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世紅(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也稱為混合所有制高職教育,是指高職院校通過不同形式資本之間的相互融合與優勢互補,充分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共享,是具備多元主體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
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可以理解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性質的所有制主體通過以資本、知識、場地、設備、技術、管理、人員等有形或無形資產“入股”的方式共同舉辦的職業院校,即國有資本與集體資本、私有資本、外資等不同資本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共同舉辦職業院校,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
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具備兩個基本屬性,即不同所有制資本的融合和多元投資主體,其特征就是使除學校外的其他投資主體參與辦學,共同投入,共同招生,共同培養人才,共同管理,共同開發新專業,共同落實實踐性教學,合作共贏,風險共擔,打造多種形式的多元主體融合的利益共同體。
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模式是促進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創新辦學體制的一項開拓性舉措,對拓展院校辦學經費,創新辦學體制,深化產教融合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舉辦教育的資金來源,應由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共同交叉形成,產權主體是多元化的,而非單一性質。學校應由不同屬性的主體共同投資舉辦,其中具有“兩個以上辦學主體”和“至少一個公有(國有)制資本的主體”,是構成“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必要條件。換言之,辦學主體如少于兩個或沒有國有資本參與,則不能稱作是混合所有制辦學。
傳統教育領域內的學校治理主體經常比較單一,行政班子就是主導力量,教師、學生、社區、企業等主體參與度不高,極易出現“內部人控制”問題,具備明顯的行政化、科層化傾向,常常存在治理的單向性、封閉性、無效性等弊端。
混合所有制與高職院校的嫁接,使得高職院校治理主體多元化、治理方式開放化,治理模式選擇多樣性,有利于形成民主參與、互動管理、共同治理的格局,能夠構建起決策、執行和監督三位一體、既相互制衡又相互協調的法人治理結構,從而使兼顧多元主體的利益訴求成為可能。
傳統高職院校的垂直化行政管理方式,直接影響了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與運行效率,導致教育舉辦者過分依賴政府力量,缺乏自主運營的責任意識與內生動力,在人權、事權、財權上缺乏自主性,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運營和獨立管理。
通過“混合所有制”,吸納和引入多種社會力量參與辦學,能在較大程度上改變這一局面,使得舉辦主體變為真正的市場主體,面向市場,適應需求,做到開放辦學,從而在運行機制上變得靈活、富有效率。
公辦高職院?;旌纤兄啤?23456”辦學模式是指:“一個根本、兩個重點、三個內涵、四套機制、五項原則、六種融合”。一個根本指辦學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兩個重點講的是目前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中重點要解決的兩個問題,即:“產權改革”與“體制創新”兩個重點問題;三個內涵指的是:“辦學資產產權化”“治理機構現代化”“辦學效益共享化”;四套機制指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要重點做好四套機制,即就是:“資本管理機制”“人事管理機制”“教學管理機制”“質量管控機制”;五項原則指的是:“資本保值增值原則”“多方利益共享原則”“協商共治辦學原則”“依法依規運營原則”“創新驅動發展原則”;六個融合講的是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應該遵循的六個一體化融合。即就是:“管理隊伍融合”“教學隊伍融合”“專業建設融合”“產、學、研融合”“資源設備融合”“校、企文化融合”。公辦高職院?;旌纤兄啤?23456”辦學模式圖1所示。
圖1 公辦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123456”辦學模式
目前,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尚處于探索與創新階段,辦學形式和產權構成十分復雜,體制機制改革無章可循。在可預見的未來,高職所有制辦學應在所有制產權、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和落地,治理結構問題和混合所有制院校內部管理問題等諸多方面有待突破。
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在政策理論基礎不牢,法律基礎薄弱,改革動力不足,辦學各方利益獲取不平衡,機制體制不健全等條件下,應更多關注混合時的體制機制和混合后的治理問題,不斷提升產權多元化的各方效益。在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應促進政府、學校、社會等多方發力、協同合作,應堅持合作共贏,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深化產教融合,逐步提高職混合所有制辦學活力和人才培養質量,以期更好地滿足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