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誠
“一帶一路”戰略在實施過程中,為我國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帶來了新的路徑,尤其是對促進我國東西部地區之間的發展平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帶一路”戰略支持下加速中西部地區的區域經濟融合,實現引導東部地區經濟產業合理的轉移,最終推動我國各個區域間的經濟發展實現更為緊密的融合,全面提升整體綜合經濟發展水平。
“一帶一路”戰略可以促使我國各個區域間的經濟實現平衡發展。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格局表現在: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差距。導致這一差距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經濟基礎層面上,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基礎較為雄厚,各個經濟產業有著較長的時間積累,再加上經濟發展集聚效應的助力推動,使得東部地區階段性發展要比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高;而另一方面是西部地區有著較大的發展前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構建與實施,整體經濟發展戰略的線路將會在我國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得到有效地貫穿與落實。兩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將會實現更為緊密的聯系,“一帶一路”戰略將會協調兩個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并且將東部地區的各個產業資源向中西部地區進行轉移,為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基礎建設提供幫助,創設良好的投融資環境,進一步加大相關的投資力度。
總之,“一帶一路”戰略下區域經濟融合的最終方向就是促進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平衡。
首先,“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是以中國的經濟發展為基礎的,因此在與周邊鄰國進行區域經濟融合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定的問題,這也就導致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世界范圍內的經濟融合發展會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其次,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沿線的國家經濟發展差異性較為明顯,這種不平衡的經濟發展狀況會對“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起到了一定的阻礙影響。
現階段我國國家經濟發展重要戰略之一就包括區域性的經濟發展,其中就包括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及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等等,然而這些國家級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各個區域間聯系性不強,只是注重單一區域經濟的發展,這也會導致各區域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不平衡、不統一的問題,也會給各區間之間開展戰略合作造成阻礙影響。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與實施,將我國十幾個省份囊括其中,能夠對我國大部分經濟發展區域進行覆蓋,形成“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協調節點,并且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對各個經濟區域進行有效地統籌與規劃,實現更為緊密的聯系。這種聯系形式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目的不同之處在于,“一帶一路”戰略下的經濟發展更加注重各個經濟發展區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將“一帶一路”作為貫穿全局的主線,將沿線的各個經濟發展區域作為指引,從全國范圍出發實現經濟的融合,最終形成以點帶線、以線促面的經濟發展形勢。
就我國目前現有的經濟發展戰略而言,大部分經濟發展區域都屬于單行的區域通道,尤其是對于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而言,其所開展的經濟貿易主要借助海上貿易,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有利于經濟發展在區域通道上實現雙向發展。通過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能夠促進沿線鐵路交通的發展,進而推動區域經濟陸上通道的建設,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具體實施中,數條跨國專列已經建設開通,海外交通類基礎建設緊鑼密鼓,并且通過新型鐵路、陸路運輸將整個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乃至世界各國進行了有效地連接,這也就指導使得中西部經濟發展區域成為了對外貿易的前沿陣地,為實現經濟發展的平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能夠對區域經濟內的產業進行合理的細分,就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形勢而言,東部地區由于發展時間較早,有著較為完善的經濟基礎與發展經驗,而中西部地區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在發展上差距較為明顯。因此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時,需要調整中西部區域內的產業結構,充分發揮中西區部區域在能源、制造、化工、新型生態農業等產業上的優勢,與東部地區較為發達的信息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等進行有機的結合轉移,進而在各個區域間形成較為完善與合理的產業鏈,利用各區域的優勢合理地分配產業內容。
在已有的經濟發展平臺基礎上,加大建設與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力度,能夠對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平臺進行有效地融合。將各個區域內的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以及高新產業區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并且在現有經濟平臺的扶持下,進一步融合區域內部的產業類型、模式以及相關技術和人才,加快各個經濟平臺間的合作與交流步伐,繼續引導東部地區對中西部地區實施經濟對口支援工作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不斷深入推進,國內外區域經濟融合發展階段性成果顯著。而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戰略也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而持續加強在“一帶一路”戰略沿線上各個經濟區域的融合,將進一步激發區域聯動產生規模遞增效應,實現古絲綢之路上的新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