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云波 周興煒(許云波,費縣薛莊鎮人民政府;周興煒,費縣石井鎮人民政府)
在建設新農村、全面實現鄉鎮小康戰略目標的新時期,推動共同致富、實現人人小康,是貫徹落實為人民服務中心思想的根本要求。從目前發展現狀來看,鄉鎮在建設小康時最薄弱的是鄉鎮經濟及農業。只有積極推進農業發展才能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推動鄉鎮經濟及社會的發展進步,改變當前相對落后的局面。當前農業在發展方面存在產業化水平不高、經濟結構有待完善、農業服務體系需要完善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鄉鎮經濟及社會的發展速度和質量,需要制定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創新發展。
在農業經濟發展中鄉鎮農業是其重要的構成部分,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的水平從根本上影響我國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當前鄉鎮農業經濟發展也存在有利的一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使得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迎來有利的形勢。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發展,我國的鄉鎮農業在硬件設施與軟件配套方面都獲得了空前的改善和發展,在硬件設施方面,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的水平不斷提高,在農田水利設施方面研發逐步推進,設施逐步增加,如在機井建設、農田水渠建設等方面都有了專業化的設備和機器;在農業播種、收割、運輸等方面也實現了機械化;同時鄉鎮發展方面,公路發展方面基本實現了“村村通”,部分地區開展了社區建設,生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得到大幅度改善,如建設了健身廣場開展體育建設,設立了垃圾箱、路燈、攝像頭等使得農村居住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在軟件建設方面,設立了鄉鎮高科技下鄉指導政策,使得農業生產有科技隊伍加以指導,并開展相應的農業技術培訓,通過多種手段開展前沿農業信息傳播;鄉鎮經濟市場開展引入市場發展規律,逐步規范化和市場化,并向著低碳農業經濟方向探索和發展,不斷引入先進的發展理念來指導農村經濟的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的鄉鎮農業經濟發展也擺脫了盲干、蠻干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不斷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鄉鎮農業發展道路,如在農業種植品種選擇方面,各地因地制宜,選擇與當地發展相適應的特色品種,發展地域特色種植,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和盈利率,促進土地及地域資源的價值的最大化,不斷提高農村的生產效率及經營效益,創建特色農產品品牌。
盡管當前鄉鎮農業經濟大部分地區還是主要依靠土地生存,但在生產方式方面得到了有效創新和改革,農村產品的生產鏈及產業鏈不斷得到完善,農業經濟結構得到不斷優化,如很多地區建立了農產品深加工廠,大力發展大棚養殖產業。很多地區利用當前有利的電商條件,不斷擴大農產品銷售途徑,通過電商平臺、信息網站等使得農業不斷得到增收,推動了鄉鎮經濟發展中的運輸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社會工作崗位,提高了農民收入。
在當前農業發展中,因為農業有著資源限制加深農村人口在知識水平方面普遍存在素質偏低以及農業基礎建設投入不足等狀況,使得我國的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存在不少急需解決的各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農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現象,高中及以上學歷低只有約18%,而很多高學歷的農業戶口的勞動力則基本都離開土地,進城務工或從事非農方面的工作,留守農村的大多數是老人、婦女與兒童,所以從整體發展來看,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存在低學歷、低素質的現象,這使得農業發展缺乏現代知識及技術的支持,抑制了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進步。
盡管我國不少地區的鄉鎮農村基礎設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與城市相比,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而且在很多鄉鎮農村其基礎建設相當落后,很多農業經濟還是傳統的手工作業,在農業經濟經營方面還是傳統的粗放型經營及小農業生產,和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差距。在一些鄉鎮缺乏非農產業的支撐,還是傳統的種植及養殖,農民收入微薄。使得鄉鎮自身的財源有限,根本無法有經濟實力去開展相應的水利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產生惡性循環。
要想鄉鎮農業經濟獲得更好的發展,需要現代化的經濟管理體制的支持,而當前在鄉鎮農業經濟管理方面還是傳統的工作方式,缺乏健全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這些問題抑制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如有的鄉鎮在經濟管理方面違背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在管理手段與方法方面落后于時代發展步伐,很難適應現代化的農業與新農村建設的需求,使得鄉鎮經濟管理缺乏應有的推動效益,無法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需求。
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找到推動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策略。
在我國農村地區,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在教育投入方面教育相對滯后,使得農村人口素質受到抑制,由于素質的問題使得剩余勞動力轉移受到抑制,同時不利于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從整體上抑制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步伐。為此,首先要想方設法改變農村教育的現狀,重視農村地區教育問題,降低城鄉發展的不均衡水平,在相關教育政策方面向農村地區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傾斜。其次,要加大農村地區教育的資金投入,將相關的資金劃撥落實到位,在相應的教育基礎設施配套及教師等供給方面進行恰當的傾斜。再次,各級農村教育主管部門,對于農村偏遠地區的師資力量要給予加強和補給充足,鼓勵這些地區開展再教育工作,促進農村地區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加快推動實現土地的規?;?、集約型經營,積極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在農業發展中,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想方設法積極提高單位產出量,提高農業單位經營效益。在條件允許的地區積極推進農地適度流轉,促進規模化經營,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要積極推動農村鄉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大力發展鄉鎮第三產業,尤其是在貧困農村地區,要給予相應的資金、技術支持,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化,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勞動力的吸納和轉化。要大力開發農村地區的自然資源,開展鄉村旅游,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等,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
要不斷推動鄉鎮企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創新,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措施來實現:第一,以現代化農業管理思想為指導,不斷以現代化的農業發展理念為指引引領農業發展。在農業發展中促進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技術的導入,推動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從而使得農業經濟發展走向快速發展的道路;第二,加快促進特色鄉鎮企業的發展,不斷開發更多的農產品,推動農村下游產業鏈的發展;第三,加大政府對農業科技發展的投入力度,促進農村科技致富。
在自然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保存農村地區原有的自然風貌,實現農村地區的環保,同時可以滿足廣大市場消費者的自然旅游資源的多樣化需求,從而帶動其他農業生產經營項目的發展,如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服務產業、交通產業、特色農產品產業等,實現休閑、娛樂、學習、觀光、體驗等多種消費要素的有機統一,促進農業與現代旅游業的互動發展,推動觀光農業及地區文化品牌的發展。
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村目標的引領下,要不斷優化我國的農村經濟結構,建立適應農村地區發展的特色發展之路,建立現代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轉型,通過現代化的農業發展對策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的現代化發展,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