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玉婷 張梅菊(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在民眾對食品安全愈加重視和國家大力提倡建設生態文明的背景下,綠色產品迎來機遇。隨著“互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推廣和深入使用,把互聯網作為紐帶,將電商、微商同綠色農產品結合,推進區域經濟結構轉變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碭山擁有近百萬畝生態果園,種植有碭山酥梨、紅富士蘋果、紅提葡萄、黃桃等優質品種,年產各類水果可以達到30億斤。產量豐富的同時,碭山面臨著農產品銷售難、賣果賤等難題,為此碭山立足特色,因地制宜,把水果、電商有機結合起來,依托當地農產品,利用互聯網和便利的物流條件,通過網上代賣、建設電商產業園,實現經濟的增長和產業的轉型。在政府和行業協會的不斷扶持下,目前碭山擁有電商平臺22家、電商企業1211家,帶動10萬多人就業創業,帶動了快遞物流、彩印包裝、創意設計等產業的協同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物流快遞集聚中心。
碭山縣位于安徽省最北部,連接四省七縣,以平原為主。四季氣候宜人,黃河故道穿過七個鎮、四個大型果園種植場,以上因素為梨樹種植提供天然屏障。目前碭山縣內已發展有50萬畝梨園,種植面積之廣泛,使其素有“梨都”美稱。境內有一條隴海鐵路從中穿過,濟祁高速、連霍高速、301國道貫穿全縣,237國道于2016年改建成功并通車。運輸優勢使碭山酥梨能夠在最佳保存期內及時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出口國外。
中央政府一直十分關注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一大批建設性文件開始向農村傾斜,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宏觀格局。2013年商務部發布國家級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縣名單,使籌建工作落地生根,其中包含碭山縣。2015年入選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獲得中央財政2000萬的資金支持。2017年商務部強調要打造農產品供應鏈“一村一品”,推動農產品產銷對接融合,打造農村地區特色品牌以及加強對大數據的技術應用,使其與精準扶貧精密結合等措施。碭山縣政府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如2016年發布的《碭山縣現代服務業培育工程實施方案》中強調將電子商務發展成集公共服務中心、農特產銷中心、電子商務人才培訓中心、物流分揀中心等于一體,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電子商務基地。
為激發返鄉創業者投入鄉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積極性,碭山縣政府為創業者打造一系列方案。在創業者資金、用地、稅收減免等發面給予優惠政策,開展創業培訓工作。如在2018年開展的碭山青年創業貸款財政貼息工作,消除青年創業者起步階段資金貸款利息負擔重的顧慮,幫助廣大青年就業創業。一站式、人性化扶持政策吸引著越來越多大學生為碭山電商隊伍添磚加瓦。碭山縣政府積極2018年7月碭山縣與京東集團的合作協議正式簽訂。這意味著碭山縣的電商可以更充分利用京東集團大企業先進配送網絡優勢,推動碭山縣現代服務業的戰略轉型升級,達到多方共贏局面。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普及率與電子商務發展程度緊密結合。越來越多消費者傾向于網上購物的這一新動向為電商提供了大批潛在客戶基礎。國內的電商巨頭如阿里巴巴、京東自營、蘇寧易購等紛紛向農村市場拋出橄欖枝。如農村淘寶、蘇寧易購農村服務網點等如雨后春筍般萌芽并迅速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個體電商紛紛申請網上店鋪注冊,看好農村市場的發展前景。在2017年的雙十一中,碭山梨在各個電商平臺創下佳績,如京東單日碭山梨銷售額達到151萬元。
從2015年—2018年期間,碭山縣一、二、三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分別為3.7%、9.9%、10.8%,第一產業的比重由2015年的26.8%下降到2018年的16.3%,第三產業的比重由2015年的29.2%增長到2018年的38.0%,第三產業得到了迅猛并有效地發展。2018年,二、三產業和占地區生國產總值83.7%,實現了生產總值平穩增長,同時經濟結構趨于合理,工業和服務業雙輪推動經濟發展。
從數據來看,2015—2018年間,碭山一、二、三產業雖然得到了有效地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1.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低
碭山縣農業生產方式主要是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隨著經濟水平得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但是第一產業內部、第一產業與第二、三產業之間的關聯度較低,產品差異化程度低。碭山依托農業生產,對農產品加工方式單一,制作果脯、果汁等產品,主要以果脯、果汁和罐頭為主要加工方式,創新力不足。
2.工業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根據碭山縣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碭山縣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150590萬元,下降了下降23.1%。從工業總產值來看,農副產品加工業、紡織服裝制造業增長較快,化學原料以及化學制品業、電力供應業發展緩慢。碭山縣對傳統產業依賴度大,產業間發展不平衡,工業總體發展水平較低。
3.第三產業總體發展,內部各行業發展問題較多在2015—2018年間,碭山縣服務業抓住機遇,經濟生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同樣存在著問題。碭山縣建設的六個電子商務區,經營著多是個體經營,產品也多以農副產品為主,技術水平低,經濟創造價值低。碭山在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沒有充分挖掘特色文化,甚至資源過度商業化,游客吸引率低。農產品易腐爛,不易保存,物流和冷供應鏈需要進一步改善。
在傳統農產品供需模式中,生產者對實體銷售依賴性高,銷售對象主要面向本地消費者。但是市場上對產品的需求的旺盛的,消費群體是全國性的,乃至是世界性的。電子商務平臺一方面可以通過“大數據”網絡實現信心資源共享,讓電子商戶和農民了解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向消費者提供一種新的購買渠道,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另外,電子商務的發展,通過將產品的生產地和銷售商之間建起一座橋梁,農民進行種植或養殖產品,買方通過商務平臺,了解商品信息,完成下單、支付價格,完成交易。這種在網上直接交易的模式,改變了碭山傳統以來買賣雙方當場“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模式。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碭山除了農業得到發展外,涉農二、三產業、商業、交通運輸業、物流業和服務業等都得到了有效的發展。碭山依托農業資源,改善基礎設施,將原料加工成果脯、罐頭、果汁等產品,運用電商平臺,將產品通過物流遞到消費者的手中,形成了以水果加工產業鏈為紐帶的、實現種植、培育、加工到物流的一條高效的產業鏈,此外,碭山以“梨樹王”“百年老梨樹群”等自然景觀,吸引游客,積極發展生態旅游,實現多種產業彼此關聯,共同促進經濟發展。
現代物流發展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化程度高。碭山電子商務交易主要以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為主,2018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6.7億元。沒有現代化信息系統作為支撐,大量復雜的物流就沒有辦法完成。利用加強建設碭山物流系統化、信息化體系,完善物流基礎設,把物流中的倉存、運輸、冷供應鏈等連接起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信息資源共享。通過建立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統,處理好產品售后服務,從而達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交易成本的效果。同時信息化的發展,能戶及時回饋商務用戶有效的市場信息,減少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盲目性。