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玉萍(汾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設備修造廠)
企業從開始運營到結束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各個方面都涉及到企業的內部控制,內部控制一般以管理制度的形式發揮作用,[1]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業內部各部門能夠協調工作,實現高效、有序的運營。
內部控制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控”等五個要素組成,這五個要素在企業管理中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和作用[2]。
控制環境是整個內部控制大框架的表現,它以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塑造的企業精神為內核,外化為企業的規章制度、管理風格、經營哲學、組織架構、權利結構、對員工的招聘標準與培養方向。
風險評估是通過企業識別、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企業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根據風險狀況提出應對策略來發揮自身價值的,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有效的風險評估可以對企業造成影響的風險進行有效測量,以便在做出經營決策時提供參考價值,同時也可以對潛在的風險進行分析與測評,對其中影響較大的提前做出預防措施。
控制活動是在上個要素得出結果之后,對具體的風險做出應對措施,并通過相關政策或制度保證所采取的應對措施能夠確實實施。由此可以看出控制活動是任務式的管理活動,它將所下達的指示以任務的方式在企業各個部門執行,并由相關考核措施來檢驗任務完成的狀況。
信息與溝通的對象范圍廣泛,這也是企業內部控制達到其目的的重要方式,[3]通過與員工、供應商、客戶、監管部門、董事會成員進行信息交流與溝通,可以使得企業能盡快掌握這些人員的思想變動情況,并在出現問題時快速做出反應,采用補救措施來及時止損。
監控是內部控制狀況的反應器,通過企業特定人員的監控,企業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情況才能反應出來,才能找出制度中設計不當的部分進行修改,為控制活動中的考核環節提供考核數據。
(1)保障了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通過審計內部控制中關于會計核算、復核等內容,使得在日常會計工作中,因主觀原因造成的數據登記錯誤或計算錯誤等情況減少,以便能獲得具有時效的會計信息,從而能夠如實反映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如:盈利能力、資金周轉率、變現能力等,有利于財務管理人員對企業狀況作出正確判斷,制定正確的財務政策或作出正確的財務決策。
(2)降低企業財務安全風險。企業資產對企業運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保障企業資金的安全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工作。將內部控制運用于財務管理工作中可以起到對資金安全的保障作用。如調動內部控制中監控的要素,對現金、存貨、原材料等進行不定時盤點可以及時對資產情況進行把握,同時對這些資產的入庫、領取、耗用進行監管可以杜絕出現公產私用、浪費或毀壞資產等行為的出現。同時應嚴格限制未經授權人員對企業可變現資產的直接接觸,只有經過授權批準的人員才能接觸該資產。一般情況下,對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存貨等變現能力強的資產必須限制無關人員的直接接觸。
(3)通過對內部控制的審計可以幫助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由于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審計內部控制的相關要素有利于保障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可以使得財務管理人員在納稅籌劃、投融資方式選擇、收益分成方式選擇、原材料采購、外幣結匯等各方面以節約成本費用為前提采取更為合理有效的方式,完成增加企業價值的目標。
企業內部控制的審計對于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意義重大,但是在實際的內部審計工作中,還存在著影響內部審計發揮價值的阻礙。
對于企業來說,在固定時間內出具財務審計報告,并在報告中向企業利益相關者告知企業經營管理狀況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義務。一般來說,審計報告都是根據企業財務報表的內容來編制的,參考報告的利益相關者不一定具有相關的財務知識,無法理解審計報告中的專業內容,導致審計報告質量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
審計行業的行業準則是一種具有通用性和適應性的引導規范,只提供一般性原則的審計要求,因此也可以適用與所有設有內部審計職位的企業,但是這種行業準則缺乏強制性,導致了審計標準的制定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有失公正性。
企業采取內部審計制度時,其內部審計人員往往是從本企業中的財務人員內挑選,相比較專業的審計師事務所來說,是否具有專業的資格證書、有無審計經驗參考等等都會造成對內部審計結果的影響,而企業內審人員的專業能力往往是不足的。
審計報告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業管理人員、企業員工、客戶、市場競爭者、供應商、合作商、政府、投資者等等,這些企業利益相關者對審計報告的使用要求各有不同。對于企業管理人員來說,審計報告的內容可以幫助其檢測公司運營狀況,觀察新的決策對經營狀況帶來的影響,因此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中的數據是其主要關注的內容;對于企業員工來說,企業的凈盈利狀況決定員工的工資發放是否及時,在公司是否能有長遠發展;對于合作商來說,企業資產負債表中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負債內容反映了企業的實力狀況,對于是否進行合作具有很強的參考作用;政府更關注企業的納稅狀況,通過對企業利潤表中納稅稅額的比較,可以檢測企業是否存在偷稅漏稅的違法行為,因此在內部審計人員編制審計報告時,應當根據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編制財務報告與非財務報告,使得不具有財務專業知識的人員也能夠獲得自身需要的信息。
內部審計的最大問題在于其公正性,如何使得內審人員以公正的身份來進行審計工作是審計報告參考價值大小的關鍵。因此,企業需要鼓勵審計人員結合日常工作將審計標準細化、具體化,同時增加規范性條文,以降低審計人員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判斷失誤的風險。
內部審計是企業合規合法經營的第一道防線,而內部審計人員是執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關鍵,為了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降低審計風險、保證審計工作的專業性,對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和執業能力的培養應當放在首要位置上。
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培養包括心理與生理素質,心理素質主要指公正無私的態度、實干的作風與自我審視自我提高的精神;而審計工作涉及范圍廣、工作量大且瑣碎,所以需要良好的身體狀態來面對繁重工作的壓力。
執業能力是內部審計人員工作的重要前提,這種能力涉及到審計人員對財務、經濟、稅務法律法規內容的了解,能夠按照法律法規要求辦事;具有扎實的財務會計知識,對會計的工作流程、業務處理手段和方法、業務中容易出現紕漏的關鍵點能夠精通掌握,才能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審計內容中的漏洞和問題,提高審計效率;熟練掌握審計知識與技能,作為審計人員,審計知識與技能是其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外語讀寫能力,由于內部審計人員工作中可能會涉及到外貿或外來投資等等狀況,一定的外語讀寫能力能夠使得審計人員更好的于資金來源或去向方進行核對,完成審計工作。同時,良好的外語能力還能夠幫助審計人員了解國際上先進的審計經驗與技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另外在職業道德方面也應引起重視,要強化審計人員的責任意識、道德意識,提高綜合能力,以便能更好地適應內部控制審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