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宇
作為國內的金融機構,應該迎合外貿企業的需求并根據外貿企業的業務特點,對以往的傳統的融資方式進行創新,為對外國際貿易企業的融資問題提供了一定的解決方案,這種新的業務方式是根據對外貿易企業的訂單來開展的,雖然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外貿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是也會給外貿企業帶來一定的融資風險。所以解決外貿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風險問題是解決外貿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關鍵。
貨幣市場的攻擊和需求關系將會影響利率、利率的結構和體系及其市場化的管理機制。從另一角度來說,就是,金融機構掌握著利率變動的水平,他們會依據自身的貨幣供給和需求情況以及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的動向來對利率的變動做出相應的決策,通過一系列的調節機制構成體系的利率形成機制。各個市場利率體系與利率形成機制又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地統一發展,形成了分層次的、利差合理的、傳導有效的格局。
因為匯率變動等其他因素干擾,從而致使外國貨幣貶值受到損失的可能性就會變大很多,這時候因貿易訂單所持有的外國貨幣肯定會受到外匯的影響產生一定的風險,匯率風險一般是由分折算風險和交易風險兩部分構成。利率風險通常是由利率的不穩定性引發的,以至于商業銀行在最初預定的收益和實際所獲得收益發生偏差,造成銀行有面臨損失的可能。每個國家的利率設定標準是不相同的,在利率政策上也會有所區別,一旦經濟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發生變動,而某個國家正處于貿易融資中,該國利率的波動在很大程度上能對融資業務造成極大的沖擊,國際貿易融資所面臨的利率風險也會更大。
由于外貿企業簽訂訂單的客戶的違約所造成的違約也叫誠信違約,一旦違約外貿企業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甚至會導致破產。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很多原因都會造成客戶的違約,最為常見的就是資金鏈的斷裂。對于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的大型企業來講如果其資金鏈斷裂將會給銀行或者是金融機構造成巨大的損失。另外,貿易的雙方在貿易的過程中產生的不和諧行為也會造成客戶的違約。所以在進行外貿活動的過程中不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很有可能造成客戶的違約行為。
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很多企業不得不以出口抵押或者是打包貸款的方式進行融資,然后將到手的資金用到其他地方,部分企業為了能夠實現再次獲得貸款機會,循環利用資金,把出口相關的單證提交給銀行,由其他銀行進行付款。這樣使得銀行信貸部門實行依法收息收效甚微,無有效保障,銀行短期融資常常被長期占用,嚴重影響銀行資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還有的企業與外商私下合作,從銀行獲取未允許使用貿易信用證,通過匯率波動提出信用這從而獲取中間的利潤差價,致使銀行的信譽受到影響。
在外貿企業進行融資的過程中外貿訂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國際間的結算方式更加便捷的情況下,在企業與客戶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銀行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銀行的資信問題也是造成企業融資過程中風險的管家因素之一,資信較好的銀行能夠保證企業融資過程中的風險降到最低。
一個國家的發展狀態是否良好,與國際貿易融資也有關系,對進口商而言,該國政治局面、經濟發展情況,金融、外匯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相關法律、法規是否健全,這些都與國際貿易融資具有重要的影響,也是各國決定是否進行國際貿易的重中之錘,所以說,在國際貿易融資中要給予國家風險高度重視
利率具有能夠制約和決定整個金融市場發展方向和速度的作用。而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金融市場不僅面臨著很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將面對巨大的挑戰和風險。因此,在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過程中,應該謹慎對待金融市場面對的風險,建立完善的金融安全體系勢在必行。
目前在我國利率的市場化進程在不斷地加快,銀行在為國際貿易企業提供金融產品的同時會產生更加復雜的利率風險,這種利率風險一方面是由國內的利率市場化的進程造成的,另外,國外貨幣的利率變化也會給銀行的金融業務帶來一定的風險。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控制與對沖利率風險是目前最為有效的通過合理的利用金融工具能夠有效地減少利率變化給企業所帶來的風險。隨著金融業務不斷的創新,我國的國債業務也在不斷發行,這對于融資過程中風險的規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企業從國內銷售轉向出口導向企業時,因為對國際貿易業務缺乏經驗和了解,對貿易融資產品不熟悉,只關注企業本身的財務能力,忽略了貿易背景和客戶相關資信,所以企業應加強風險預防,通過風險預防機制估測貿易融資時所帶的風險,跳出企業局限,站在產業供應角度控制風險,有轉移風險的意識。隨著科技進步,電子平臺是未來國際貿易發展的方向。互利網時代下,可以為代理商、貿易商以客戶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商家可以全面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而消費者能及時了解賬戶中余額變動和重要信息,企業還能通過平臺掌握最新的國際貿易融資信息,規避融資風險。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國際貿易融資這種業務方式為企業的融資降低了風險,也使得融資的渠道更加多樣融資的方式更加靈活,這種國際間貿易融資業務在我國才剛剛開展,處于業務發展的初期,但是相對于傳統的金融來講其具有較高的風險,只有認清這些風險,找到降低風險的方法,才能使得這項國際貿易金融業務得到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