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歡歡(鄭州財經學院)
人工智能通常指讓智能系統或機器模擬人類的思維方式,代替人類進行部分操作或思考,讓人類從某部分工作中解放出來,最終實現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類工作負擔的技術,其核心是機器學習。
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在許多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工業化領域,引入人工智能化設備的生產線,其生產效率和產品精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而隨著電子票據和電子發票等的普遍推廣,人工智能化在財會領域的已成功應用領域主要包括:合同閱讀及評估、戰略財務管理、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風險投資項目評價、股價指數預測、固定資產投資預測、賬單數據挖掘、金融衍生證券定價、納稅評估、經濟發展模式選擇、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營銷策略組合、貨運量預測、物流需求預測、成礦預測、財務診斷、危機報警、財務信息質量控制、數據挖掘、客戶關系管理、住宅造價估算等。
現階段,人工智能化在財會領域應用效果最好的國家是美國,特別是其將稅務管理和人工智能相聯系的應用模式,十分有助于提高稅務管理的效率,值得我國借鑒學習。稅務電子化是我國當前對人工智能化在財會領域中具體應用模式的探索之一,可以說,雖然人工智能已經進入了財會領域,但其應用范圍和技術仍然處于存在極大的提升空間。
從人工智能化在當前階段的發展趨勢來看,在簡單重復的領域,人工智能財務系統將擁有極大的優勢。傳統的只負責票據核驗、填制憑證、審核憑證、資金收付與盤點等簡單賬務處理工作的底層財務會計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非常高。相比人工,人工智能財務系統的優勢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體現:
學習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特別是持續、高效且高強度的深度學習,目前只有不受到生理條件限制的人工智能才能夠做到。這種學習能力,是人工智能化迅速發展推廣的重要原因。從本質上來說,人工智能的學習是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計算、統計、篩選和存儲,其信息處理和記憶效率能夠達到人類的20倍甚至更高,并且不知疲倦,可以長期持續的進行。這種學習能力在高度重復性工作上所能發揮出的作用,是人類無法比擬的。
響應速度是人工智能的優勢之一,在財務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做到實時進行財務核算和審計,從而實現遠程報賬、即時審批、在線審計和報表快速生成等功能。這意味著財務處理可以不再滯后于業務,真正達到業務與財務協同完成的效果,從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時間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人類財務工作者在工作時不可避免的會受到身體健康狀況、精神狀態、心情好壞、業務技能熟練度、工作時長和任務規定時間等復雜因素的影響,難以長時間的保持高度準確性,容易忙中出錯或疲勞倦怠。人工智能則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可以全天24小時不間斷的進行工作并長久保持高度準確性,有效減少簡單財務中的基礎差錯,提高會計核算的準確性。
雖然現階段的人工智能化應用還較為初級,無法勝任相對復雜的報表分析和財務決策工作,而且需要有配套的系統和機器設備作為支持,在前期的投入較大,但一旦完成了深度學習和系統調校真正開始運行后,其使用和維護成本卻非常低廉,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工支出和隱形成本。從長遠來看,人工智能化應用在基礎領域的效率更高,成本更節約。
目前,人工智能化在財會領域中最典型的應用,就是財務機器人。所謂財務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指能利用人工智能系統完成財務分析工作并進行一定的財務決策或預測的機器人。
財務機器人的工作原理是將財務管理所需要的理論模型化,接著在實際工作中利用智能化技術將實際情況與理論進行匹配并得出對應的數據或信息,再將這些數據或信息導入能夠通過學習不斷完善的信息數據庫,以數據庫中的數據或信息為對象進行綜合分析,最后獲得相應的處理結果或形成財務報告,并根據報告生成一定的建議或決議。
在當前階段,財務機器人仍然處于模仿人類財務分析和判斷的階段,在業績預測、反欺詐、風險控制和稅收管理等領域有著良好的應用。
相比人類財務工作者,財務機器人也具備能夠高效的學習、反應速度快、工作時間長且準確性高、成本低廉等優點,但同時,由于其仍然屬于新興領域,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缺陷,這些缺陷包括:
導致在實際使用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會使用財務機器人的技術人員數量不足,作為一種新興技術,財務機器人的普及程度較低,許多財會公司雖然引入了財務機器人,卻不知道如何使用,短期內也難以迅速培養出足夠的操作人員。同時,財務機器人的配套維修人員也數量不足,一旦財務機器人發生了故障,往往難以及時的得到維修,原本計劃由機器人完成的工作不得不臨時由人類工作者完成,反而加重了人類工作者的負擔,也打亂了公司原本的工作計劃,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財務機器人的普及和推廣。
財務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的一種應用形式,其學習和工作都離不開網絡,數據的存儲和處理也都依賴電子形式,需要通過聯網來完成。這種特性就使其保密性相對較低,給電子病毒和黑客等留下了可乘之機,很容易導致財會信息泄露。
受限于當前的科技發展階段,財務機器人的技術仍然不夠先進,其功能也還不夠完善,特別是在人際溝通和人性化信息處理分析等領域,現階段的財務機器人依然束手無策。比如人類財務人員可以用與對方工作人員或管理層進行溝通時獲得的信息來輔助審計證據的判斷,還可以通過觀察和評估當前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來進行靈活的財務策略調整,這些都是財務機器人無法做到的。
人工智能對財會行業的影響已經開始了,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要想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財會行業和從業人員都必須準確把握人工智能化在財會領域的發展趨勢,這種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
在會計電算化普及時,原本的財務模式也發生過變化,由手工賬變為電算化又轉變為ERP,相應的純粹“記賬”的財會人員被大批淘汰,ERP維護人員加入到公司財會體系之中。現在,人工智能在財會領域中的應用,特別是大數據、機器學習和區塊鏈的應用,也將導致現有的公司財務運行模式再次發生轉變,特別是財務人員的分工將發生較大的變動。比如未來的財會人員不僅需要了解財會知識,還需要了解大數據、算法下的智能運作邏輯并根據每個企業自身的業務進行基于智能系統的財務分析,與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崗位也將加入財會管理序列等。
在人工智能化進入財會領域后,大量重復性、基礎性的財稅工作將逐漸被人工智能所代替,這種代替對財會行業從業人員的影響不僅僅是簡化工作流程、減輕工作量,還對職業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會基礎會計技能的財務人員將被淘汰,只會單純的財會知識,對人工智能完全不了解的財務人員也將面臨困境,在未來,財會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將必然向復合型轉變。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不斷更新豐富自身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借助人工智能系統的輔助將專業知識與企業實際情況相聯系并參與企業決策的人才,才是能新時代中占據財會行業頂峰的復合型人才,也是新時代中的優秀企業所需求的人才。
人工智能化在財會行業中的應用,能夠將人類財務從業者從重復率高、瑣碎繁重的簡單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人類工作者能夠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復雜、高端的分析、管理和決策工作中去,并為這些分析、管理和決策提供更好的輔助和支持。受限于當前的科技發展階段,人工智能化雖然已經在財會領域有所應用,但應用深度和廣度均較低,無論是應用模式還是專業性,都存著較大的提升空間。目前,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深度學習功能的不斷完善,人工智能化應用在財會行業中發展也越來越快。因此,要想不被替代或淘汰,無論是財會單位還是財會工作人員,都需要明確人工智能的優點和缺點,把握人工智能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角色轉變,把“半生學習”轉變為終生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資質和能力,抓住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部分,讓人工智能像當初的會計電算化一樣,成為推動行業進步的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