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軍(儀征技師學院)
當前,由于產業結構升級調整,企業的生產組織形式發生變化,以能力為本的人力資源價值定位突出,企業對員工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畢業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往往不能滿足新時期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就其原因,與技工院校與經濟界和產業界相對脫離的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有直接關系。
通過分析技工院校畢業生職場成功的原因,確定綜合職業能力是主要影響因素,提出將綜合職業能力作為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因此課程體系的改革要圍繞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近年來,廣大技工院校逐漸認識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才是現代技工教育的特色,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才是技工院校發展的關鍵,而要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課程與教學改革是核心工作。
確定綜合職業能力為技能人才培養目標,采用先進的一體化課程開發技術,構建模具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通過實施過程中的持續改進,帶動課程優化、師資培養、場地實施建設、管理模式與評價體系改革,從而探索適應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建立校企雙制、工學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最終提升學院整體辦學實力,為各行業輸送高質量的人才。
根據江蘇省智能制造發展情況,學院對周邊模具企業和相關職業院校進行了調研和人才需求分析,形成了一系列報告。
2017 年5 月學院與中德諾浩(北京)教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辦學“中德諾浩高技能模具人才合作培養項目”,共同培養中國模具產業所需要的掌握模具先進技術、熟練專門技能的高素質、高技能模具人才。我院中德諾浩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將以汽車模具為重點培養方向,未來學生就業更加側重于設計、試模、質檢等崗位,而不是傳統的制造崗位,畢業時中德諾浩公司將負責推薦學生優質就業。
通過遴選合適的企業實踐專家,召開實踐專家訪談會,分析實踐專家成長歷程和職業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代表性工作任務后,確定了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三大職業崗位群,共14 個)。具體如下:1.模具設計:模型平面設計(含機械識圖)、注塑模具設計、模流仿真分析;2.模具制造:手工切割零件、零件機械加工實訓、數控車床操作實訓、數控銑床操作實訓、數控電火花操作實訓、汽車注塑模具設計與制造、汽車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3.模具裝配:材料處理與模型裝配、模具表面處理與調試、模具組裝與調試、模具試模及樣品檢測。在此基礎上,學校需要進一步召集較高層次的企業專家和管理人員,與實踐專家、專業教師一起召開課程開發研討會,完成工作任務的描述和工作內容的分析。
因教育教學有自身的規律和要求,要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校可以使用的一體化課程,還需要對典型工作任務與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通常情況下,只要典型工作任務具有教學價值,或具備教育教學的可執行性,就可以將其轉化為一體化課程。
確定了一體化課程后,應根據教學規律和要求,需完成其描述,即完成《一體化課程描述表》,設計開發相應的學習任務,編寫設計方案。例如:《汽車注塑模具設計與制造》一體化課程中我們開發了14 個參考性學習任務,具體如下:(1)制定塑料水杯模具設計與制作工作計劃;(2)塑料水杯三維造型;(3)設計塑料水杯模具結構;(4)繪制塑料水杯模具設計圖樣;(5)編制塑料水杯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藝;(6)塑料水杯模具型芯的數控銑削加工;(7)塑料水杯模具型腔的數控銑削加工;(8)塑料水杯模具澆注系統的加工;(9)塑料水杯模具頂出機構的加工;(10)塑料水杯模具冷卻系統的加工;(11)塑料水杯模具其他零件的加工;(12)編制塑料水杯模具裝配工藝;(13)塑料水杯模具的裝配;(14)塑料水杯模具試模與修模。
為了系統梳理學習任務之間的學習目標的關系,理清各任務間涉及的知識、技能與方法的關系,有必要對學習任務進行系統分析。
為了做好教學實施,必須在課程描述的基礎上,編制每個學習任務的設計方案,其中,工作情景的描述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學習任務的描述可參照典型任務的描述;分析每個學習任務的學習目標及各任務間的關系;學生基礎要素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而且需關注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發展情況;學習目標參照課程目標并結合學習任務細化,學習內容范疇為課程描述的工作與學習內容;教學條件為實施教學過程中,學校提供給學生的物質條件或學生需自己準備的學習資料;教學組織形式要結合教學規律、教學環境和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流程與活動可按照工作過程六步驟執行,即獲取信息——制定計劃——作出決策——實施計劃——檢查控制——評價反饋,也可以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分多次活動進行設計;評價內容與標準的制定,要回歸任務的學習目標,在教學活動策劃中,針對學習任務設計教學流程,突出關鍵能力的培養。
我院與中德諾浩(北京)教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師資團隊聯合開發了14 門一體化教材(110 個工作任務,共計1088 個專業課時),企業工作項目單、多課時的操作視頻及KTS 在線學習平臺。
根據《中德諾浩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實訓區建設指導手冊》,結合我院現有設備布置情況,共建了理實一體化的實訓基地,其中設計區(1個):模具設計實訓區,加工區(5 個):手工制作實訓區、普通機床實訓區、數控加工實訓區、裝配實訓區、試模實訓區。另外學院通過與企業合作,建立了校外工作站,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完成任務。
我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所有教師均參加了一體化師資培訓,內容涉及理論知識、技能水平、課堂組織、教學模式等,采取第三方進行評價,只有通過考核的教師才能承擔一體化課程的授課。
撰寫好一份優質的一體化課程教案,課程目標的描述要明確表述能力以及實踐與理論的關系;學習內容要與工作過程環環相扣,實行工學一體的教學,學習活動的設計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學業評價的設計要以真實的工作情境為載體,教師和企業人員利用測評技術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
為了切實做好“中德諾浩高技能模具人才合作培養項目”的順利開展,我院成立了中德諾浩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項目組,主要負責課程管理和建設、考核和檢查課程的實施情況、確定階段性成果和存在問題并提出整改措施。
通過發展性教師評價促使教師客觀分析自己,引導他們反思自己教育和教學行為,實現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發展需要統一和融合。目前我院參照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的《教師發展性評價表》,根據教師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的目標設定了相應的評價標準,每項內容賦予了適當的權重。
運用評審標準實現對課程開發、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實施的過程質量管理與監控,并將結果反饋給設計和實施的相關人員,最終實現持續改進。
大多數教師加深了對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理念及教學模式的理解,能夠根據一體化課程實施的原則,正確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領學生完成相關學習任務。一體化課程實施以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過程的參與度,綜合職業能力得到較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