相同的兩部分,從而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這些圖形的對稱軸有幾條呢?”學生可以選擇相應的圖形進行探究。比如,學生可以發現,正方形紙片可以折成兩個長方形、兩個直角三角形等。在這樣的模型運用中,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數學知識,體會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三、小組討論,進行思維碰撞
很多數學問題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有著多種解決方法。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目前,學生進行數學學習主要以獨自學習為主,缺乏與其他學生交流的機會,難以進行思維的碰撞。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對相關問題進行交流,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思維的全面性與靈活性。
例如,在進行《設計秋游方案》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進行全面的思考。題目中秋游的人數為61。秋游 車輛有大客車、普通客車和中巴車。不同車輛的價格和運載人數各有不同。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探討如何選擇最合理的乘坐方式。學生可以對不同車輛的費用進行計算,得出最優惠的結果。比如,一些學生可以發現選擇3輛普通客車能夠運載63人,花費660元。一些學生可以認為選擇一輛大客車和一輛中巴車剛好能運載完61人。花費是630元。其他學生也可以交流自己的方案。之后,學生之間可以通過對比選擇出最優惠的方案。在這樣的小組交流中,學生能夠相互學習思考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還能夠打破過于沉悶的學習氛圍,獲得輕松愉悅的學習感受。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重在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熱愛探究、樂于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首先進行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理解能力;其次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模型生動感受數學知識;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相互合作,共同思考,學習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實施,學生能夠深刻感受數學學習的豐富性與趣味性,有效提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汪勝奎,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西部素質教育》,2016年13期.
[2]稅忠,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中國校外教育》,2016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