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嘉駿(河南中醫藥大學信息技術學院)
自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經濟復蘇進程緩慢,各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宏觀經濟的景氣度不高,這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挑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也邁入新常態階段,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結構面臨優化升級、經濟驅動面臨全面轉換、經濟增速面臨逐步調整的發展現狀,居民就業壓力增大,尤其是剛剛從高校畢業的大學生,由于其缺乏足夠的社會工作經驗及業務資源,大學生往往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加之高校擴招后每年畢業人數持續增加,大學生就業難、就業差的問題成為高校教育管理者亟待解決的課題。
在此背景下,我國許多高校開展了就業指導教育,但由于經驗不足,目前高校就業指導教育的效果欠佳,這嚴重制約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與就業質量雙向提升的推動進程。因此,探索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為高效教育管理者普遍關注的研究課題。鑒于此,本文對經濟新常態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發展進行探索研究,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與較強的實踐意義。
從實踐來看,科學的擇業觀是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迅速發展、持續成長的基礎與前提,科學擇業觀的形成與高校思政教育及就業指導的相關性非常強,因此必須發揮思政教育及就業指導在學生擇業觀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眾所周知,思政教育是幫助學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的核心舉措,而擇業觀本質上也屬于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的具體表現。因此,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符合就業指導工作的切實需要、符合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發展方向、符合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要求??偠灾洕鲁B下,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深度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擇業觀,最終有利于學生就業水平及質量的雙提升。
在經濟新常態下,了解國家政策方針對于學生就業、創業非常重要,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如何更透徹、更全面、更精準的分析國家宏觀政策導向及具體實施方針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難點與重點。目前,由于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匹配的師資隊伍力量不足,造成了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在分析國家宏微觀政策及實施方針層面比較薄弱,最終制約了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效能的提升,而分析國家宏微觀政策及實施方針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推動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的融合,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更快、更準確的了解國家宏觀政策導向及具體實施方針,最終幫助學生選擇正確的、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就業方向與創業路徑,提高高校就業指導的實效性。
不可否認,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在不斷提升,但由于長期以來高等教育普遍重視理論教學而忽略學生實踐能力培育,加之近年來高校持續擴招,高校實踐教學的環境與條件有所欠缺,造成了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培育普遍存在理論研究分析能力突出但實踐能力不足的被動局面。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許多畢業生進入社會工作后,眼高手低,實際操作能力不高,難以適應新的競爭環境,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從本質上來說,這是高校學生在環境適應方面能力存在不足的具體表現。鑒于此,高校應該通過推動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深度融合來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陌生環境、競爭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有效幫助學生就業、創業。
基于對經濟新常態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的實踐現狀,結合高校教育的基本規律與主要特征,文章認為經濟新常態下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發展應該堅持推動就業指導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有機互融、堅持加大對就業指導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資源投入與考核、堅持發揮教輔部門在就業指導與思政教育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推動就業指導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有機互融是經濟新常態下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發展的基礎性對策。從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實踐來看,推動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的融合必須基于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有機融合,具體對策如下:第一,就業指導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師資力量必須實現有機整合,兩個方向的師資隊伍要加強交流,并定期實現人員互調,提高高校師資隊伍對就業指導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意識;第二,就業指導工作教學內容應該嵌入到思政教育課堂中來,用就業指導工作的實踐案例與分析來闡述思政教育的理論要義與思想內涵,既提升思政教育教學的時效性,也提升就業指導工作的實效性;第三,高校思政教育要通過融入就業指導工作,不斷優化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學形式、教學工具及教育方法,真正發揮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在幫助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作用。
加大對就業指導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資源投入與考核是經濟新常態下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發展的關鍵性對策。首先,高校應該加大對就業指導教育與思想政治融合的資源投入,譬如,加強思政師資隊伍在就業指導方面的教學技巧培訓,就業指導工作師資力量在思政教學內容的把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融合下新教學模式的經費投入等;其次,要加大對就業指導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考核,既要強化思政教育中就業指導教育部分內容的考核,也要加強對就業指導教育中思政教學內容的考核,并且要將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的績效評價進行掛鉤,倒逼雙方實現深度融合;除此之外,為進一步提升就業指導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程度,在新媒體平臺使用、實踐活動開展及教學工具采購等方面,高校應該給予優先滿足,為實現經濟新常態下就業指導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提供良好的環境。
發揮教輔部門在就業指導與思政教育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是經濟新常態下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發展的重要補充對策。首先,要突出教輔部門在學生就業指導與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尤其是要重視輔導員在學生思想開導、價值引導及就業指導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重視教輔部門在就業指導與思政教育支持工作方面的考核;其次,要推動思政教學部門、就業指導部門及其他教輔部門的協作,搭建以培育學生創新能力、綜合能力為目標的學生綜合教學平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的實效性與實效性。
總而言之,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就業水平與就業質量的雙向提升,離不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而就業指導工作質量與實效性的提升都必須要求高校思政教育給予理論支撐、精神指導及策略研究。因此,加強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須重視的重要舉措。從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實踐的情況來看,加強高校思政教育課程與就業指導工作的融合、加大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源投入、發揮教輔部門在就業指導與思政教育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是經濟新常態下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發展的重要策略,必須持續推進,最終提高高校就業、創業的綜合水平與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