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積尚(伊犁師范大學法學院)
2017年州直接待旅游總人數2906萬人次,增長30.0%,實現旅游收入287.22億元,增長42.0%。2018年,州直接待旅游總人數411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1.8%,實現旅游收入488.54億元,增長70.0%。2019年上半年,伊犁州直累計接待游客1854.94萬人次,同比增長80.72%;實現旅游收入180.36億元,同比增長91.57%。伊犁州旅游人數持續3年迅速發展,為伊犁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伊犁州地處我國西北邊陲,素有“西域濕島”“塞外江南”等美稱,其特殊的地理地貌形成了諸如賽里木湖,喀拉峻,那拉提,庫爾德寧等世界級自然風景旅游區。同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經常居住有十幾種少數民族,尤其以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居多,民族特色明顯。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善的中國歷史名城八卦城,又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瓊庫斯臺。伊犁州豐富的自然及文化旅游資源是一個有待挖掘的巨大寶庫,也是伊犁旅游行業能夠持續蓬勃發展的有力保障。
1.獨特的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景觀
新疆有句俗話叫做“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可見伊犁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伊犁州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有著特殊的地理地貌,既有高山草原特色又有峽谷奇觀,既有湖泊也有高山,既有平原也有戈壁。因此伊犁的自然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世界自然遺產喀拉峻草原和庫爾德寧。藍天,白云,冰川,高山,云杉,雪松,湖泊等景色錯落有致。形成了一種世界級的自然風景奇觀。同時伊犁作為古絲綢之路向西出發的橋頭堡,自古以來就是中西,各民族文化匯聚融合的地方,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伊犁的特克斯縣城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八卦城,是中國道家文化保存比較完善的地方。又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瓊庫斯臺,其較好地保存了哈薩克族民族游牧文化。伊犁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其發展旅游業的巨大優勢。
2.航空交通便利
伊犁州直機場目前共有兩座機場:伊寧機場、那拉提機場。并計劃在2020年末建成11個機場,進一步提高伊犁州各區縣的交通運輸能力,實現縣縣通航,提高伊犁州旅游業的競爭力。
1.旅游景點較為分散
伊犁雖然有眾多的知名的旅游景點,但是旅游景點之間相距較遠,往往有200-300公里的差距。伊犁境內也還未通高鐵,往往以乘車為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因此往往在景區路上的時間比在景區內游玩的時間還要多。那么內地短途旅行的游客,就會因為假期時間的限制,從而不會選擇伊犁作為旅游的首選地。
2.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旅游管理人員水平不高
伊犁州境內的高速公路較少,大多數通往景區的公路都是省道,或者是縣道,路況較差,影響游客的旅行體驗。同時伊犁州大部分旅游景區,缺乏線路直達車。大部分游客只能通過包車或者報旅行團的方式,從市區或者縣城到達旅游景區。旅游景區內設備也不夠完善,一些景區內缺乏廁所等基本設施。
3.旅游產品結構劣勢,缺乏品牌特色。
伊犁州大部分旅游景點都是高山草原,異質性不強。旅游產品無非是旅游景區紀念品以及在景區內提供的民宿。景區缺乏品牌建設,所以導致很少形成一個名牌識別度很高與旅游有關的周邊產品。在景區里的民宿服務質量和水平與國內成熟的旅游景區存在較大的差距。
1.政策的支持
自治區發布《關於促進新疆旅游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的通知》《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等優惠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新疆旅游行業的發展。同時隨著國家“一帶一路”不斷地落地實施,伊犁作為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對境內外游客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加強。伊犁旅游行業將迎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2.穩定紅利不斷釋放
隨著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落實,新疆社會不斷持續穩定地發展,穩定紅利不斷釋放。入疆旅游人數不斷增多,為伊犁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游客資源。
3.國家級紀錄片的推廣
2018年7月在CCTV-1播出了現象級的紀錄片《天山腳下》,將大美的新疆的絕美景色展示在了全國觀眾的面前,其中就有伊犁的吐爾根杏花溝和那拉提草原。由于紀錄片帶來的影響,今年到吐爾根旅游的人數日均數萬人,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現象級的紀錄片給伊犁帶來了較好的戰略機遇。
1.景區開發過程中的生態破壞
隨著旅游景區人數的不斷增加,不少景區的環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景區環境的承載力也越來越低。景區的過度開發,可能造成景區自然生態破壞比較嚴重,影響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2.旅游行業缺乏人才和專業的培訓體系
新疆處于內陸邊疆,教育相對落后,伊犁州高校較少,且旅游專業的本科畢業學生不多,旅游行業中高端人才較少。且旅游行業人才培訓體系缺失,薪酬體系不夠完善,旅游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1.構筑伊犁旅游產業發展的有效行業管理體系
旅游產品有其行業的特殊性,旅游產品需求的整體性和供給的分散性,決定了各個旅游部門之間需要協調配合,但是由于各個供給主體之間有著不同的利益驅動。容易為了自身的利益通過不正當競爭的手段,大打價格戰,損害同行利益。或者在旅游中設置價格陷阱等坑害消費者。這些不利行為都將影響著整個伊犁旅游行業的聲譽。因此,這就需要有一個能夠協調整個行業利益的管理體系。來協調各個供給主體的利益,協調各主體之間的經營活動,促進行業的發展。從國內的先進經驗來看,有效的行業管理體系,往往是行業協會和政府行業管理機構共同構建。政府機關通過制定行業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進行著宏觀調控。而行業協會以協調為手段,通過引導各主體進行自主協調來規范行業的管理。
2.利用新媒體工具加大宣傳推介,完善品牌建設
可以通過抖音,快手,公眾號等新媒體工具,提高伊犁旅游景區的知名度,提高伊犁旅游的形象。同時通過聘請內地營銷專業人員為伊犁旅游業問診把脈,豐富伊犁旅游的周邊產品建設,同時塑造好伊犁旅游的品牌建設。
3.優化資源配置,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旅游行業主要由行、游、住、食四大因素構成,因此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尋求四大要素的最佳配置,協調發展,能夠有效利用資源,提高效益水平。例如在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地區,要對交通設施投資進行傾斜,提高道路基礎設施的質量和水平。對于旅游住宿供大于求的旅游景區,加強對新賓館建設的審核,減少新建賓館的數量。對于飯店較少的景區,要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飯店,解決游客吃飯的問題等等。
4.創新旅游人力資源開發政策
旅游行業是一種服務型行業,是一種重視人與人交流溝通的行業。人的素質直接決定了服務的水平進而影響了顧客的旅游滿意度。在某種情況下,良好的管理和優良的服務,能夠彌補設備上的不足和物質體驗上的一定缺失。但是如果管理意識跟不上,服務人員素質較差。那么再好的設施,設備條件,也難以讓游客有一個滿意的用戶體驗。因此,要不斷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文化技能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業務精通,服務一流的從業隊伍。這比直接進行旅游設施投資,更加能夠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專業人才培養上要同當地的大學進行聯系,采取院系培養與在崗培訓相結合,培養畢業就能用得上的人才。應建立和完善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體制,各地的旅游局應當負責全行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工作。同時應合理運用江蘇省對口援建伊犁州的政策,推動人才扶疆的旅游援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