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毓龍(哈爾濱華德學院)
財務造假是指運用一定的經濟或非經濟手段偽造財務數據的非規范性財務行為。財務造假普遍存在于世界上各個國家,部分上市公司受利益驅使,其公司財務造假手段花樣百出,造假金額巨大,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和經濟秩序的穩定。財務造假對投資者及中小股民造成巨大傷害,造假的公司及操作人員一旦查實也會付出慘重代價。上市公司是證券市場穩步發展的基礎,投資者對于投資的主要判斷是財務數據及報表,因此真實有效的財務數據對穩定我國證券市場,保護各方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Johnson研究指出上市公司經營壓力較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員為了完成公司的年度計劃采取財務造假手段,或者利用盈余管理干擾上市公司股價。迫于經營業績的壓力,部分上市企業為保證不退市,會采取財務造假的手段維持企業的運行。Eliezer在指出財務監管負責人對財務影響的重要性,財務監管是保證財務真實有效的必要保證。并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為讀者提供了相關數據做支撐。文章還對風險分析、實物期權和資本預算進行了具體闡述,文章最后強調財務負責人必須切實負責,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防止財務造假。Joseph等人在研究重點分析了社會審計監督在財務審計方面的作用,但部分社會審計機構為了獲得更多的客戶,在審計過程中不免出現隱瞞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上市公司作為委托人可以更改社會審計監督機構,機構中的注冊會計師審計會迫于企業的壓力會向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妥協。
張磊在財務造假的手段剖析及防范措施一文中提到:目前我國國內附屬公司的財務監控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具體主要集中于監制機制相對滯后以及會計信息不對稱等方面,作者認為由于會計信息缺乏真實性給予公司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并認為會計秩序的維系應該委派財務總監。因此保持財務總監的獨立性對的會計工作的順利進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高月春指出建立會計服務制度是加強會計監督的有效舉措,虛假的報表無法體現出會計信息中最重要的兩個特征—即相關性與粉飾性。因此它不能真實的反應的財務狀況。作者希望通國分析財務報表粉飾現象的動機與手段來提出抑制這種現象發生的解決措施。并重點從會計工作的性質、職責以及機制這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財務造假的首要手段是增加虛假的銷售收入。造假過程中一般是采取提前確認銷售收入、虛構與客戶的交易情況、采取虛假的第三方交易或者更改會計截止日期。其中,提前確認銷售收入是提前確認收到了包括庫存的商品或者已經發貨但對方還未支付貨款等手段,這樣的手段是增加了虛假的銷售收入,部分商品可能還在發貨途中,或者剛剛簽署合作合同;虛構與客戶的交易情況是指上市公司為了增加虛假的銷售收入,偽造一部分訂單或者銷售合同,這些是虛假的交易信息,部分上市公司依托已經達成的真實銷售,造假銷售的價格或者銷量,大大增加虛假的銷售收入。
會計政策是會計行業健康運行的保證,會計政策是指一般的會計準則、日常處理方法,包括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會計政策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選擇性,不同的會計政策會下得出的財務信息是不同的,采用不當的會計政策是一些從業人員進行財務造假的手段之一。
采用掩蓋重大交易事項手段進行財務造假是粉飾財務報表中的“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這兩項彈性項目中掩蓋重大的交易事項,或者在對外公布的報表中隱瞞擔保等重要的財務信息。通過掩蓋重大交易事項使得違法侵占公司財產的公司實際控制人和股東的行為變得難以查出。
良好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可以保證組織架構職能的發揮,通過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引入新股東,稀釋大股東持股比例,減少一家獨大的大股東現象的發生。例如某董事長利用實權授意多名高層及員工參與財務造假,高度集中的股權導致部分決定事態發展的方向和公司戰略。如果大股東有私心或者誤入歧途會導致公司內部潰散。因此,需要完善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提高公司實際控股人和管理高層的素質,從高層到員工遵守誠實守信的內部控制執行力。此外,可以實行國際通行的分離所有權和經營權,聘任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做好公司的全面工作,逐步引入戰略投資者,相互之間形成科學規范的制約,進一步提高公司運行、管理效率。
當前我國出臺的《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仍然在財務造假和會計差錯問題上存在一定的界限不明現象,財務造假處罰的相關法律缺乏,雖然《公司法》完善了公司工作人員不允許利用職務之便造假財務數據,但在財務造假的處罰上和造假范圍界定上規定不明。因此,必須盡快結合我國上市企業實際制定符合本國國情的上市企業財務造假處罰的相關法律法規,詳細界定財務造假范圍、手段、處罰范圍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此外,必須加大對財務造假的處罰力度,提高上市公司及高管人員財務造假違法成本,適當建立賠償和刑事責任機制。
社會審計監督是指注冊會計師依照委托企業或者機構要求對一定范圍內的財務狀況進行審計的專業化服務。對于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可以由董事會或者獨立董事、第三方監管機構委托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公司財務,這樣的機制可以倒逼公司內外部審計始終處于風險狀態。注冊會計師協會作為會計師專業協會必須履行自身職責,對于會計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有造假嫌疑的堅決除名,對會計事務所和會計師形成常態化檢查。此外,政府應給予社會審計機構更多支持,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的能力。
財務管理者因要時常與財務打交道,因此從職業道德角度來說,道德自律就顯得更為重要。會計行業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誠信是會計行業從業人員的良心,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較強,但部分從業人員道德底線堅守不牢,面對金錢、利益等誘惑會喪失職業道德,無法堅守朱镕基總理提到的“不做假賬”,這個會計行業的人才是不合格的。因此,必須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道德教育,教育誠信為本,堅守職業道德,告誡財務造假不僅違背職業道德,還會受到一定的懲罰。
財務造假嚴重危害經濟社會的平穩運行,對上市公司、投資者、債權人、國家、社會等都有較大危害。現如今不少上市公司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虛假謊報上市公司信息,嚴重損害了財務管理秩序,阻礙了上市公司健康持續發展。通過本文的研究,系統分析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理論。主要結論如下:財務造假是嚴重的造假行為,通常是由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存在問題、監管不嚴,從業人員有機會接觸到財務造假,并且不容易被發現的利益驅動的缺乏職業道德的不正當財務行為。要完善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稀釋大股東股份,加大對財務造假的處罰力度,注重發揮內外部監督和社會審計監督的作用,加強會計從業人員道德教育,以期減少上市公司財務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